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鼻中隔缝合法与鼻腔填塞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症状及预后的影响
2021-11-30刘云香黄敏张志远
刘云香,黄敏,张志远
(1.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西 南昌 330000;2.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江西 南昌 330000)
鼻中隔偏曲作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多以鼻出血、鼻部疼痛及鼻塞等表现为主,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1]。目前鼻中隔偏曲以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为主,既往术后多采取鼻腔填塞措施止血,但由于鼻腔填塞将增加鼻腔内张力,且填塞物压迫不均匀,导致粘连及血肿[2]。改良鼻中隔缝合法作为目前常用的鼻中隔处理方法,能避免填塞,但目前对于改良鼻中隔缝合法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缺乏相关研究[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鼻中隔缝合法与鼻腔填塞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症状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8.91±4.85)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6.73±1.14)年;鼻中隔偏曲类型:S型15例,C型27例。对照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8.87±4.89)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70±1.16)年;鼻中隔偏曲类型:S型17例,C型2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鼻中隔偏曲经鼻窦CT、鼻内镜检查确诊;③均接受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者;④凝血功能正常者;⑤肝、肾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者;②存在鼻部手术史者;③术前使用鼻喷激素、凝血酶者;④患有应变性鼻炎、鼻息肉等鼻腔病变者;⑤患有精神疾病,或认知、理解能力异常,无法积极配合临床诊治者。
1.3 方法 两组均实施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手术完成时,对照组实施鼻腔填塞,采用高分子止血海绵4块填塞鼻腔,每侧各两块,将灭菌止血海绵置入鼻腔并贴近鼻中隔面张开,胶套海绵膨起,将空气注入促使鼻腔深部海绵膨起,术后24 h取出海绵。观察组接受改良鼻中隔缝合法,采用0°镜照明、5-0可吸收缝合线,持针器纵行夹持针尾,采用“一长一短”贯通缝合鼻中隔,一长是指进针部位取于距鼻中隔切口上缘以下5 mm、前缘5 mm部位贯穿鼻中隔至对侧鼻腔,平行于鼻底向后约25 mm部位,对鼻中隔实施再次贯穿缝合,线尾端打结;一短是指进针部位距鼻中隔切口下缘以上5 mm、前缘5 mm部位贯穿鼻中隔至对侧鼻腔,平行于鼻底向后约10 mm部位,对鼻中隔实施再次贯穿缝合,线尾端打结,小块明胶海绵(涂有红霉素眼膏)压迫鼻中隔偏曲侧。术后两组均实施补液及抗炎等常规治疗。
1.4 观察指标 ①症状评分:术后48 h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评估鼻塞、流泪、睡眠困难、头痛、鼻面部肿胀等主观不适感,各项评分范围0~10分,得分越高表示不适感越强烈。②临床指标:术后48 h依据鼻窦CT、鼻内镜检查后组筛窦、前组筛窦、蝶窦、额窦、上颌窦、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果评分[5],其中鼻窦:全部浑浊为2分,部分浑浊为1分,无异常为0分;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为2分,无阻塞为1分,每侧0~12分,得分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③并发症:术后随访2周,记录鼻腔粘连、一过性脓涕及鼻前庭区肿胀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 观察组鼻塞、流泪、睡眠困难、头痛、鼻面部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42)观察组(n=42)t值P值鼻塞4.82±0.53 2.64±0.71 15.946 0.000流泪3.89±1.02 1.13±0.51 15.685 0.000睡眠困难6.73±2.14 3.15±1.10 9.642 0.000头痛4.19±0.93 2.42±0.75 9.601 0.000鼻面部肿胀4.82±1.31 2.59±1.17 8.228 0.000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鼻窦CT评分、鼻内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鼻窦CT评分、鼻内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分)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对照组(n=42)观察组(n=42)t值P值治疗前鼻窦CT评分7.14±2.30 7.09±2.27 0.100 0.920鼻内镜评分5.31±1.24 5.29±1.27 0.073 0.942治疗后鼻窦CT评分3.48±1.14a 2.35±0.83a 5.193 0.000鼻内镜评分2.68±0.97a 2.06±0.59a 3.539 0.001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耳鼻喉科使用较为普遍,已成为治疗鼻中隔偏曲重要术式,早期术后多实施鼻腔填塞干预,以发挥压迫止血效果,消除死腔,降低鼻中隔血肿、感染,同时压迫黏膜贴附于剩余软骨表面,能促进创面愈合,避免鼻腔粘连、狭窄[6]。近年来填塞材料日益完善,促使患者痛苦不断减少,但填塞物作为异物存在于鼻腔内,易诱发鼻塞,影响患者睡眠及饮食,且鼻腔填塞过紧或张力过高,将诱发头痛及鼻面部疼痛症状,影响鼻腔黏膜血运及纤毛正常摆动,导致鼻腔黏膜损伤,诱发穿孔,填塞物拔出时将引发二次伤害风险,导致再次出血、切口愈合不良[7]。
近年来,鼻中隔缝合法逐渐受到人们重视,且与传统缝合法比较,改良鼻中隔缝合法操作简便,采用一长一短缝合,其中长缝合能良好固定整个鼻中隔两层,而短缝合能保障鼻中隔切口对位缝合[8]。同时,缝合外点于鼻小柱附近,于内镜观察下拉拢缝合,能对打结后张力及松紧程度进行控制,基本可一次完成,防止反复拆线,且多数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将完成双下甲骨折外移术,将微量明胶海绵置于左右下鼻道做支撑,能避免术后出血,局部压迫有利于保障鼻中隔大致居中,且明胶海绵作为可吸收材料,能随分泌物一起排出[9]。徐开睿[10]研究证实,术后改良缝合法处理能缓解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主观症状,利于促进鼻腔黏膜修复,减轻术后痛苦,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鼻塞、流泪、睡眠困难、头痛、鼻面部肿胀评分及鼻窦CT评分、鼻内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见,与鼻腔填塞相比,改良鼻中隔缝合法能加快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鼻腔黏膜形态功能恢复,减轻患者鼻塞、流泪、睡眠困难、头痛、鼻面部肿胀症状,加快病情恢复,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但本研究中纳入样本量少且治疗后随访观察时间短,需经后续扩大样本量并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观察,以对改良鼻中隔缝合法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接受改良鼻中隔缝合法治疗利于缓解患者症状,改善鼻腔黏膜形态功能,且并发症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