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中“红”意象的语言表征及文化认知阐释
——以《红楼梦》为例

2021-12-01刘桂玲

长春大学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隐喻红楼梦意象

刘桂玲

(吉林大学 外国语学院,长春 130012)

颜色是自然现象带有的属性,但是颜色词如同其他词语一样,其使用是一种人为的选择,所以颜色已经成为文化符号。对颜色的语言表征及文化认知心理进行阐释在社会语言学和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长篇小说《红楼梦》已经影响中国乃至全世界读者达两个多世纪。因其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1]。《红楼梦》也有很高的美学和伦理学价值[2]。近期有关《红楼梦》的研究主要聚焦人物形象和主题[3-4]、语言艺术[5][6]19、意象[7]58[8]、翻译[9-10]与改编[11]。《红楼梦》作为贾府这一封建家族的生活描述,从篇名、主题到人物,都跟“红”息息相关。文中写实性地出现了众多的红色意象,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词语的使用都是有其理据的[12],文化符号“红”的运用也有其动因。因而,本文以《红楼梦》为例,分析汉语中文化符号“红”的语言表征,解读“红”意象中蕴含的文化心理及其认知机制。

一、《红楼梦》中“红”意象的语言表征及文化心理

以往研究发现,155个颜色词在《红楼梦》前80回中出现的频次总计1631次,其中表红色义的颜色词占所有颜色词词频的25.69%,居七类颜色词词频比例之首[6]19。经统计发现,《红楼梦》前80回中仅“红”字就出现了497次,占“红”字总频次(655次)的76%,因而本文采用《红楼梦》前80回为研究语料。

红色词在《红楼梦》中用于描述颜料名称、服饰、容貌、家居、器具、景物、植物、建筑。主人公贾宝玉爱红成癖:他胸前佩的“通灵宝玉”灿若明霞,是红色的色调;贾宝玉将自己的住所命名为“怡红院”;贾宝玉喜食女孩的胭脂,偏爱红色服饰,内外装束和饰品都采用红色(“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银红撒花半旧大袄”“厚底大红鞋”“红绫短袄”“大红裤子”,头发“红丝结束”)。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和主人公对“红”色的偏爱,也体现了贾宝玉与“红”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红色是包括汉语在内的多种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13],中华民族一向有崇尚“红”的传统。红色在周秦时代的染织工艺中就表现得非常重要,当时的红色称为“赤”,赤色的染织就有七种,由赤色形成的混色又有四种[14]。在《红楼梦》中,表示红色的概念和描摹“红”色物品的词语主要如表1所列。

表1 《红楼梦》中“红”意象的语言表征

从表1可见,表“红色”义的第一类词是作为基本颜色词的“红”字本身。“红”和“绿”等基本颜色词都来源于自然物,我们日常所见的“花红柳绿”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描摹。表“红”义的非基本颜色词又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单字表达不同色调的红色,如“朱”“赤”“绛”“猩”等词。其中,“朱”和“猩”是正红色, 在封建王朝是权贵和威严的代表;“赤”是比“朱”稍微浅一点的颜色;“绛”是深红色。第二类是“红”字所构成的词语,如“大红”“猩红”“粉红”“水红”“银红”等不同的明暗度和深浅色,以及“石榴红”“杏子红”“桃红”“海棠红”所描述的水果近似色。第三类是由单独的物品名称所概念化的红色意象,如“丹”“霞”“血”“玫瑰”“胭脂”等词语。本文中,我们主要分析“红”义词及其合成词表达的意象的文化心理及其使用的认知理据。

“红”字及其近义词,有的是描摹鲜明的自然界意象,如“桃红”“石榴红”来源于自然界中植物的花朵和果实的自然属性,这些鲜艳颜色本身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中国人出于对这些颜色的喜爱所以将其用于衣物和饰品,从而这些红色物品又成为吉祥、喜庆的象征,如“红灯”“红袄”都是婚礼等喜庆场合新人采用的器物和衣着。自古红色就是人们在春节等重大节日着力使用的颜色,因为红色有吉利之义,每逢春节人们都要贴上红色的“福”字以驱祟辟邪。有一些词汇虽然跟颜色义有关,但是所描述的对象并不一定具有红色的外在形象,如“红尘”。“红尘”在古代时的原意是指繁华的都市,后指人间俗世或繁华地带。更有一些词语或专有名词中包含的“红”及其近义词并不表达“红色”的本义,如“红拂”和“红娘”用来给女子命名。以上种种用词都体现了中国人的尚红心理,所以在描述事物和命名人物时都会用到“红”字,也可见红色的意义是积极和正面的。本文关注《红楼梦》中包含颜色义的“红”意象。

