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先队视域下少年儿童组织文化发展策略

2021-11-30马建宏李聿霜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少年儿童

马建宏 李聿霜

摘   要 少年儿童组织文化是在具有少年儿童属性和特征的组织中体现的独特意义体系。少先队文化是以红领巾为标识、以“诚实、勇敢、活泼、团结”为宗旨的组织成员共同遵守并认同的制度规范和价值观念。新时期培养和发展少先队组织文化,须要从少先队员、少年儿童群体和少先队组织三方面展开,培养少先队员“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的组织文化认同感,强化少年儿童群体层面的国家意识,提升少先队组织文化继承和发展能力。

关键词 少年儿童  少先队组织文化  少年儿童组织文化

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和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群众性组织。少年儿童以及相关研究人员对少先队组织文化的了解,是新时期深入开展少年儿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少先队组织今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在分析少年儿童组织文化等概念的基础上,就其发展策略加以探究。

一、少年儿童组织文化的内涵

“文化”在《周易》寓意为“关乎人文,以化天下”。其内涵有“文治”和“教化”之义[1]。西方“文化”源于“cultura”“cultivating”或“tilling”,意为“耕作、居住、练习、敬神和注意”[2]。现代“文化”则包含信仰、道德、知识、艺术、法律、风俗等,以及社会成员所拥有的一切其他能力和习惯[3]。石伟等认为“组织文化”包括组织的制度、行为规范、外部形象,组织文化可以发挥凝聚能力[4]。H.S.Becker认为组织文化是指将某组织与其他组织区分开来,且只在该组织成员中共享的一种意义体系。组织文化除了具有进取心、稳定性等特征之外,以团队、员工和结果为导向,辅以创新、冒险和关注细节等,也是组织文化的重要本质特征。对于组织文化的功能,国内外学者均肯定组织文化对外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以及对内部的凝聚作用。

目前国内关于少年儿童组织文化的概念界定尚未形成共识。本研究认为,少年儿童组织文化是基于社会宏观大背景下,在少年儿童组织中存在的一系列能够体现该组织独特性的意义体系。如少先队文化不仅体现在少先队活动规范中,也体现在少年儿童对少先队员身份认同,并外化于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对少先队组织文化特征的探析,可以进一步梳理少年儿童个体和群体以及少先队组织文化的发展策略。

二、少年儿童组织文化的功能

少年儿童组织文化是一种多方合力造就的综合性动态结构,外显于组织成员行为的能力与习惯。组织政治属性、群体社会特性和个性化发展交叠作用、层层递进,激发少年兒童组织的文化功能充分发挥。

1.组织文化界定组织边界

组织文化属性具有自动界定边界效用,决定了组织独有的特性和不可替代性[5]。少先队组织中“少年军校”组织的“物质文化”给了少年儿童特殊的感受。“少年军校”以学军为主,活动场所在部队军营或革命圣地,让少年儿童置身于特殊的学习、生活环境,不为课堂所局限,不为书本所拘泥,读无字之书,走励志之路,使少年儿童感受到一种特殊氛围所给予的深刻印象。“少年军校”通过“国防文化”根植居安思危意识,“符号文化”铸造了组织成员的全新形象。少年模仿军人的日常生活及行为习惯、概念系统、不同职务身份的关系称谓和具有象征意义的对话、着装、礼仪、仪式、旗帜、图案,乃至歌曲、标语、口号等,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相互联系的符号世界,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精神风貌。除此之外,少年儿童以军人为榜样,在强调制度化与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着力于制度文化的陶冶功能,把“少年军校”建设成为一个严守纪律、作风优良、行动统一、行为规范的组织系统[6]。组织自身独特的文化体系与其他组织区别开来,起到了界定边界的作用。

2.组织政治化促进社会稳定

组织文化不仅为组织成员的言行举止制定了恰当的标准,使组织具有凝聚力,更为社会的融合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少年儿童是生力军,是实现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对稳定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少年儿童有着很强的社会化可塑性,少先队是重要载体,结合少年儿童认知特点,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三者的紧密配合,让少年儿童学习优秀事迹,在“全童入队”背景下,少先队发挥其政治文化教育功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基础,接续了社会繁荣稳定。

3.组织文化确立身份认同

组织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理论体系,组织成员要严格遵守,体现了组织成员的身份认同感。少先队组织文化的符号,如队旗、队徽,以及少先队员胸前佩戴的红领巾,都为少先队员形成身份认同起到了促进作用。

组织文化通过其顶层文化来促使组织成员认同和接纳比个体利益更加高尚的事物。组织成员相互交流和影响的过程中,形成了对组织或群体身份的认知,借用组织内部的认同体系来评价自身以及组织外部的各种现象,如“我们是什么”“我们想成为什么”,以及“我们不应该是什么”“我们不应该成为什么”等。少先队文化具有自我教育和成长的作用,少年儿童在自主开展少先队活动、设计和规划过程中,确立和加深了对少先队员的身份认同。

4.组织文化塑造少年儿童行为

组织文化要发挥在思想道德方面对成员的教育引导和塑造功能。少先队员通过一系列少先队活动的情感体验,将组织文化落实在日常行为规范中,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原有状态阶段。少年儿童拥有自身的、还未成型的价值观、态度和期望。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组织的优秀代表,它的组织文化神圣而庄严,充满活力和昂扬向上。研究表明,人们在加入组织之前的经验和知识,以及他们的性格,是预测他们对新文化适应情况的重要因素。第二,碰撞阶段。通过分析、对比少先队员入队前后的行为,更加自觉践行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这一阶段,少先队员应理解整个组织系统——包括少先队的组织规章制度、职能以及少先队员被认可的积极行为,明确组织和群体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哪些标准将被用来衡量和评估自身对组织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程度。经过两个阶段的碰撞与整合,组织成员依据组织文化,对规范自身行为有了更好的理解和认识,随后就进入了调整阶段。第三,调整阶段。此阶段有两大类组织文化内化现象:一方面,组织文化属性与组织成员个性高度契合,更加强化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带有个性化的组织文化则推动了组织成员产生更多的创新和创意。因此,少先队组织文化能够塑造组织成员行为习惯,引导少先队员建立具有组织成员个性化的行为方式。

