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汉语连词的典型特征

2021-12-01范桂娟

长春大学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词类连词副词

朱 怀,范桂娟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1331)

连词不仅是语法功能词,也是篇章功能成分,是汉语词汇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但由于其功能复杂,加之汉语缺少形态变化,连词功能不太显豁,学界关于汉语连词的研究成果相对于其他词类来说较少。传统汉语连词典型特征的认定主要从连接功能进行认定,但连接功能是比较宽泛的语法范畴,哪些连接功能属于连词的核心功能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此外,连词除了连接功能外,在句法分布及虚化程度上也具有区别于其他词类的重要特征,需要全面考察其典型特征。席嘉《近代汉语连词》认为,汉语连词的典型特征为“关联、特定分布和虚化”[1]5。这三个特征分别涵盖了连词的功能、分布和演化特征,可以比较全面地概括连词的特征。但是,席文的论述比较宽泛和抽象,在参考席文的思路下,本文拟继续分别从这三个角度展开讨论,以准确界定连词的典型特征。

一、连词主要起连接作用

连词最基本和主要的功能是起连接作用,这种连接作用主要是连接逻辑语义关系,即语义反映出来的逻辑连接关系,没有连接关系不能认定为连词。关于连接功能,功能语言学的界定比较宽泛,如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将语言的关联功能纳入衔接功能,把衔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前者包括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后者包括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和搭配[2]。上述关联手段均是基于功能语言学来说的关联功能,各种类型在汉语中均具备。如果单纯用关联功能来界定连词,则上述词类、短语、结构式甚至句子都可以归入连词,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虽然从功能角度出发可以将上述衔接手段归入关联功能,而且汉语很多词类、短语和结构都具有衔接功能,但是不能单纯依据关联功能界定连词,传统的连词研究范围也主要限定在虚化的连接词中,多集中于系统功能语法的语法衔接中的连接手段。

作为词类来说,连词的连接功能应该主要限定于其语法功能。席嘉认为,连词的作用是连接,是表示连接单位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的手段,它不仅衔接语言,还包括表示被连接单位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1]4。对于这种逻辑语义关系,学界的认识主要有三类:一是从复句连接角度考察连词。如黄伯荣、廖序东、胡裕树将连词分为联合和偏正关系,黄伯荣、廖序东将联合关系再细分为并列、顺承、解说、递进、选择,偏正下面细分为条件、假设、因果、目的、转折等[3-4]。二是从篇章连接角度考察连词。如吕叔湘从说话者表达的角度将连接关系分为离合与向背、异同与高下、释因与纪效、假设与推论、擒纵与衬托等[5]。20世纪90年代以后,廖秋忠将连词分为跨句和跨段两类[6],方梅从话语组织和言语行为功能角度对连词进行了区分[7-8],张文贤将连词分为复句连接和全局连接[9]。三是从宏观认知心理角度考察连词。如王维贤把关系意义分为事理、认识和心理三类[10],沈家煊根据Sweetser的理论划分出的复句三域——行域、知域、言域,将复句置于三域范围内分类[11-12]。连词的基本连接功能显然应该包括前两类,第三类更多地是从心理认知角度对连词连接功能的解释,还不能完全将其归于连词的基本语法功能。

总之,上述三个角度都涉及连词的连接功能,范围涉及复句、篇章和认知心理角度,其实连词还涉及连接句内成分,如果从词类角度来看,其核心特征主要还是句内成分和复句连接,表达逻辑语义关系,同时其本身不能作为句子成分或有实义的结构部分。

连词基本和主要功能为连接,但也应注意到,由于语言表达的复杂性以及语言演化的过程性,有些连词往往兼有其他功能,所以要分清功能的主次。例如表关联的代词、名词和动词等意义较实在,很容易将它们和连词区分开来,但是汉语词类中还有一些有关联作用且容易与连词混淆的、意义较虚的单位,如关联副词(“也、又”等)、原因介词(“和、同”“因、因为”“由、由于”等)、助词(“的话、也好、也罢”等)、结构式(“如果说、若不是、总而言之”等)、结构式搭配(第一……第二、一方面……另一方面)等,它们除了具有关联作用之外,还有其他主要功能,所以也不能认定为连词。但它们和连词在历时演化过程中存在部分交叉,导致划界不明。学术界区分二者主要是根据句法位置或者句法位置结合功能语义区分。如徐朝红[13]将黄盛璋[14]、吕叔湘[15]、赵元任[16]、张宝林[17]四人观点汇总列表如表1:

表1 学界根据句法位置对连词或副词的判定表

从表1可以发现:位置固定的词类比较好判定,只能在主语前的为连词,只能在主语后的为副词;位置既可以在主语前也可以在主语后的有争议。单凭位置无法区分位置不固定的词类,而且有些公认的连词如“虽、既、尚且”只能位于主语后,因此判定连词还需要考虑其主要功能。副词的主要功能是修饰后面的中心成分,连词的主要功能是关联功能,黄盛璋主要从句子能否单说判定该词主要起修饰作用还是关联作用,但不同的人语感可能存在差异,词类的判定还需要结合其他手段(1)李泉提出,副词修饰的对象主要是动词,连词连接的对象不限于动词,而且部分主语前语气副词只起修饰作用,不起连接作用,不能认为是连词[18]。周刚也指出,连词连接的成分一般有后续或先行话语与之呼应,结构形式上具有黏附性,而关联副词与之组合的成分可以单说[19]。。总之,连词的划界既要考虑句法位置,同时必须结合功能综合考察,而且必须分清楚功能的主次。

