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

2021-11-30张晓宁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实践路径媒体融合

张晓宁

摘  要:伴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当下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媒体自身的影响力与传播力正在随之扩大,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注入了新活力。本文以媒体融合为切入点,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认为大学生心理教育过于传统且存在局限性,心理教育平台建设有待完善;在阐释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媒体融合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最后从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师资力量三个方面探究了实践路径,希望为我国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媒体融合;心理教育;意义;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7-0128-03

媒介融合——多元化媒介呈現出功能一体化发展趋势,实现信息资源高效获取,确保信息传播途径和交流途径更加便利。网络活动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健康教育新常态是新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的崭新课题。媒体融合能够充分发挥媒体的巨大优势,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家庭因素。家庭是大学生生存的第一个环境,是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家庭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直接影响,如家庭气氛、父母感情基础、父母知识水平、家庭教育方式等。由于生长环境不同,学生所受教育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对事物的看法也就不同。

社会因素。对当代大学生而言,社会教育尤为关键,他们正处于懵懂阶段,而社会教育正是针对大学生的教育,他们可以在社会中锻炼应变能力、强化心理素质。也正是因为多样的社会教育,使得大学生心理教育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此外,社会因素还包含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从众行为等因素。媒体融合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交途径、信息获取的方式愈发多元化,人际关系也发生巨大改变。微博、抖音、快手等各类社交软件的出现和使用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便利,但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从众心理,也会阻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因素。高等院校通常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异的科研成果放在首位。相对而言,部分学校不重视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储备薄弱、硬件设施有待优化等诸多因素束缚了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高效发展。特别是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学生自身自我约束能力有待加强,极易产生心理问题。此外,大学生一般来自世界各地,小学到高中的教育模式也各不相同,学校教育环境对大学生个性塑造有着巨大影响[1]。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媒体融合传播途径丰富,多元化的信息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引导着大学生的观念。由于一些无法避免的因素影响,大学生心理教育面临众多困境[2]。

(一)大学生心理教育过于传统

以往的大学生心理教育方法主要有举办讲座、开设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等。研究表明,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和进行心理咨询。当然,优良的校园氛围也不可忽视。其一,传统的心理教育形式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统整和共享十分不便,而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教育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困境。其二,传统心理教育有着师资团队薄弱、基础设施不先进、地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现阶段部分高校心理教育课程、测试机制、咨询方法之间还未构建大学生心理教育信息课,致使大学生做了大量的重复测试,这样不仅投入大、回报低,还极易导致大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其三,传统心理教育无法顾及所有学生,致使心理教育缺乏针对性、充分性。

(二)大学生心理教育具有局限性

大学生心理教育存在局限性。譬如,高校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和心理教育选修课,尽管整体效率高,但是难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个人问题。反之,开设心理咨询室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效率较低、投入较大。这种形式需要学生主动预约咨询师,未预约的学生无法参与心理教育;除此之外,部分学生更愿意进行网络咨询,在非面对面的心理咨询中,咨询师难以更好地观察访者,致使咨询效果差。

(三)心理教育平台建设有待完善

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学生网络教育平台构建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其一,心理教育管理工作者忽视网络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未及时优化网络管理机制;其二,网络心理教育方面,未出台更加具有指向性的政策,需要加大管控力度,使网络生态更加规范、文明;其三,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呈现爆炸式传播,学生心理教育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不再受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很难判断大学生在参与心理教育互动过程中的态度和周围环境,难以确保大学生认真跟随教育工作者的流程学习,不可控因素过多;其四,二十四小时咨询与心理教育资源出现偏颇,相同时间进行网络咨询的学生过多,师资储备供不应求,还会出现所咨询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回复的情况[3]。

三、媒体融合时代下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意义

(一)丰富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形式

媒体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心理教育形式包括线上视频教学、线上问卷调查、心理论坛、微信讨论群等。多数高校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展开线上教育,通过慕课、微课等施教形式让学生观看。线上问卷调查主要借助一些标准化的量表,依托网络的形式让学生填写,通过信息化处理和分析直接获取详细报告,借此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讨论群和论坛的形式比较多样,可以按照创建者分类,如官方、学生自发;还可以按照内容分类,如夸夸群、树洞等。此外,大学生可以借助浏览网页、阅读电子书籍、心理学公众号等形式了解心理学基础知识,继而在无形中转变自身对心理学的认识,进一步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在借助钉钉等软件开展网课时,可利用线上互动优化教师不能面对面及时回复的问题。这些丰富多样的形式是为了多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各种媒体的出现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为师生沟通提供了便利条件。随着互联网上有用、能用的心理学资源愈发丰富,获取心理知识的途径也变得更为广阔,让大学生心理教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二)有助于保护个人隐私,增加安全感