三、少年儿童组织文化的发展策略

少先队自建队以来,就有自己独特的组织文化。拓展少先队组织文化内涵,并使之传承和创新,对新时代少先队组织文化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分析组织文化如何在个体、群体和组织之间有效传递,可以构建少年儿童态度和行为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层次。

1.培养“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的组织文化认同感

培养少先队员的组织文化认同感对于新时代引领少先队员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至关重要。它是少年儿童奠定对党、对伟大的中华民族最朴素和真挚情感的基础,由此建立正确的政治观,初步形成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养成并确立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培养“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的组织文化的认同感,不要过分追求同一性而忽略少年儿童自身的特点,而是将少年儿童与组织事务适当匹配,将组织文化相关理论落实到少先队日常活动和宣传教育中,促使少年儿童自我调整,并对照行为习惯规则朝着少先队文化既定的目标发展。培养少先队员的知觉、价值观、能力、态度和情绪智力,使少年儿童逐步形成“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的组织文化认同感。

2.强化少年儿童群体层面的国家意识

培养和发展优秀的组织文化,少年儿童群体层面影响力非常重要。群体教育主要发挥群体的影响力来对组织成员进行教育[7]。通过咨询与辅导,促进群体之间语言、动作和情感渲染等交流,提高成员认识自我、反省自我、接纳自我,改善人际关系,将组织文化的价值和行为规范逐步内化于群体成员的价值观中。运用群体教育来影响少年儿童产生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对提高少年儿童适应力、激发其内在潜能等有着积极意义。群体行为与个体行为息息相关,但发展路径有差异,少先队工作者运用组织行为学相关理论,通过少年儿童各种群体,例如同伴关系、群体氛围、“小小家园”、团队建设等途径,开展讨论、联谊、竞赛、素质拓展等群体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群体层面的国家意识。少年儿童群体中将上层文化和国家意识建立联系,可以提升少年儿童群体的国家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

3.提升少先队组织文化继承和发展能力

(1)规范运用少先队礼仪和标志

少先队礼仪和标志向少年儿童形象地展示了少先队文化,并提供了顯性的符号意识和行动指南。少先队要建立系统的礼仪教育制度,例如:每月对全校的少先队礼仪进行规范化训练,不同任务的少先队员礼仪考核内容应进行分类安排,大队长和中队长考核整队和主持仪式;大队和中队旗手以出旗和退旗为主要考核内容;少先队员主要考核佩戴红领巾、行标准队礼,等等。

(2)加强少先队组织阵地的建设

目前少先队阵地以组织教育、宣传教育为主,并统筹社会教育资源共建了科普教育、文体活动、劳动实践、综合教育阵地等[8]。从文化传承和组织内生动力上略显不足,要结合少年儿童的心智特点,将优秀文化融入各类活动中,同时要在支持少先队组织自主创建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校和社会中各类资源,将少年儿童在社区、家庭、学校和少先队组织的各个生活环境紧密衔接起来,推进少先队组织阵地建设多元化。

(3)培养继承和发展少先队组织文化的优秀骨干成员

依据少年儿童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培养少先队组织的优秀骨干成员,通过榜样示范的作用,使少先队员继承和发展少先队的优秀组织文化。在日常活动中发现具有骨干潜质的少先队员进行选拔和培养,在此过程中,少先队工作者要善于听取少先队员的反馈意见、加强考核和定期评比,提高骨干成员自我管理和教育的能力,将文化育人的价值在个体成长中不断内化。

(4)优化少先队组织活动结构

总结和提炼少先队组织文化起源、发展和变革规律等特点,结合新时代背景的要求,发挥少先队组织礼仪、组织阵地、组织活动优势,通过优化少先队活动和少年儿童组织结构设计,强化少先队员行为发展,实现组织文化促进少先队员学习与成长的目的[9]。

参考文献

[1] 石伟.组织文化[M].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7.

[2] 霍尔,尼兹.文化:社会学的视野[M].周晓虹,徐彬,译.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2:19.

[3] 泰勒.原始文化[M].蔡江浓,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

[4] 石伟.组织文化[M].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2.

[5] Robbins,Judge.Organization Behavior[M].孙健敏,李原,黄小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48.

[6] 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2005年6月).http://zgsxd.k618.cn/wjk/wjk_80692/zsf/201701/t20170120_10122400.html.

[7] 檀传宝.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基本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245.

[8] 时金林.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工作提示(阵地建设篇)[J].辅导员,2007(1):32-35.

[9] 陆士桢.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活动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41.

[作者:马建宏(1973-),男,宁夏中卫人,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李聿霜(1994-),女,山西太原人,宁夏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

【责任编辑  杨   子】

猜你喜欢

少年儿童
少年儿童足球入门训练的研究
少年儿童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研究
体育游戏对少年儿童成长影响的研究
浅谈如何在少年儿童中开展戏剧教育
浅谈少年儿童在进行武术套路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浅谈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少年儿童时期女子篮球训练探究
浅论少儿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