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拨牵拉胸大肌为主推拿手法联合针刺治疗粘连期肩周炎患者的效果
2021-12-01刘志伟王彦红
刘志伟,王彦红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肩周炎为临床常见炎症性病变,多发于中老年女性群体,发病特点为肩部功能障碍、疼痛等症状,病程绵长,易反复发作,且近年来肩周炎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现阶段,粘连期肩周炎西医治疗主要为物理局部治疗。中医学认为肩周炎属“肩痹”范畴,多为湿邪风寒、退行性病变等因素所致,其基本治则为通络活血、化瘀止痛[1]。常规理疗、推拿、针刺等治疗可促进血液流动,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肩周粘连,但肩周炎治疗周期较长,总体疗效欠佳[2]。弹拨牵拉胸大肌为主的推拿手法可根据患处情况合理掌握力度,可促进阻塞经脉疏通,对改善患肩疼痛症状具有一定优势。本研究旨在分析弹拨牵拉胸大肌为主推拿手法联合针刺治疗粘连期肩周炎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45~68岁,平均(56.46±5.19)岁;病程1~10个月,平均(5.22±1.98)个月;病灶部位双侧3例,左侧16例,右侧23例。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45~70岁,平均(57.25±5.66)岁;病程2~10个月,平均(5.72±1.84)个月;病灶部位双侧5例,左侧18例,右侧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肩周炎相关诊断标准[3];②存在关节僵硬、肩部疼痛等症状;③处于粘连期,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肩关节上举<90°,后伸<20°,外旋<20°,外展<45°。(2)排除标准:①伴有风湿性关节炎、肩部挫伤等其他肩关节功能障碍;②存在造血系统功能障碍;③存在肝、心、肾等严重器质性病变。
1.3 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患者接受上举爬墙肩部训练,每日1次,每次5 min,注意避免肩部疼痛加重。给予针刺治疗,取针刺毫针(0.30 mm×40 mm),进行常规消毒。选穴:肩髎、肩髃、阿是穴、曲池、肩贞、合谷、外关等,针刺入穴约30 mm,采用龙虎交战手法,得气后留针约30 min,隔日针刺1次,连续治疗1个月。
1.3.2观察组 上举爬墙肩部训练方式同对照组。给予弹拨牵拉胸大肌为主的推拿手法,对颈肩部、患侧上肢进行揉、按、滚、点等柔和手法,进行有渗透力施治。自下而上数次弹拨胸大肌肌腱,适度加重手法;取坐位,压住患侧肩关节,同时托患侧肘关节,使肩关节持续、缓慢、有力地向上外展、前屈、外旋,以牵拉胸大肌;双臂放松下垂,按两侧肩关节,同时使其上耸;进行2遍肩背部皮肤捏提,牵抖、搓揉患侧上肢,使其放松;每次20 min,每日1次。针刺治疗方法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个月。
1.4 疗效判定标准患侧肩部无痛感,肩关节可活动范围增加>95%为临床治愈;患侧肩部疼痛显著缓解,肩关节可活动范围增加80%~95%为显著改善;患侧肩部疼痛明显缓解,肩关节可活动范围增加60%~79%为好转;患侧肩部疼痛无明显缓解,肩关节可活动范围增加<60%为无效。总有效率为临床治愈率与显著改善率及好转率之和。
1.5 观察指标(1)疗效。(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治疗前后两组疼痛程度,计分0~10分。0分为无痛感;1~3分为轻微疼痛但对工作生活无影响;4~6分为中度疼痛,尚可忍受;7~10分为重度疼痛,难以忍受。(3)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评估治疗前后两组肩关节功能,包括肩关节活动范围(计0~40分)、肌力(计0~10分)、局部形态(计0~10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计0~40分),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说明肩关节功能越好。(4)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5 mL空腹静脉血,然后以离心半径10 cm,3 000 r·min-1离心处理10 min,取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VAS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分)
2.3 肩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活动范围、肌力、局部形态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肩关节活动范围、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分)
2.4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MCP-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血清IL-6、TNF-α、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3 讨论
肩周炎为骨科常见病变,其发病可能与慢性劳损、外伤、免疫反应、内分泌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若肩周炎早期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病情持续进展至粘连期,可造成韧带滑囊、肌腱等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粘连现象,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影响肩关节活动[4]。中医针刺为缓解肩周炎粘连常用手段,可加速病灶吸收,但单一使用疗效欠佳。近年推拿联合针刺疗法在粘连期肩周炎治疗中展现出一定优势。
中医理论认为,粘连期肩周炎属“伤筋”“痹症”等范畴,根本病机为风寒湿邪入侵,经络瘀阻,气血不畅所致,或因气血亏虚,久病劳累所致;故治疗粘连期肩周炎应遵循疏络止痛、活血散瘀的基本治则[5]。相关研究认为,胸大肌肌腱粘连是导致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受限的关键病理因素[6]。若胸大肌总腱因炎性反应发生粘连,其肋骨部肌组织力量紧缩致上臂内旋,进而促使胸大肌锁骨部外展受限[7]。同时,冈上肌、三角肌、冈下肌、大圆肌等肌群力量较小,无法抗衡粘连胸大肌的肌紧张力量,进一步加剧肩关节功能障碍[8]。针刺作为中医常见治疗手段,具有通络舒筋、活血行气等功效,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患肩炎性病灶消散,发挥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9]。本研究针刺选穴胸大肌肩髃、阿是穴、曲池、合谷、外关等,在“以痛为俞”的基础上,发挥调经络、祛风寒的作用。弹拨牵拉胸大肌为主的推拿手法应用于粘连期肩周炎,可通过牵拉胸大肌,发挥化瘀活血、通络舒筋、行气止痛等作用;可通过松解骨组织与软组织,促进肌肉放松,疏通经脉,调节气血循环[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范围、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可见,弹拨牵拉胸大肌为主的推拿手法联合针刺可促进消炎镇痛、松解粘连,可抑制肩周炎粘连期病情进展。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以弹拨牵拉胸大肌为主的推拿手法有利于兴奋神经末梢,提高局部组织新陈代谢功能,改善肩关节组织器官功能。
有研究显示,IL-6、TNF-α、MCP-1等炎症因子为肩周炎患者机体细胞内炎症反应信号传导介质,在病情进展至粘连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1]。血清TNF-α可促使血清IL-6、MCP-1等大量释放,产生级联炎性反应,可促使患肩周围韧带组织与关节囊产生纤维化,加剧粘连期肩周炎病情;IL-10则可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一定程度上减轻炎症反应[12]。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弹拨牵拉胸大肌为主推拿手法联合针刺可促进炎症病灶吸收,改善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弹拨牵拉胸大肌为主推拿手法联合针刺治疗粘连期肩周炎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