二、“红”意象的转喻理据

转喻和隐喻过去被当作是一种修辞现象,但是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转喻和隐喻已经被看作人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15]1。转喻是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的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路的认知过程,转喻思维基于邻近性[15]18。从语用功能来看,转喻可以分为指称转喻、述谓转喻和言语行为转喻[16]4。汉语中比较常见的指称转喻现象有容器转喻内容(壶开了!)、身体特征转喻人(高个子到我这里来)、材料转喻产品(我喜欢水晶)等等,即通过描述容器、体征和材料等提取其所指称的喻体。

《红楼梦》中“红”意象的转喻使用非常频繁,其理据如下。

(一)“红”转喻人物

由于红色是中国女子服饰和装束经常选用的颜色,所以红色常用于转喻女性或者女性美。古代女子多用红色脂粉,着装中多见红色,所以美女称为“红颜”,女子盛妆称为“红妆”或“红装”,女子的艳丽服装称为“红袖”,女子哭泣称为“红泪”,富家女子的居所称为“红楼”[7]60。贾宝玉的院子里种有海棠和芭蕉,宝玉据此题匾额“红香绿玉”,“红”代指海棠,“绿”代指芭蕉;元妃省亲时将其改为“怡红快绿”,意指院中红色的海棠和绿色的芭蕉使人心旷神怡。《红楼梦》中警幻仙子将香茶命名为“千红一窟”,“红”用于指称故事中的一众佳人,虽然表面意为各位绝色女子同室共处,这里“窟”因谐音而转喻“哭”[17],暗示众多女子的悲惨命运。这些都是“红”类词语的转喻使用。

第十九回中,宝玉和袭人聊起袭人的表妹时候两人说道:

例1 宝玉……乃笑问袭人道:“今儿那个穿红的是你什么人?”袭人道:“那是我两姨妹子。”宝玉听了,赞叹了两声。袭人道:“叹什么?我知道你心里的缘故,想是说他那里配红的。”宝玉笑道:“不是,不是。那样的不配穿红的,谁还敢穿。我因为见他实在好的很,怎么也得他在咱们家就好了。”[18]132-133

宝玉说“那样的不配穿红的,谁还敢穿”,是出于对袭人表妹容貌的认可表示她可以穿红,而后面袭人所采用的“奴才命”的论调涉及身份尊卑的问题。因为红色是凸显度高的颜色,因其浓烈非常容易吸引人们的目光,所以在中国文化中,红色通常与自信和张扬相联系。普遍的观念是漂亮女子穿戴红色,这也是“红”类词语转喻女性和女性美的缘故。

例2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18]127

例3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18]349

例4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18]194

以上各例中的“红妆”和“红袖”都是以装束转喻穿戴这种装束的人,“红妆”“红装”“红袖”之类以外观和装束转喻其主人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现代汉语中这种例子也不在少数,比如“白大褂”和“小红帽”用于指称这种穿戴的人物。“红颜”是形容女性美丽的容颜,这里是用“红颜”转喻指称“美貌女子”,所以“红”字构成的合成词常用以转喻指称女性。

(二)“红”转喻事件

在语言使用中,一些具体意象常用于转喻其所关联的事件。比如在《红楼梦》第七回中,奴才焦大借酒撒野耍疯,跟贾蓉叫嚣说贾家祖上也该敬他一筹:

例5“……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白刀子出来。”[18]58

这个习语形式的正确形式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此句中“红刀子进,白刀子出来”是焦大在醉态和胡言时对词语的误用。“刀”是屠戮之物,其功能之一是杀人取命。“刀”通常是钢铁所制,亮闪闪发出白光,所谓的“白刀子”就是这个缘故。而“刀”能变为红色是因为它染上了颜色,而且“进去”和“出来”说明刀沾了血而带上了红色,所以不言而喻,“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这一表述中“红刀子”转喻杀人这一事件。用具体活动中的一个阶段或者某个场景乃至一件物品来转喻整个事件是比较常见的现象[16]8,比如用“他上车了”这个起始事件转喻“他回家了”整个事件,用“墙上留下一串血手印”这个场景转喻“杀人”或者“受伤”这个使因。“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也是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习语表述,焦大这句话是基于转喻思维,以“红刀子”这个结果转喻导致这个结果的事件。

