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在老年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11-30房师涛
房师涛
(广饶县广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射科 山东 东营 257300)
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Synovial Osteochondromatosis,SO)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单关节受累的慢性关节滑膜病变,也称为膝关节滑膜软骨化生,是膝关节滑膜上形成的多发的骨软骨结节,这些软骨结节可以钙化甚至骨化,于关节内形成单发或多发的悬垂体与游离体,属于膝关节良性关节病。此病好发于关节内,炎症、关节退变、关节扭伤等多种因素有关,男性多于女性,多为单侧发病,临床表现为关节腔积液。治疗当以手术取出游离体,再行局限性滑膜切除术,清除滑膜组织,以防发生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和防止疾病复发。SO疾病早期仅有滑膜而无游离体,若能在术前及时发现,可在术中切除病变的滑膜,降低术后疾病的复发率。临床上对膝关节SO的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查。SO超声表现为关节腔内出现无回声区,关节腔积液,关节腔增大,滑膜增厚且不平整,回声增强。但膝关节SO作为骨科疾病,需依赖于X线检查。X线检查是临床常用于诊断膝关节SO的影像学检查手段,特别是近些年兴起的数字X线摄影术(DR),此技术和计算机X线摄影(CR)用途相似,但原理不同,DR是在数字荧光摄影(DF)基础中发展而来的,其信息载体为影像增强管,透过人体的X线信息经视频摄像机采集后转为数字信号,再行数字化,且无需和其他设备匹配使用,可专门使用[1]。本文就DR在老年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膝关节SO患者,所有患者经病理诊断为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包括男30例,女12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2.45±2.81)岁。单侧发病39例,双侧发病3例;伴有膝关节肿胀22例,膝关节活动受限15例,膝关节活动时弹响11例,浮髌试验阳性4例,扪及硬性肿物3例。纳入标准:无影像学检查禁忌证者;患者知情此研究;排除标准:不配合检查者。
1.2 方法
所入选的42例老年膝关节SO患者,采用北京万东新东方1000的DR仪器,行DR正侧位片拍摄,8例加摄斜位,11例加摄负重立位;于60kV,在12mAs曝光条件下拍摄,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DR检查情况。
1.3 观察指标
(1)病理诊断结果;(2)DR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病理表现
42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滑膜增厚、充血,滑膜面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软骨结节形成,软骨结节、游离体大小不等、数目不同,呈圆形、卵圆形及不规则形,颜色呈透明或乳白色,质地偏硬,表面光滑,将外层纤维组织剖开,可见钙化及骨化。
2.2 DR表现
42例膝关节SO患者均做DR检查,显示膝关节囊内均存在1枚或多个钙化或骨化结节的高密度显影,较大的病灶中央高透光,呈同心圆或年轮样显现,呈圆环状边缘硬化,游离体以石榴籽形为主,也有多角形和不规则形,大小不等,直径2~3 cm,病程越长,其游离体钙化程度越明显,数目越多。42例患者中有21例合并增生表现,表现为关节间隙不对称及明显狭窄;24例合并软组织肿胀,X线表现为邻近关节及周边脂肪影混浊不清,髌下脂肪垫影因受挤压而变形,呈现密度增高的条纹影像。
3 讨论
膝关节SO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确,众多学者认为是多因素所致,如感染、遗传、代谢、创伤等,也有学者认为滑膜具有潜在的造骨功能,当收到内外界各种刺激后,可化生为软骨或骨组织。软骨结节可在滑液内膜中发展,可通过关节内细蒂延伸到滑膜,若营养供给较好,这些结节可通过软骨内骨结构骨化,当营养供给不足,则会在关节内断裂成为游离体。滑液是游离体的营养来源,增殖会继续,游离体可通过重新依附于增厚的滑膜而形成新的血供,并形成骨。SO过去较为少见,近些年病例报道逐年增长,而病因病理众说纷纭,大部分学者认为SO生化学说为发病机制,认为此病病理变化中滑膜生化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当滑膜受到刺激,滑膜中未分化的间叶细胞化生为软骨体并逐渐向外伸展,突出滑膜表面,成为悬垂体,当与滑膜完全断裂后,游走在关节腔,成为游离体。外围被纤维结缔组织包绕。SO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依赖于胚胎学说、继发性创伤、感染等刺激导致关节软骨变性,骨端劳损节裂,滑膜化生[2]。
SO病变早期,关节功能可正常,随着病情进一步进展,会导致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尽管SO属于良性病变,只有少数可复发和恶化,但若不将病变处理好,会造成软骨磨损,导致继发性骨性关节炎。因此,早期的诊疗是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的有效措施[3]。
影像学在骨科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容置疑。其中MRI对软组织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可显示出游离体的大小、数目、位置以及关节退变情况,还可对关节积液、悬垂体进行清晰显示,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但此检查手段价格昂贵,部分患者不易接受[4]。CT也具有较高的分辨力,可发小更小的钙化点以及游离体,还可显示膝关节周围组织病变及肿胀情况,但是CT对软骨型小结节难以敏感的显示出来,且CT的辐射和价格相较于X线更贵一些[5]。传统的X线平片难以满足临床需求,近些年,随着计算机X线摄影术的改进,以DR为代表的X数字X线成像系统一起高效率、高质量图像的优势逐步弥补传统X线摄影技术的缺陷,为实现数字化放射科奠定了基础。DR是在专门的计算机控制下,读取记录到X线的影像信息,以数字化方式记录和重放。其结构包括平板探测器(FPD)、X线球管及操作系统[6]。FPD是DR的核心,常见的有非晶态硅FPD以及非晶态硒FPD。大部分情况下,DR系统获得的信息比传统X线、CR获得的更多,可对骨关节结构进行病理学及解剖学方面的描述,其动态范围宽广,线形反应较好,其量子检测效能是CR的2倍,且图像层次丰富,细微结构表现出色,对骨皮质和骨小梁也可清晰显示。且DR有强大的质量控制模板和后期处理技术,可使图片更加稳定,其自动曝光控制系统只采用最低的剂量经AEC技术配合工作站处理,更加操作简单化,无需人为调整和再处理。DR是直接数字摄影,曝光后3~4s就可预览原始图像,可判断条件是否合适,位置是否准确,可规避由于运动、技术、定位因素影响的影像不当现象[7]。DR应用在SO患者中,可显示钙化的游离体和悬垂体,典型表现为膝关节周围有类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的大小不一的石榴籽状的钙化或骨化结节,呈均匀高密度影,可伴有点状钙化软组织密度结节影,边缘较光滑,少部分游离体呈软组织密度影无法在DR中显示,此检查方式易操作、价格低廉,可直观显示钙化的游离体和悬垂体,基本满足临床要求[8]。本研究结果显示,DR检查的42例老年膝关节SO患者均存在1枚及以上的钙化和骨化结节的高密度显影,较大病灶中央高透光,呈年轮样或同心圆显现,边缘呈圆环状且边缘较硬,部分患者关节腔内存在游离体,以“石榴籽”形为主,大小、形状不等,直径2~3 cm,病程越长,其钙化越明显。21例合并增生,24例合并软组织肿胀。
综上所述,DR应用在老年SO中,易操作,价格实惠,容易诊断出已出现游离体的典型膝关节SO患者,是SO患者必备的检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