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粪便隐血试验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中的价值
2021-11-30方瑞明刘春叶
方瑞明,刘春叶
(1.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0;2.大石桥市中心医院检验科,辽宁 营口 115100)
结直肠癌是源于大肠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各段大肠,其生长特点是肿瘤的多发性,主要有便血、腹痛、肠梗阻、贫血等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癌症的中晚期,预后一般较差,治疗后生存率为50%~70%,且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转移率[1]。因此,在诊断结直肠癌中寻找早期诊断标志物,对提升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水平和疾病阳性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能改善患者预后。肿瘤标志物监测和粪便隐血试验是目前诊断结直肠癌的常用手段,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血液标本采集和检测中获取较为简单,通过检测癌坯抗原和CA19-9的水平明确疾病情况,能够避免对患者侵入性的损害,是患者和临床医师较易接受的诊断方式[2]。粪便隐血试验是通过检测患者粪便中肉眼难以辨别的微量血液情况,辨别和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属于无创伤型疾病诊断方式,但在单独应用时灵敏度不高[3]。本研究将上述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旨在分析将两种检测方式联合应用在结直肠癌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结直肠癌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53例结直肠癌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入院诊断为结直肠良性增生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45~82岁,平均(63.35±4.36)岁;Dcke分期,Ⅰ患者12例,Ⅱ期18例,Ⅲ期16例,Ⅳ期7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4~86岁,平均(63.81±4.16)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所有结直肠癌经检查确定为原发性恶性肿瘤;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患者;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患者;有腹腔炎性反应、腹水疾病史患者。
1.2 检测方法
1.2.1 粪便隐血试验 采用分便隐血胶体金检测试纸法进行检测,在患者采集样本之后用竹签将患者的分辨标本涂在载玻片上,滴入浓度3%的过氧化氢溶液3滴左右,滴入邻甲苯胺冰醋酸溶液10 g/L。静置2 min观察试纸显色的情况。若试纸十字区域的任何位置出现蓝绿色则为阳性;若试纸无颜色则视为阴性[4]。
1.2.2 肿瘤标志物检测 采集3 mL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将采集标本进行离心分离血清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癌坯抗原(CEA)、癌抗原(CA50)、癌抗原199(CA199)及癌抗原724(CA724)含量[5]。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②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③比较结直肠癌患者不同分期时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④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采用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 观察组患者采用粪便隐血试验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96.23%,高于粪便隐血试验(73.58%)与肿瘤标志物(81.13%)单独检测的阳性检出率(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液样本中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50、CA199、CA724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比较(±s)
注:CEA,癌坯抗原;CA50,癌抗原;CA199,癌抗原199;CA724,癌抗原724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53 50 CEA(μg/L)34.87±4.26 12.67±1.14 36.576 0.000 CA50(U/L)47.38±5.37 18.24±1.89 37.142 0.000 CA199(U/L)81.48±5.79 31.56±3.62 52.778 0.000 CA724(U/L)21.68±2.34 4.07±0.35 54.149 0.000
2.3 不同分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比较处于Ⅲ期、Ⅳ期患者的CEA、CA50、CA199、CA724含量明显高于Ⅰ期、Ⅱ期患者(P<0.05),见表3。
表3 不同分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比较(±s)
表3 不同分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比较(±s)
注:CEA,癌坯抗原;CA50,癌抗原;CA199,癌抗原199;CA724,癌抗原724
组别Ⅰ期、Ⅱ期Ⅲ期、Ⅳ期t值P值例数30 23 CEA(μg/L)11.64±1.24 47.67±5.34 31.709 0.000 CA50(U/L)27.67±4.82 54.37±5.73 17.993 0.000 CA199(U/L)49.71±5.06 96.82±11.24 18.700 0.000 CA724(U/L)12.56±1.43 39.65±5.01 25.158 0.000
2.4 3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 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粪便隐血试验与肿瘤标志物检测(P<0.05),见表4。
表4 不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n(%)]
3 讨论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结直肠癌早期予以肿瘤干预和清除癌细胞,能有效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对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具有积极的影响[6-7]。在目前的结直肠癌就医检查中,主要有组织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等方式。粪便隐血实验通过对患者粪便中的酶活性成分进行检测,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检测结果,是生化检测中常用方法,能进行定量分析,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初步筛查,但由于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不高,单独使用较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现象[8-9]。血清肿瘤标志物是消化道肿瘤的常见诊断标准,对恶性细胞中具备的特异性糖蛋白等含量和结构的改变能够有效检出,敏感度相对较高[10-11]。
本研究中,将粪便隐血试验与肿瘤标志物用于结直肠癌的联合检测,取得较好的效果。结直肠癌患者采用粪便隐血试验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粪便隐血试验与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EA、CA50、CA199、CA72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于Ⅲ期、Ⅳ期患者的CEA、CA50、CA199、CA724含量明显高于Ⅰ期、Ⅱ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粪便隐血试验与肿瘤标志物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特异度高于粪便隐血试验与肿瘤标志物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能有效提升结直肠癌的阳性检出率,确定患者的Dcke分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粪便隐血试验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中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