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互动 让学引思 学教相长
——谈初中物理“教学思做”课程模式的策略性构建

2021-12-01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学校计荣明

青年心理 2021年30期
关键词:学思现象物理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学校 计荣明

在学校教育中,无论课程知识还是学科能力,不仅是教师“教”出来的,还是学生“学”出来的,更是从“教学思做”综合实践中获取来的。

什么才是真正意义的“教学艺术”?从本质上来说,它不是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本领,而是对学生的“激励、唤醒和鼓舞”。让学生学习,引学生思考”简称“让学引思”,这是新课改形势下融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为有机一体的集中性体现。理论和践充分表明,这种艺术性实践课具有“双向性、互动性、能动性、创造性”等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教与学活动的良性动、和谐相长。尤其在全面强调“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育大背景下,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把学生不断引向“乐学、善思、好做”的良性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打造“让学引思”下的善教乐学的课程体系。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出发,就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如何切实构建让学引思下的“教学思做”活动体系,谈一些策略构建。

一、简析初中物理课程“让学引思”基本涵义

首先,什么是“让学引思”呢?就是在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课程活动中,教师在有效发挥“组织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善于通过“资源整合、教法优化”等手段和方式,努力激发学习情趣,使得学生在良好氛围和情境的涵养与滋润下,不断地走向“乐学、善思、好做”状态,进而在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中赢得令人期待的实质性效果。其中“让学”就是“让学生学习”的意思。一个“让”字,看似简单而又平凡,却是对传统以来“以教定学、霸教弱学”教育理念的颠覆和转换,是“生本学主”新课程理念在教师心目中的生根发芽和开花结果,并扎扎实实地付诸于教育行为实践中。而“引思”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思考”的意思。正如皮亚杰所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与思维三者之间的密不可分。”

学生有了“思考”,就会慢慢地“律动”起来,他们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走向“学用结合、思做互动”深度状态,这是目标和结果。

那么,初中物理教学下的“让学引思”是什么呢?概括地说,集中地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善于借助情境化和生活化等多元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相应的兴趣和情感,进而在善教乐学中逐步走向“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良性发展。其次,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或通过个体学习,或通过小组合作,在教与学过程中自我培养“学思互动、学研结合”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能力。再次,通过生活涵养和拓展延伸等途径,不断增强学生“学用结合”的学科行为和能力素养。“学思做合一”现象是“让学引思”的主要做法和根本体现,能够为教学相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元素。

二、对初中物理“教学思做”课程体系的有效性建构

物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启蒙教育学科。所以说,教师通过“善让与智引”把学生不断地引向“教学思做”,既必要又重要。

(一)以情境涵养为由,在让学引思中激发学习情趣

人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是从“感官的知觉”中获取而来的。尤其在初中物理启蒙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此为理论依据,善于创设或引入丰富多元的课程情境,既可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和情感,努力攫取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效益,又能变相地降低学习难度,不断地放大让学引思效应,进而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以“质量守恒定理”为例,在课堂教学导入时创设如下情境:把带有绳子的铁球固定在一定高度,它在摆动时恰好能够够到老师的鼻子。让任意一个学生手拿铁球向老师用力地摆过去,铁球会砸伤或砸疼老师的鼻子吗?在这一情境演示过程中,许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尖叫起来,老师却稳如泰山、面不改色。这是为什么呢?由此揭示了本课新学主题,也激发了全班学生的学习乐趣,情境教学效果也体现出来了。

(二)以生活链接为由,在让学引思中促进学用结合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如打开冰箱冒“雾气”“热胀冷缩”、运动“惯性”和“大气压”等现象。可谓是物理与生活“同在”。不仅如此,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洗礼才能产生作用,并能在学用结合中真正地成为知识。正因为如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物理”与“物理生活化”活动既可进一步引发学思互动现象,又能在学用结合中促进学生更好地求得“真知”,学做“真人”。

比如,在“大气压”教学时,让学生在矿泉水瓶子里装满热水,在拧紧瓶盖后摇晃一阵子,然后,把它放到冷水盆回冷水口下,注意观察瓶中水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再如,电子玩具中“小灯泡”是怎么联接的;骑自行车在上坡和下坡时的感觉如何呢?诸如此类,都能在生活化互动中引发学生兴趣和学习思维。

(三)以资源开发为由,在让学引思中增加教学厚度

“资源”是开展学科活动的有力支撑。资源现象相对于课程结构和教学过程等,具有非常直接的重大影响。就初中物理活动来说,基础教材中的“例子”固然是主要依据和优质资源,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教与学活动的实质性需要。在学科资源开发与利用活动中,除了上述所说的“链接生活”外,还有其他很多方面的途径和方式。

比如,“摩擦力”和“压强”等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物理现象不仅受到教材形式的多方限制,生活举例还普遍存在不足。鉴于此,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实际教学需要,可从网络资源上截取下载,把有关现象制成“课件”形式,并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适时适量地演绎出来,在“音像图文动”中实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完满呈现。这就是物理与信息的“跨学科知识整合”。资源开发无论对于让学引思还是增加教学厚度来说,都能充分发挥无可替代的“正强化”作用。

(四)以情感体验为由,在让学引思中培养行为能力

“人不下水,一辈子就不会游泳;人不扬帆,一辈子也不善行船。”其意在于强调“自主实践”的必要性和“情感体验”的重要性。物理教学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以“变阻器”知识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多人小组,接着通过生活中熟悉的“调光台灯”现象,让他们边演示实验,边观察思考,边提出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把问题现象进行梳理与提炼,形成具有引导性的系列,让各个小组进一步通过“学思做”逐个地进行消化与解决。

再如,“牛顿第一定律”,在知识教学后,让学生结对来到校园草地上,借助“脚踢足球、空中飞球、落回草地、慢慢滚停”等进行情感体验和合作探究……“学思做”下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五)以德智互动为由,在让学引思中保持活力现象

在物理活动中,不仅拥有“科学和真理”,同时具有丰富的“德与美”元素。“蒙以养正,圣功也。”在初中物理启蒙教育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以“德育”为核心的人文性教育,这不仅是对优质资源的合理化利用,还能在“德智互动”中切实体现物理学科的内涵、价值和意义,有利于激发并保持让学引思的活力现象。

比如,上文所说的“多人小组”学习现象,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实践创新”精神。再如,在“万有引力定律”教学中,教师借助天体运行现象告诉学生——在月球围绕地球运行中,月球受到了地球引力的同时,地球同样受到月球的引力;从宇宙现象来看,两者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还有,古今中外的物理学家在历史文化中留下的点点滴滴,同样是学生德育渗透的必需品。

在核心素养为根本引领的教育大背景下,无论“让学引思”还是“教学思做”合一,都不是“高大上”式的理论或口号,而是一种与时俱进、实实在在的可行性做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坚持以情境涵养、生活链接、资源开发、情感体验和德智互动等为基本抓手,多元互动、熟能生巧,有利于切实构建教学相长的课程活动模式。

猜你喜欢

学思现象物理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留言板
学思践悟强思想 砥砺初心再出发
基于学思理念的高中英语读写教学实践探究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导学-学思-互动”教学主张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