(三)“红”转喻身份

中国古代认为红色是吉祥之色,用红色可以驱除妖魔,因而喜庆场合多用红色,如“红榜”“红包”“开门红”“满堂红”等等。红色也是豪门官吏惯常使用的颜色,因而有“朱门”和“朱衣”之说。

例6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临窗大炕上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18]21

王夫人是贾家的二太太和荣国府的实权派,她屋子里的布置是非常华贵气派的,除了贵重的家具饰物之外还使用了很多红色装饰,如“猩红洋罽”“大红金钱蟒靠背”“银红撒花椅搭”。因为红色是尊贵和权势的象征,所以在王夫人房中这些红色饰物的意象除了营造一种华丽和权威的气氛,还将王夫人在贾府的尊贵身份显露无遗。

(四)“红”转喻情感

红色也常用于描述人的面色,如“通红”一词在前80回中出现了6次,其中有4次是表达情感意义的。

例7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18]162

例8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18]227-228

例9邢夫人满面通红,回道:“我劝过几次不依。老太太还有什么不知道呢,我也是不得已儿。”[18]334-335

例10吴新登家的满面通红,忙转身出来。众媳妇们都伸舌头。[18]403

以上4例中“通红”都用于描述人的头部,如“腮”“耳”“脸”“面”的颜色,这是用生理反应转喻引起该反应的心理感受,即以事件的结果转指其原因[16]8。以上场景当中分别用面色转喻羞恼、羞愤、尴尬和羞愧的感受,因为人害羞和愤怒的时候血液上涌至脸上,所以面红是由害羞和愤怒等感受造成的,这里“面红”的意象采用了以结果替代原因的转喻形式来间接描述人的感受。

在前80回中,以“红”字及其合成词转喻情感的例子共有56个,其中转喻害羞的有39例,转喻悲伤和哭泣的有9例,转喻生气的有8例。“红”转喻害羞的时候与其常搭配的词语通常是“脸”,常用作“通红”和“飞红”;“红”转喻生气时候常搭配的词语也是“脸”,常用作“红涨脸”;“红”转喻悲伤时通常搭配的词语是“眼圈”和“眼”,一般伤心和流泪的时候眼圈会红。以上这些都是人类基本情绪的面部表现,有身体认知的基础。

例11凤姐儿听了,不觉得又眼圈儿一红,遂说道:“我得了闲儿必常来看你。”[18]81(“红”转喻悲伤)

例12秦氏拉着凤姐儿的手,强笑道:“这都是我没福。这样人家,公公婆婆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婶娘的侄儿虽说年轻,却也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18]80(“红”转喻生气)

以头上各部位的“红”转喻情感和情绪变化是典型的面部表情转喻情绪表征的现象,是从表情判断情绪的重要依据,是汉语中典型的情绪外显型描述方式。

(五)红色物品的名称转喻“红”

在《红楼梦》中,有些“红”意象不是通过“红”及其近义词或复合词描述的,而是采用本身为红色的事物来概念化的,如“丹”“霞”“血”“玫瑰” “胭脂”“霁”等物品。“丹”是“依成方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药”,因从前道家炼药多用朱砂,所以成品呈红色,因某些物品与“丹”具有相同的颜色,所以用“丹”来指称和描述相应的物品,所以“丹”已经跟“朱”一样成为“红”的近义词。

例13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18]284

这是第四十回中贾母跟家中一众女眷解释“软烟罗”这个名字的来历和特征时候所述,其中一种颜色呈银红,所以称作“霞影纱”。因为这种纱的颜色和材质的关系,所以采用了“霞”和“影”两个字。因为“霞”呈红色,所以用“霞”这种物品转喻它的颜色。“霞影纱”中的“影”是一种隐喻用法,用“影”字隐喻这种材质轻薄、虚无缥缈、若隐若现的样子。

例14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18]60

这是第八回中贾宝玉摘下通灵宝玉供宝钗赏鉴时文中对于这块玉的描述。贾宝玉含玉而诞,这块玉呈红色。曹雪芹描述这块玉的时候没有采用“红”或者其近义词,而是用了同样具有红色外观的事物“霞”来比喻这块玉的色泽。

