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上颌单颗前牙种植修复的软硬组织的影响
2021-12-01朱珂珂甘抗庞祎莫舒蕾朱娟芳
朱珂珂,甘抗,庞祎,莫舒蕾,朱娟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口腔医学中心,河南 郑州 450052)
现如今,外伤、炎症等造成美学区牙齿缺失的现象越来越常见,而种植修复被认为是最佳的治疗方案,且成功率高。传统观点认为拔牙后的骨改建周期为 2~3个月,然后再进行6个月的无负荷种植体骨整合。这个较长的愈合阶段便导致了舒适性、接受性和最终治疗效果的降低[1-2]。高度美观的上颌区域硬组织和软组织结构通常需要较好的维护措施,而美学区的牙齿缺失后,在种植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吸收,增加了种植后义齿修复的难度[3]。各种研究已经证实了血小板浓缩物在促进骨和相关组织愈合方面的活性[4-7]。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fibrin,PRF)是一种聚集在单一纤维蛋白膜上的免疫和血小板浓缩物,含有有利于愈合和免疫的所有血液成分。PRF突出的优点之一是其能为手术部位提供集中的生长因子以刺激愈合过程,对软组织和骨组织的愈合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包括血管生成、免疫控制和干细胞循环[8-10]。本研究通过随访患者上颌美观区植入种植体后临床和影像学的变化以评估PRF对上颌美观区种植体周围组织反应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种植修复科接受上颌美学区单颗前牙种植修复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8~33岁,平均24.6岁。所有患者都采用Straumann种植系统。研究对象通过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人。纳入标准:(1)口腔卫生状况良好;(2)上颌美学区单颗前牙缺失;(3)种植区域有足够的骨量;(4)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种植区域存在急性炎症;(2)凝血功能障碍史或接受抗凝治疗;(3)免疫功能受损。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手术方法PRF的准备和放置:术前从患者肘前静脉采集10 mL静脉血,在无抗凝剂的情况下转移到真空试管中。血样立即以离心半径11 cm,1 300 r·min-1的转速离心14 min。离心完成后血液分为3层,由上至下分别为血清层、PRF凝胶层、红细胞层。将上清液倾倒出来,用无菌镊子从试管中夹出剩余部分,并用无菌剪刀从PRF凝胶层与红细胞层交界处剪去红细胞层,用压膜器压制12 s后,得到PRF膜。两组患者的手术均同一位医生完成,手术流程如下:患者仰卧位,氯己定漱口水含漱3 min,并常规进行消毒铺巾,颊舌侧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于嵴顶处切开,翻开黏骨膜瓣,在导板的引导下,按照逐级备洞的原则预备种植窝洞,并植入种植体。观察组将术前制备好的PRF膜放在手术部位,严密缝合切口。对照组植入种植体后,不放置PRF膜,严密缝合切口。两组术后均常规医嘱,口服抗生素3~5 d,氯己定含漱1周,10 d后拆线。
1.3 观察指标(1)骨吸收水平。分别在种植体植入时、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拍摄CBCT并测量种植体近端和远端骨水平的变化,以表示骨吸收水平。(2)探诊深度及探诊出血情况。在种植后1个月和3个月使用牙周探针进行软组织改变的评估,包括探诊深度及探诊出血情况。
2 结果
2.1 种植体周围骨水平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可观察到种植体周围骨水平的变化,且观察组种植体周围骨水平变化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种植体近、远中骨水平的变化
2.2 探诊深度及探诊出血情况术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种植体近中、远中探诊深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术后1个月,观察组探诊出血人数10例,对照组探诊出血人数10例;术后3个月,观察组探诊出血人数3例,对照组探诊出血人数5例。两组探诊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种植体近、远中侧探诊深度比较
3 讨论
种植体周围的骨量不仅影响骨整合阶段,而且影响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结构。种植体周围骨的保存是判断种植治疗效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组织修复和再生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刺激作用,利用周围组织的再生能力,可以提高种植体周围骨和软组织的质量和数量。不同的生长因子在组织愈合的不同阶段都有表达,因此可以用来促进种植体周围组织的修复。
PRF是血小板中的生长因子的浓缩悬浮液。这些浓缩液中含有较高水平的生长因子,包括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β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4[11]。这些生长因子通过与细胞膜外表面上的跨膜受体结合,激活了内源性信号蛋白,进而启动了正常细胞基因序列的表达,如基质形成、骨质生成、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5-6]。这些血小板衍生因子在骨和软组织愈合中的协同作用已在众多文献[12-13]中报道。
PRF在口腔领域主要用于连续性骨缺损、水平和垂直牙槽嵴提升、牙槽嵴保存、牙周缺损、囊肿摘除、拔牙创口愈合、牙髓手术以及牙龈退缩中[7-12,14]。这些研究表明,由于多种生长因子的存在,PRF是一种适用于硬组织和软组织的生物修复材料。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比上颌美学区单颗前牙种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种植体周围骨水平、探诊深度及探诊出血情况,来评估PRF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可观察到种植体周围骨水平的变化,且观察组的骨水平变化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的骨吸收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骨丢失较少是由于PRF表达了促进组织修复的生长因子[11-13],从而减少了种植体周围骨量的丢失。在本研究中,术后1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中都有50%的患者出现了探诊出血的阳性结果,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探诊出血患者的比率小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两组种植体近中、远中探诊深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原因在于在3个月内观察到的组织变化较少,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相对稳定,表明该方法能维持种植体周围牙龈结构的稳定性[15-17]。
综上所述,PRF对上颌美学区单颗前牙种植体周围骨和软组织的愈合具有促进作用,在植入种植体后术区放置PRF膜,能减少种植体周围骨量的丢失,降低骨吸收水平。但本研究的样本量偏小,随访时间偏短,关于PRF促进种植体周围骨再生的远期效果以及种植成功率的研究需进一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