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MRI对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意义
2021-11-30王佳哲曲鸿宇张志娟
王佳哲,曲鸿宇,张志娟
(1黑龙江省第三医院普外科 黑龙江 北安 164000)
(2黑龙江省第三医院妇产科 黑龙江 北安 164000)
(3黑龙江省第三医院核磁共振科 黑龙江 北安 164000)
乳腺癌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对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目前保乳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治疗,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满足女性对胸部美观性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患者的生理功能[1]。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乳腺癌保乳手术术前检查方式主要有钼靶X射线检查、MRI检查等。本次研究选取了36例乳腺癌患者,通过对其术前实施钼靶X射线检查、MRI检查,在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后,详细的探讨了术前MRI对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意义。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被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共36例,其均为2015年7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纳入标准:(1)符合乳腺癌的诊断标准[2],且被确诊;(2)经超声、体检等检查进行评估后发现可实施保乳手术治疗;(3)希望能够进行保乳手术治疗;(4)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本组患者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55岁,平均年龄(42.54±3.97)岁,经组织学分级结果显示,Ⅰ级、Ⅱ级、Ⅲ级患者分别有13例、10例和11例,其余2例分级不明。本次研究经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其均在术前行MRI检查诊断。在手术治疗前,对患者实施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采用本院GE1.5磁共振扫描系统(MRI),以及与其配套的乳腺专用线圈,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将乳腺放置于架槽内,将患者的身体保持在制动状态,对患者乳腺部位进行详细的扫描检查。先进行MRI平扫,先进行横断面扫描,将TE/TR设置为84 ms/800 ms,之后加快扫描速度,采用小角度进行扫描,待激发出梯度回波,恢复T1WI序列扫描后进行再次扫描,将TE/TR设置为4.8 ms/7.8 ms,将扫描层厚设置为1.2 mm;扫描结束后继续行DWI成像扫描检查,激发出平面回波成像。最后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检查人员取轧喷酸葡胺作为造影剂,按照0.1 mmol/kg的剂量给患者乳腺部位团注,将注射速率控制在3ml/s,在注射结束后的1 min、2 min、8 min进行增强扫描,根据保乳手术的条件,详细记录患者的肿瘤大小、形态、数量等信息。
其中17例患者再次行钼靶 X射线检查。指导患者取站立位、斜位、轴位等 ,对其进行乳腺部位的 X射线投照。
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组织学检查。在手术治疗的当天,取患者肿瘤中心部位细胞组织以及边界细胞组织,对所有细胞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对其进行HE染色后,对肿瘤的形态、大小、病灶数量等进行详细的观察,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1.3 保乳手术条件
患者的病灶直径<3cm,并且病灶呈现为单一或者集中分布,此类患者可以进行保乳手术治疗。但是如果患者同侧乳房接受过乳腺或者胸壁放射治疗,或者患者处于妊娠期并且需要放疗治疗,或者再进行局部肿瘤切除后边缘依旧呈阳性,或者再次切除后也不能保证切缘阴性结果等患者,则不适合进行保乳手术治疗。
1.4 观察指标
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MRI诊断与钼靶X射线检查的准确性进行统计后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版本统计学软件包对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符合高斯分布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和t表示和检验计量资料,用(n,%)和χ2表示和检验计数资料。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本组患者肿瘤直径最小为1.01 cm,最大为2.98 cm,平均(2.28±0.61)cm,MRI诊断与钼靶X射线检查得出的病灶平均直径分别为(2.26±0.63)cm和(2.01±0.17)cm。MRI诊断、钼靶 X射线检查同病理学检查之间均有着密切的相关性,(χ2=0.951、0.723,P均=0.000),MRI诊断与钼靶 X射线检查的准确性均比较高,但是MRI检查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更加接近,MRI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更好。
本组36例患者均进行 MRI检查后,确定13例(36.11%)患者为恶性肿瘤,对其进行病理学检查后发现,其中恶性肿瘤只有11例,其余2例为良性肿瘤,计算出MRI的诊断准确性为84.62%(11/13);17例实施钼靶X射线检查的患者,诊断出恶性肿瘤5例,经病理学诊断显示,只有两例为恶性肿瘤,其余3例为良性肿瘤,钼靶X射线检查诊断准确性为40.00%(2/5)。
2.2 乳腺癌诊断及准确性比较不
与钼靶X射线检查结果相比较,MRI检查准确率更高。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术前进行MRI检查的29例患者可实施保乳手术的准确性为80.56%(29/36),17例实施钼靶X射线检查可实施保乳手术的准确性为52.94%(9/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45,P<0.05)。
3 讨论
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大多在遵循患者意愿的情况下实施了保乳手术治疗。但是由于治疗中所包含的项目比较多,患者不但要注意腋窝淋巴结的扫除,还要加强对肿瘤组织的清除,为了实现乳腺癌的根治,术后还要与全乳放疗手法进行结合。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步深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发现,乳腺癌患者在早期实施乳房切除术治疗后,其治疗效果与保乳治疗效果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不论是在患者的存活时间,还是在患者远期生存率方面,均没有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局部复发率方面,两种方式均比较低,其之间只相差2%左右[3]。这也进一步提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也有着较高的可行性。
但是临床治疗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对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前,一定要完全明确手术适应症,通过相应的术前检查进一步明确患者是否满足保乳手术治疗的条件,因此,术前有效的检查直接关系着手术能否成功,甚至影响着患者后期的生存质量。目前,对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治疗前,比较常用的检查方法为钼靶X射线检查、MRI检查等。本次研究通过对两种诊断结果的比较,进一步发现,钼靶X射线检查虽然操作比较简单,但是其超声的敏感性比较低。而MRI诊断与其不同, MRI诊断检查对软组织有着较好的分辨能力,患者乳腺内部结构在MRI成像下清晰可见,与钼靶X射线检查相比较,MRI检查更加清楚的发现钼靶X线检查无法检测到的信息[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检出的肿瘤直径方面,MRI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有着较高的一致性,同时,钼靶X射线检查得到的肿瘤直径与病理学诊断结果也比较接近,但是,其检测结果的精确度还是比较低。进一步提示,MRI检测能够对乳腺肿瘤的边界情况进行清晰的分辨,从而能够对肿瘤直径进行精准的检测,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高[5]。有研究人员在对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治疗后的复发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对满足保乳手术治疗条件的患者在术前实施 MRI诊断,手术结束后患者再接受放疗治疗,能够对残瘤病灶进行完全清除,这样一来,患者后期的生存率也就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并且在治疗后,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会发生局部复发。而对满足保乳手术治疗条件的患者在手术前实施钼靶X射线检查,手术结束后,患者实施放疗治疗的过程中,由于病灶成像不能清晰的显示出来,因此诊断人员也就不能对残余病灶的边界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在经过全面放疗治疗后,虽然很多患者的病灶被完全清除,但是其后期局部复发率却比较高。
综上所述,对可进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实施 MRI检查,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信息,有较高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