例14中的“灿若明霞”从修辞的角度一般归类为明喻,本文不区分明喻和隐喻,将其统称为隐喻。而例13中“霞影纱”中的“霞”是一种转喻,“影”是隐喻用法。汉语中颜色的语言表征中转喻和隐喻的现象非常常见,第三节重点讨论“红”意象的隐喻理据。

三、“红”意象的隐喻理据

隐喻作为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是基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产生的,属于跨域映射[15]5。例如,“美人”和“花朵”分属于人类域和植物域,但是因为两者都具有美好的共同特征,所以常用“花”隐喻“女性”,尤其是年轻貌美的女子。“时间”和“金钱”虽分属于不同的域,但是因为都具有宝贵的特征,因而用“金钱”来隐喻“时间”。很多“红”义词语因其描摹的景象给人们特定的联想,这些“红”意象通常有其隐喻理据。

(一)“红”隐喻时间

花朵绽放是植物最美的阶段,也是植物生命力最旺盛的时节,因而花开经常用于隐喻人或事物的盛况,花谢经常用于隐喻人的衰老或者事物的衰败。人们常用植物的生长阶段来隐喻事物的发展阶段,比如“萌芽”“生长”“开花”“凋谢”“结果”,这些词语现在都用来隐喻事物的发展阶段。因为红色是最浓烈的颜色,花开正艳的样子常用于隐喻事物的繁华和鼎盛时期。如在第二十三回中,贾宝玉阅读《会真记》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风将树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18]161。繁花的娇艳与女子姣好的容颜及繁盛的场景具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描摹美丽的景象,而花落显出一派颓唐之景,隐喻事物盛极而衰的状况。

例15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18]41

这一段是警幻仙子命舞女演唱的有关妙玉的曲子。红粉为青年女子的妆容所用,朱楼为豪宅华邸,贴切地描述了青年女子幸福奢华的生活,“红粉朱楼”与“青灯古殿”形成对照,两个词语分别描述的是不同的场景。“朱楼”源于成语“画阁朱楼”,指精巧华美的建筑,“青灯古殿”是礼佛静修的场景,在文中,两者分别隐喻妙玉花容月貌和年老孤苦两个不同的时期。

(二)“红”隐喻喜庆

中国文化中崇尚“红色”要素,从最初的月下老人牵“红线”,“红娘”在男女双方之间撮合,到婚礼上新娘穿“红礼服”、新郎扎“红腰带”,宾客纷纷送上“红包”,所有这些“红”意象都带来喜庆的气氛。逢年过节,人们互相祝愿对方“走红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些都是取红色所传达的兴盛的含义。因为红色是太阳和火的颜色,而两者又都有火热的特征,所以红色有传达热烈和喜庆的功能,因而后来结婚称作“红事”,丧葬称作“白事”。

例16可巧连日有王公侯伯世袭官员十几处,皆系荣宁非亲即友或世交之家,或有升迁,或有黜降,或有婚丧红白等事,王夫人贺吊迎送,应酬不暇,前边更无人。[18]401-402

例17明儿又要送南安府里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礼,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一时难去支借。[18]543-544

此二例中所说的“婚丧红白”中“婚”对应的是“红”,“丧”对应的是“白”,“红白大礼”分别指婚丧嫁娶的礼仪。现代汉语中广泛地用“红事”来隐喻指称“喜事”,因为婚礼上新郎新娘的服饰以及所用器物多是红色的。红色作为喜庆场合常采用的一种颜色极好地传达了吉祥之意,重大庆典上人们也喜欢穿着红色衣物、摆放红色装饰。

四、结语

《红楼梦》语言和创作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思维方式,作品中众多的“红”意象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红”的喜爱和尊崇。作品中表达“红”意象的有基本颜色词“红”和非基本颜色词,非基本颜色词中表达“红”义的有表达不同色调的词、“红”构成的合成词和其他红色的物品名称。《红楼梦》中的“红”意象的构造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转喻和隐喻思维的普遍性,这些红色的意象都存在着认知理据:“红”意象多用于转喻人物、事件、身份、情感,此外,红色物品名称常用于转喻和隐喻“红”意象,“红”意象常隐喻时间和喜庆事件。小说中“红”的转喻状况多于隐喻状况,这似乎证明颜色转喻比颜色隐喻更基础。

猜你喜欢

隐喻红楼梦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意象、形神
别样解读《红楼梦》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