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导管室行急诊介入手术的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探讨
2021-11-30吴燕燕杨亚娟
吴燕燕,杨亚娟
(上海长征医院1.影像科导管室;2.护理部,上海,200003)
介入手术是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出血等急诊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导管室作为急诊介入手术的实施场所,在应对急诊手术中必须有完善的制度及工作流程、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才能确保介入诊疗安全。介入围手术期护理风险事件重点包括患者转运、坠床隐患、仪器设备准备和使用准确、体位摆放安全、药物使用准确、杂交手术异物遗留、职业暴露隐患、院内感染、意外拔管、穿刺点出血、术中躁动、过敏反应等[1]。多数各种急诊患者存在转运紧急、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平稳等特点,同时大部分患者在局部麻醉状态下行急诊介入手术,介入手术安全管理就成为介入护士关注的重点[2]。依托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流程完善,医院综合导管室实施护士及技术员24 h值班制度,以确保胸痛、卒中、创伤出血、术后出血等急诊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本文针对综合导管室行急诊介入诊疗的手术特点及术中安全管理要点,探讨介入围手术期护理风险事件关键环节,现报告如下。
1 急诊介入手术特点及介入术中安全管理要点
1.1 急诊介入手术特点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及创伤出血均存在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较高的特点,因此临床以尽早开通梗死的相关血管,恢复血流,或者将出血责任血管及时栓塞或以修补为主要原则。介入疗法因其具有创伤小、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成为急性心梗、卒中及创伤止血的首选抢救方法。
1.2 介入术中安全管理要点
1.2.1 手术转运交接环节:综合导管室转运交接工勤人员为第三方人员,工作岗位稳定性不够,且同时年龄偏大,知识文化层次较低。因此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强化培训正规转运流程。教育和培训转运人员必须严格对照手术通知单上患者详细手术信息与临床科室进行身份核查。在协助患者上下台时,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最好采取多人协同搬运法进行搬运,安全固定患者于导管床正中位置,不可强行搀扶患者上导管床,避免跌倒意外事件发生。术后安全将患者从导管床上过床至转运车上后,除了携带患者病历、药物空瓶及影像资料等物品,转运人员还必须密切关注患者主诉及病情变化,尤其警惕术后穿刺点出血等风险事件发生,确保出导管室前患者术后无异常,能够将患者平稳安全转运返回临床科室。
1.2.2 介入术中安全隐患环节:患者上台开始手术,手术护士及介入技师必须在术前确保所有的急救仪器设备(抢救车、监护仪、除颤仪、吸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等)及导管室专科仪器(DSA血管造影机、高压注射系统等)均处于良好备用状态。一旦开始进行介入手术,介入医生更多关注血管造影图像等方面,而术中观察生命体征成为介入手术配合护士的关注重点。除了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液体滴入是否通畅,还必须经常询问并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如对比剂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及疼痛不适等主诉,并及时反馈给介入手术医生,遵医嘱实施对症处理。还应特别注意患者体位是否舒适,尤其对于全麻患者,应做好预见性护理,术前根据病情做好评估,给予保护性措施,防止因手术时间过长导致皮肤受压发生压力性损伤。对于不配合手术患者及术中躁动患者,应提前做好安全有效的保护性约束及固定,杜绝出现护理盲区,尤其是术中躁动的危重患者在无人看护状态下,执行血管造影时,必须提前确保患者固定安全有效,严防术中坠床意外事件发生。同时,还必须关注是否存在职业暴露隐患,比如无防护状态下接受射线误照,应提前做好职业防护[3]。
1.2.3 介入术后安全隐患环节:患者手术结束后,除了将患者安全从导管床搬运至转运床,还必须确保患者身上留置的导管如气管插管、胃管、导尿管、深静脉置管及股动脉鞘管均妥善固定,防止在搬运环节过程中导致非计划拔管意外事件发生。对于在综合导管室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杂交手术的患者,还必须严格执行术后双人核查,仔细清点纱布辅料、器械及针线数量,确保无异物遗留患者体内。介入手术虽不如手术室手术创面大,但综合导管室也严格划分“三区三通道”,遵循无菌原则。医院介入导管室医生和护士在进入介入导管室前必须进行无菌消毒,避免因为自身的原因而将细菌带入到介入导管室。同时连台手术必须严格按照感染控制要求进行空气净化消毒,保证介入室的无菌性,最大限度避免院内感染发生。尤其是血管外科实施杂交手术,对手术环境无菌提出更高的要求。