为有效解决、疏导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通过教学中的心理知识和心理技能,依托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形式开展高质量大学生心理教育尤为重要。目前,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教学内容中仍有不足之处,伴随着当今时代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再加之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互相碰撞,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且愈发复杂[4]。合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的匿名功能以及获取信息的即时性、实效性、便捷性,不仅能够降低大学生对隐私泄露的顾忌,使其获得安全感,更愿意去抒发自己的情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主动联系心理咨询师,还能够让学生更加开朗,大幅度降低自己的羞怯情绪,使学生在咨询过程中的交流更加深入,讓咨询过程更加顺利。

(三)有助于节省时间与空间,普及心理知识

互联网具有全球性和全天候的特征,使大学生心理教育不再受时空的束缚。其一,当代大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观看与心理教育有关的视频,而且能够在有需求时反复、仔细观看。其二,媒体融合背景下,学生咨询心理问题不再需要在特定的场所,不仅可以省时,还能够实现咨询师资源快速分配,使更多学生的心理咨询课通过线上开展。互联网已经融入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让更多人能够通过网络平台了解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已达到普及心理学的效果。其三,媒体融合可以快捷、方便地获取和收集更为有效的心理学资料,便于及时地进行线上咨询反馈,能够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四、媒体融合路径下大学心理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

(一)利用媒体融合优势,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媒体融合大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大学生心理教育过程中,需要对教育理念、施教形式予以改革和创新。其一,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高校需要客观看待媒体融合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科学利用媒体融合带来的正面影响,将正确的网络知识渗透到大学生心理教育全过程,为当代大学生构建一个开放度高、亲和力强的媒体学习环境,让大学生从各个角度了解网络的优势、特点、功能,带领他们认识到互联网对自身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网络意识,防止心理问题的出现;其二,实现学生对心理教育观念的转变,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应加大有效的媒体宣传,积极研发宣传教育性软件,提高大学生对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前解决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抵制消极信息的入侵,继而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而言之,在大学生心理教育过程中,构建优良的媒体环境至关重要,高校还应重视引导学生养成正确使用媒体的习惯,培养学生对媒体的正确态度,使之学会运用媒体融合的优势,做到自我解决心理问题,继而在健康、快乐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中成长成才[5]。

(二)实现媒体融合与心理教育结合,创新教育模式

在进行大学生心理教育过程中,高校及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媒体融合与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精神心理的塑造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平台。其一,构建“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依托媒体融合的优势和功能,统整心理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开展线上线下混合的心理教育活动,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优良的心理咨询服务,推动大学生心理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其二,以媒体融合为契机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在无形中改善自己的心理状况;其三,引进社交化媒体群组模式,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长处,将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引入其中,继而开展高效的互动。

(三)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精准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重难点,可以利用媒体融合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其一,高校应重视心理教育师资团队的建设,要求心理教育工作者具备相应的资格证书,需要在心理教育领域具有实践经验。高校可以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引进一些行业高端人才扩充教育团队。其二,重视心理教育工作者培训工作,一方面,在培训中提高自身媒体素养,从中汲取新知识、新理念、新模式,以此拓宽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提高教育工作者基于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施教方法和操作技能的运用能力,帮助心理教育工作者掌握更多新兴的施教模式,为大学生心理教育做好铺垫。

五、结语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心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途径更加宽泛。与此同时,多媒体的出现与运用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心理教育理念、施教模式、教学方法的革新。本研究通过解读媒体融合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深入探索媒体融合视域下适合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新途径。另外,媒体融合时代需要教育工作者团队重视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媒介素养,科学地将多元化媒体融入心理教育工作中,优化大学生心理教育效果,提升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宋秀丽.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改革与模式探讨——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J]. 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6):1852.

[2] 南迪.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 作家天地,2021(13):132-133.

[3] 熊雯雯,黄俊.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9):131-132.

[4] 赵紫玎.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1(04):93-94.

[5] 罗雅馨. 媒体融合路径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J]. 知识文库,2020(09):20-21.

(荐稿人:马晓慧,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实践路径媒体融合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