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残留与复发肿瘤3D重建在内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30刘遗斌罗冬张克辉
刘遗斌,罗冬,张克辉
(赣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江西 赣州 341000)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肿瘤疾病,临床表现为鼻出血、头痛及鼻塞等,对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造成较大影响[1]。目前,临床常采用放疗治疗鼻咽癌,但相关研究显示,传统放疗后患者仍有20%左右存在鼻咽癌残留,且仍有约9%的患者可能复发,严重影响预后[2]。因此,亟需寻找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予以干预。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肿瘤3D重建技术已逐渐用于鼻咽癌手术治疗中,且取得一定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鼻咽癌残留与复发肿瘤3D重建在内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鼻咽癌残留与复发肿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1~63岁,平均(51.62±4.38)岁;体重指数(BMI)19~24 kg/m2,平均(21.43±1.26)kg/m2;临床分期:Ⅱ期16例,Ⅲ期14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3~62岁,平均(51.67±4.32)岁;BMI 18~24 kg/m2,平均(21.39±1.31)kg/m2;临床分期:Ⅱ期17例,Ⅲ期13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复发鼻咽癌治疗专家共识》[3]与《中国鼻咽癌分期2017版》[4]中相关诊断标准;②均经CT、鼻咽镜检查确认鼻咽部存在病灶残留;③交流沟通无障碍患者;④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病灶发生远处转移患者;②合并全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③合并肝、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患者;④其他器官恶性肿瘤患者;⑤未完成相关数据随访或中途退出本研究患者;⑥治疗依从性较差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予以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具体步骤为:患者取平卧位,将头部稍微后仰,予以患者鼻腔与鼻咽腔行表面麻醉及消毒铺巾处理,选用0°视觉冷光源鼻内镜经较宽大一侧鼻腔置入直至鼻咽腔,通过鼻内镜仔细观察残留或复发病灶形态、尺寸及其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而后进行鼻咽部残留或复发病灶切除处理,对于存在粘连患者同时进行解除粘连处理。
1.3.2 观察组 于鼻内镜手术治疗前予以鼻咽癌肿瘤3D重建技术,具体内容为:术前予以患者增强CT扫描与MRI扫描,将扫描得出数据输入专用软件中并依据病灶阈值重建病灶3D模型,并将病灶周围器官模型进行3D重建。依据3D模型制定合理切除方式,其余操作内容同对照组。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①临床疗效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5]实体瘤判定标准,分为进展(PD):病灶体积增加>20%;稳定(SD):病灶体积维持稳定,无明显增长与缩小;部分缓解(PR):病灶体积减小>30%且维持30 d;完全缓解(CR):病灶完全消失且无新病灶出现,且维持30 d。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②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③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瘢痕、鼻腔粘连及鼻出血。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s)
?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鼻咽癌采用放疗治疗效果确切,但由于放疗过程中易产生肿瘤残留,且放疗后易复发,不利于患者预后。因此,寻找合适有效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表明鼻咽癌残留与复发肿瘤患者鼻内镜术前采用肿瘤3D重建技术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在于,传统鼻咽癌手术由于术中行程较长、术野较差以及术中可能对于病灶周围组织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影响患者生存质量[6];而鼻内镜下手术通过缩短手术路径以减少手术对于病灶周围组织破坏,且此术式具有术野清晰、操作简单等优势,可整块切除病灶边缘,并将非手术区域损伤降到最低,可加快术后康复[7]。但相关研究显示,鼻内镜下手术由于不可清晰观察病灶四周立体组织结构,使术者术中需先行辨别病灶与周围组织分布情况,进而增加手术时长,且术者辨别过程中可能因操作失误导致病灶周围组织创伤,增加术中不必要出血[8]。而鼻内镜下手术前进行鼻咽癌肿瘤3D重建技术可最大程度还原病灶与其周围组织立体图像,而术者通过术前3D图像制定个性化手术切除方案可提前规划好手术入路及标准切除范围。其中详细入路规划可缩短手术时间,而标准切除范围可避免损伤鼻咽癌患者的健康组织,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9]。汤轶强等[10]研究对鼻咽癌残留患者进行CT扫描,并将所得数据处理获得鼻咽腔立体结构图像,依据3D图像进行鼻内镜手术,结果显示其近期疗效确切,与本研究结果相似。但本研究补充探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研究结果更为全面。由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且未探究远期疗效等因素导致本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未来需扩大样本量并延长随访时间以保证研究全面性。
综上所述,鼻咽癌残留与复发肿瘤患者鼻内镜术前采用肿瘤3D重建技术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