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冲穴的临床应用概况

2021-12-01赵志华唐万艳易景媛

光明中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太冲偏头痛针刺

赵志华 唐万艳 易景媛

太冲穴是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属足厥阴肝经之输穴,又名大冲穴,是肝经原穴,即肝经原气经过和留止的处所,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位于足背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有关该穴的治疗病证,历代文献均有论述,如《难经 ·六十八难》中就有载“俞主体重节痛”。又《医宗金鉴》中述:“太冲主治急慢惊风,羊痫风证,及咽喉疼痛,心胸胀满,寒湿脚气,行痛步难,小腹疝气, 偏坠疼两目昏暗等证”。 《针灸大成·治病要穴》对太冲穴的功用进行了补充: “太冲,主肿满,行步艰难,霍乱,手足转筋”。《针灸大成》也有记载:“女人漏下不止,太冲、三阴交”。《针灸甲乙经》有言:“痉互引善惊,太冲主之”。总之,太冲穴具有疏通经脉、疏解肝郁、息风减痛、调养气血和濡筋养目等作用,现代研究主要用于高血压病、头面五官疾病、肝胃等消化系统及抑郁症等心身疾病。现将其目前临床主要治疗疾病综述如下。

1 头面五官疾病

林淑芳等[1]采取针刺太冲穴的方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患者,共纳入满足此证型的偏头痛病例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双侧太冲穴的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1周治疗5次,连续4周。而对照组给予西药西比灵口服,每晚1次,每次5 mg,1周5次,同样治疗4周。结果2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见针刺太冲穴的方法,对于改善偏头痛症状有效。郦雪芬[2]收集了90例月经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太冲透刺涌泉配合体针)治疗组30例,药物(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30例和针刺联合药物治疗组30例,结果表明对于月经性偏头痛,用太冲透刺涌泉配合体针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地减低患者的头痛症状。张淼[3]研究针刺风池、太冲穴结合天芎丁散用于眩晕症的治疗,收集符合诊断的眩晕病例76例,经过该法治疗实现临床治愈共48例,显效者有22例, 总体有效率100%,显效率达92.1%。陈显超[4]收集了30例偏头痛的患者,对其进行针刺太冲、风池为主穴的针灸治疗,得出了总有效率为96.67%的阳性结论。仝乐等[5]收集了50 例临床诊断为面神经麻痹溢泪疾患的病例进行治疗,其中治愈了41 例,有8例结果好转,无效的患者仅有 1 例,总体的有效率达到了 98.00%。从而证明了通过针刺承泣、太冲可以有效地治疗此类病证。

2 消化系统疾病

郝强等[6]研究电针天枢、太冲穴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小鼠 5-羟色胺信号系统的影响,具体方法为选取36只野生型的小鼠,随机分为不做处理的对照组12只、经冰水灌胃造成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2只,电针组每日1次针刺双侧天枢穴和太冲穴,每次治疗15 min,共治疗14 d,其他2组给予正常喂养,无其他处理。结果表明针刺天枢和太冲穴,可以通过调节5-羟色胺信号系统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李德辉等[7]收集 60 例中重度胃癌痛的患者用随机分组方法,仅予以WHO 三阶梯止痛疗法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刺太冲、足三里、合谷穴配合治疗的治疗组,各30例。治疗7 d(一个疗程)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3 心脑血管疾病

王素文等[8]通过以太冲穴等为主穴的多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根据不同的证型选取不同的配穴。相对西药治疗和汤药治疗,疗效显著,针刺组在治疗前后血压指标较西药、汤药组显著改善(P<0.05)。傅玉红[9]选取140例诊断为高血压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通过休息来缓解血压,观察组予以针刺太冲、太溪穴和按揉内关穴降压,对比2组即刻、15 min、30 min血压变化,发现针刺太冲穴等的治疗组在即刻和治疗后 15 min的血压值都低于对照组。陈雪莹[10]选择了1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上热下寒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太冲穴和艾灸涌泉穴的治疗,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血压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得出了针刺太冲穴、艾灸涌泉穴的降压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刘凤彬等[11]选择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神经内科康复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点按患侧太冲穴,每次5 min,每天3次,结果证明点按太冲穴对脑卒中下肢功能恢复有效(P<0.05)。

4 心身疾病

刘凤彬等[12]将收治恶性肿瘤伴抑郁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 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加用按揉太冲穴的方法,对比对照组,干预组抑郁相关评分明显降低(P<0.05)。可见按揉太冲穴可以调整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的心理状态,促进其身心健康。曹丹娜等[13]研究针刺太冲穴对老年抑郁患者异常脑区的调节作用,选取15例患者在针刺太冲穴前后8 min,行磁共振检查,分析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针刺太冲穴可以直接影响老年抑郁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视觉相关的脑区,从而调节异常皮层相关功能活动。

5 其他

李仲[14]选用“烧山火”补法针刺以太溪、太冲为主穴,结合辨证选择其他配穴,治疗26例小儿遗尿患儿,隔日1次治疗,共4周,有效率达96.2%。高健[15]研究采取针刺太冲、太白穴的方法治疗足拇囊炎,共纳入符合诊断者160例,二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 min,每隔10 min“弹法”行针。每日1次,治疗1~2(6 d为一个疗程)个疗程,治疗后有效率为93%。可见针刺“二太”穴可以治疗足拇囊炎。张颖[16]研究太冲穴平衡针治疗肩周炎,收集肩周炎病例,随机分为常规针刺治疗的对照组,和太冲穴平衡针结合常规针刺的治疗组,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9.7%,治疗组90.9%,2组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太冲穴平衡针联合常规针刺对肩周炎治疗效果理想。陈虹峻等[17]研究显示针刺肾俞、太溪和肝俞、太冲都能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黄嘌呤氧化酶、腺苷脱氨酶的活性,并且针刺肝俞、太冲的效果更明显,还能降低鸟嘌呤脱氨酶活性,阐释了针刺太冲穴等可能通过抑制嘌呤分解代谢而减少尿酸的生成。

6 小结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太冲穴在临床研究中主治病证不断扩大。其中对太冲穴的手法、可能的治疗机制均有考究,并且对一些疑难病证也进行了尝试性探究。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设计上,应该单独观察太冲穴,而排除配合其他穴位的综合治疗效果,研究的严谨性和深度不够。在今后的研究中,希望更多地展开对太冲穴单穴本身的研究;另外目前较为肯定的太冲穴疗效,均来自于对古代腧穴记载的验证,如太冲可以疏肝解抑、平肝潜阳,用来治疗情志病、高血压病、痛证等,其机制均以太冲的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少部分研究同时结合了现代理论,从影像学、免疫生化等方面,探索了太冲穴对神经、消化、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疾病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及科学依据。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该继承与创新并重,多学科相互交叉,从多方位探索,用现代最新的试验和统计方法,强化穴位在临床干预效果和其对机体的调节机制、作用途径之间的规律,从而建立更加完善、全面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机制。进一步开拓新的思路和方法,实现穴位经络治疗的系统化、标准化以及国际化。

猜你喜欢

太冲偏头痛针刺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春季护肝 按摩太冲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针刺太冲太溪太自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