APP下载

统编版语文教材随文小练笔训练设计策略

2021-12-02江苏省南京市潭桥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25期

江苏省南京市潭桥小学 陈 贵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认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因此,习作教学应以儿童为中心,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为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深度挖掘教材,巧妙找准文本训练点,选择恰当的练笔形式和伴随场景,围绕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某一个点进行小篇幅的写作练习。

一、练笔内容设计策略

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关注文本中出现的关键词语、典型句式、特色片段以及写作方法,在立足单元要素的基础上,巧妙找准训练点,精确设计练笔内容。

(一)在“知能迁移时”练

知识技能迁移指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应用产生影响的过程。统编版语文教材单元要素明确,重点知识技能目标清晰。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结合本单元具体课文,在知识技能迁移时,设置小练笔训练,强化所学。例如: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1.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2.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在教学本单元《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两篇课文过程中,教师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作为知识技能迁移训练点,创设小练笔训练:“请你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将拔河比赛的过程写下来。”

(二)在“思维发散处”练

书本带给我们的感悟,往往是一瞬间的思维碰撞,一不留神便电光火石,稍纵即逝。统编版语文教材选编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是时代的心声,是作者思想的产物。教学中,教师要找准文本思维发散处,巧妙设计小练笔,引导多元表达,引发思维碰撞。例如:

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一文,教学时,教师抓住“美丽的鹿角和实用的鹿腿哪个重要”的发散性问题,适时创设小练笔,引导学生自由表达,续写寓言结尾。

(三)在“情感喷薄点”练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小说,都蕴含着作家饱满的情感。同样,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文的情感点和学生情绪的触控点,设计小练笔训练。例如: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分为“毁灭”和“辉煌”两个部分。作者极力渲染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进而抒发毁灭带来的惋惜之情、惊叹之情、耻辱之情、痛恨之情。教学时,抓住作者情感的喷薄点,设计练笔内容:“同学们,面对这场罪恶的大火,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你有什么话想说?”

(四)在“文本留白处”练

留白,是传统绘画所独有的重要表现手法,即在画面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也有一些留白之处,如有的情节一笔带过,有的结尾留有余地,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和延伸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留白,创设小练笔训练。

如六年级上册《桥》一文中:“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教学时,教师抓住语言留白,设计练笔内容:“如果你是老汉,看着被洪水卷走的儿子,你会喊什么?”

二、练笔形式选择策略

不同文体,小练笔形式也不尽相同,如记叙文的小练笔形式,着眼于文本内容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读后感、故事续写;说明文的小练笔形式,紧扣从阅读中领悟的表达方法,如说明方法的仿写、信息提取的缩写。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文体,遵循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习作训练能力梯度,选择合理恰当的练笔形式。

(一)仿写:读写结合,尝试运用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课文佳例,这些课文有的句式典型,有的构段独特,有的语言优美。教学中,教师要仔细研读文本,找准文本仿写的落脚点,在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文时,抓住“秋天的雨把颜色给了谁”的表达句式,进行典型句式仿写。教学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抓住课文第二自然段“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进行段落的仿写。

(二)扩写:拓展情节,填补空白

扩写,是对文本中行文简略处扩充补写,如扩写情节,补写结尾。统编版语文教材中,部分课文出于作者谋篇布局的需要或者编者选文的严格要求,出现情节省略、结局不明等留白。教学时,教师要善加利用留白类文本,指导学生忠于原文,拓展情节,填补空白。

如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对于船夫的驾驶技术,作者一笔带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通过具体事例或者细节的扩写,展现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三)缩写:立足原作,删繁就简

缩写,是对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的文本,按照一定要求,不改变主题或者中心思想,缩写成短文。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常见的缩写类型有三种,分别是概括文本大意、叙述故事内容和学写作品梗概。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立足原作,删繁就简,保留主干,去除枝叶。

如六年级下册名著导读单元,单元要素明确要求:学习写作品梗概。因此,在教学本单元《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两篇课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梳理小说情节,厘清故事主线,删减细节,遵循叙述顺序,精彩的地方多写几句,次要的情节一笔带过,尝试写作品梗概。

(四)改写:根据文本,合理构思

改写,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表达。常见的改写形式有体裁改写,将课文改写成剧本,将诗歌改写成短文;角色改写,将自己改写成文本主人公。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引导学生合理构思。

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时,可以引导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将古诗改写成一篇写景叙事散文。教学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时,可指导学生立足文本、重新构思,将课文改成导游词,按照游览顺序从南到北,依次介绍故宫博物院。

(五)续写:展开想象,合理推测

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原文思路,对原文做延伸。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一类文章结尾不明或者留有余地。教学中,针对这类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合理推测,尝试续编故事。

如二年级上册《狐狸和乌鸦》一文中,狡猾的狐狸骗走了乌鸦嘴里的一块肉。教学时教师可设计续写训练:“几个月以后,乌鸦在野外又找到了一块肉,站在树枝上正准备享用的时候,狡猾的狐狸又来了……接下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乌鸦是吸取了教训还是再次上当受骗呢?请同学们拿起笔来,续写故事。”

三、练笔场景创设策略

习作是学生借助自身已掌握的习作知识与习作技能,重新建构、生成新的习作知识与能力体系的过程。教学实践中,发现在部分小练笔训练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场景,如播放音乐、视频片段,会激发学生的生活积淀与文本感悟,激发动笔的欲望和兴趣,达到情动而辞发。

(一)音乐伴随场景

《论语·述而》中有这样一句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说的是孔子沉迷于《韶》,三个多月尝不出肉的滋味,现在指专心于某一件事,而忘记其他事情。写作是一个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过程,适当的音乐有助于集中精力,专注写作。

在对六年级上册《草原》一文中的“草原美景”片段进行仿写训练的过程中,播放活泼轻快的乐曲,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想象辽阔的草原、驰骋的骏马、清澈的流水、洁白的云朵。

(二)视觉伴随场景

人体五官“口、目、耳、鼻、舌”中,视觉带给人的冲击是最深刻、最深远的。视觉,是儿童感知外界的重要窗口,更是儿童习作中出现最频繁的感官描写。因此,适时的视觉伴随,有助于拓宽思路,增强体验。

如在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相关视频片段——金碧辉煌的楼阁、珍贵的青铜礼器、琳琅满目的字画……在强盗的一把大火中化为一片灰烬。观看视频后,教师给出“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写一写你的感受”这样的练笔,学生的情绪被点燃了,更容易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总之,遵循儿童发展本位,呵护童心,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为出发点,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儿童生活为源泉,精确设计练笔内容,恰当选择练笔形式,适时创设伴随场景,让小练笔的涓涓细流汇入单元大作文的大海,让习作走向诗意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