二、连词符合联系项分布原则

连词属于联系项范畴,符合联系项的分布规则。根据刘丹青对Dik“联系项”理论的介绍,连词和介词、格标记、从属小句引导词、修饰语标记、副词标记等,都属于联系项,其共同作用是将两个有并列或从属关系的成分连接成一个更大的单位,并且标明两个成分之间的关系[20]68-73。Dik指出联系项的优先位置为:(i)在两个被联系成分之间;(ii)如果联系项位于某个被联系成分上,则它会在该联系成分的边缘位置[21]。刘丹青认为,“就我们接触的几十种语言材料看,联系项原则的预测力确实非常强”[20]69。席嘉也发现汉语连词的表现符合联系项原则:(1)句内连词位于连接成分之间,符合原则(i)和(ii);(2)后置句连词大多位于后句主语前,即前后句之间,也符合原则(i)和(ii);(3)前置句连词出现在句首符合原则(ii)[1]5-6。

从类型学角度来看联系项原则,不同语言连词的位置还与其结构类型相关。根据联系项居中原则的要求,VO型语言连接成分时多使用前置词修饰核心,OV型语言多使用后置词修饰核心。现代汉语属于SVO型语言,要使联系项位于所联系的两个成分之间,只有使用前置词。如“因为他病了,所以没上学”,其中的连词“因为”和“所以”都位于所修饰句子的前面。又如“我和他”加入停顿时,只能说“我/和他”而不能说“我和/他”[1]6。前置词修饰核心也适用于汉语其他联系项范畴,如介词、格标记、从属小句引导词、修饰语标记、副词标记等,它们都位于所修饰核心的前面。

关于部分连词位于主语后的原因,我们同意席嘉从共时和历时方面的解释:共时上,汉语话语组织要求多个分句共同的话题必须位于“话题链”的最前面;历时上,则是有些连词演化前就位于主语后,虚化为连词后才开始出现于主语前,但仍然保留了主语后的用法。那么连词位于主语后是否违背了联系项原则呢?我们认为没有违反。首先,共时层面多个分句的话题位于连词前,该话题属于超句子成分,连词仍然修饰句中连词后的核心成分;其次,历时层面位于主语后的连词部分保留了虚化前的功能,可以看成其他词类残留的非典型功能。

三、连词语法化程度较高

连词属于比较典型的虚词,语法化程度较高,相对于其他词类来说,连词往往位于语法化链的末端(2)汉语没有曲折词缀,演化一般到虚词或附着语素为止。。语法化指实义词或结构虚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的过程或现象[22-23],语法化是一个去语义化的连续过程。连词的语法化包括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的功能演变,下面分别论述。

首先,从共时角度来说。连词主要起连接语言成分的作用,显示联系项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词汇意义缺失或较少,属于比较典型的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连词的语法化各阶段包括从用于基本的逻辑语义表达,演化为体现言者语力,用作话轮组织、话题延续和转换[7-8],以及反预期标记(3)Heine & Friederike认为nevertheless为反预期标记,汉语连词“但是、可是、不过、然而”等均有类似功能[26]。[24-25]。当然“虚”与“实”的差别只是相对而言,有些连词还具备部分词汇意义,但一方面这些词本身附带的词汇意义比较抽象,另一方面它们的主要功能——逻辑语义连接功能毫无疑问属于典型的虚化程度较高的范畴。

其次,从历时角度来看。连词往往位于语法化链末端,其源词有名词、动词、副词、代词、介词及相关词组。虚化程度较高的副词和介词也会进一步虚化为连词。有时连词会进一步虚化为构词语素(如即、便>即便,为、缘>为缘)等,这种演化也不会增加词汇意义。当然,连词的演化过程中并不总是位于语法化链的末端,但这种情况极少。总之,连词主要起逻辑语义的连接作用,本身意义空虚,历时演化中往往处于语法化链中的末端,属于典型的虚词。

当然,我们也应注意到,连词语法化程度较高只是相对而言,因为根据原型范畴(prototype categories)理论,同一范畴内部各成员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分,典型成员具备该范畴的所有特征,非典型成员可能只具备该范畴的部分特征。同样,连词内部也存在类似现象,虽然连词与其他词类的分界从理论上基本清楚,但连词演化过程中存在大量中间现象,有些连词的演化存在“准连词>半连词>连词”的演化过程,需要从历时角度来判断其具备连词的部分还是全部特点,从而确定其连词性质是否成熟。

四、结语

连词作为一个词类必然具有不同于其他词类的典型特征,传统连词研究主要将关联功能作为连词的典型特征,然而特征并非只有一个,语法功能当然是其核心功能,但连词作为虚化程度较高的词类,其连接功能较为抽象,且有部分其他词类如关联副词(如“也、又”等)、原因介词(如“和、同”“因、因为”“由、由于”等)、助词(如“的话、也好、也罢”等)也具有连接功能,所以单纯从功能角度界定其典型特征并不能准确揭示其不同于其他词类的特点,综合考察其句法位置和语法演变程度同样重要。基于此,我们分别从功能、位置和演变三方面讨论了连词的典型特征,认为连词有三个典型特点,即主要起连接作用、符合联系项分布原则、语法化程度较高。

猜你喜欢

词类连词副词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表格大团圆,连词学得全
基于“字本位”理论再谈汉语词类问题
西夏语中的对比连词 djij2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