2 急诊介入手术术中安全管理策略
2.1 提高思想认识及重视程度
针对急危重症患者行介入手术时,介入手术护士及晚夜间值班人员需提高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需具有敏锐的思维及判断能力,同时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4]。接到急诊电话后应立即充分、全面了解患者病情,针对病情有的放矢开展救治工作。提前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工作,确保术中安全。
2.2 优化完善制度流程,保障充足人力人员
值班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值班、备班及交接班制度,严格遵守“一线值班+二线备班”双重保障制度[5]。保证在岗在位,同时必须保障值班通讯通畅(值班手机及值班室座机)。值班手机等同麻醉钥匙管理,必须随身携带并做好交接,接班者及时检查值班手机电量和是否通讯通畅。手术护士在遇到同一时刻多台急诊或者急诊患者一人无法处置时,需立即汇报护士长,由护士长评估后及时启动“二线备班”进行手术安全的保障。
2.3 强化技能培训,提高术中抢救配合能力
在患者进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室前,护士需要与临床科室进行病情、管路及液体的详细交接,患者病情危重时可边交接边配合,切不可延误抢救时机。当手术患者术中突发病情变化时,必须冷静沉着,全力配合抢救,同时做好双人核查,确保抢救用药、输液输血无误。抢救结束后即刻根据事实补记术中记录抢救过程,并仔细核查抢救文书。护士长定期针对抢救仪器如除颤仪、IABP、输液泵、微量泵、心电图机等仪器进行强化培训,针对术中抢救相关操作如CPR、除颤、简易呼吸器等操作常强化、常培训考核,确保护士术中各项抢救配合均能及时到位[6]。
2.4 严密关注患者病情,警惕术中突发意外事件
危重患者行急诊介入手术时,手术护士除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外,还必须警惕跌倒/坠床、压疮、非计划拔管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对于意识障碍躁动不安无法配合手术的患者,护士必须具有风险预见性,提前做好患者的保护性约束及有效固定。尤其是对于躁动无法配合患者(尤其是神经外科行脑血管介入术患者),手术护士需要求医生联系麻醉科行全麻后方可行介入手术,以保障手术安全。对于术中发生病情变化行抢救患者,手术护士需及时检查固定约束是否有效,同时建议手术科室寻求急救科或麻醉科帮助及支持,预防复苏后躁动所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及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同时手术护士必须关注术中盲区:如患者不配合或者意识障碍者,在术中造影时所有人员均离开手术房间前,手术护士需要再次检查患者是否平卧于手术床正中、滴入液体是否通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固定约束是否有效。对于躁动无法配合介入手术患者,必要时请手术科室安排人员在手术间内陪同。对于全麻患者或者局麻介入手术时间≥2 h患者,手术护士必须关注密切患者皮肤情况,并及时进行护理干预,防止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
2.5 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能力,规范抢救文书记录
重点培训各种术中抢救文书书写规范,如意识描述、液体摄入、管路记录及病情观察及措施的规范描述,包括手工医嘱本的规范书写及临床医生签字等环节均严格按照要求记录。定期在晨会交班进行相关病例点评分析及详细讲解术中文书规范书写,确保部分由非临床科室转岗介入导管室且不熟悉临床文书书写规范的护士能够规范记录抢救文书。
2.6 确保转运环节安全及交接规范
危重患者严格遵循医护共同转运并双方当面交接。转运前、转运中做好各环节风险的预见性考虑,转运途中的风险应考虑周全,备好足够的抢救用药及仪器器材,确保转运途中安全[7]。无论是针对从临床科室转入DSA或是从DSA转入ICU的交接工作,手术护士必须思路清楚、条理清晰,交接完整规范。首先进行病情交接,再将DSA进行的诊疗抢救过程进行汇总交接,同时将液体、管路、皮肤、输血等进行详细交接清楚[8]。最后交接护理文书及物品药品等。
3 小结
本文从提高预见性重视度、人力资源保障、强化培训术中抢救配合能力、警惕突发意外事件发生、规范抢救文书书写能力、保障转运环节安全及交接规范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急诊介入手术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介入护士应提高综合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关注急诊介入围术期安全隐患关键环节,将不安全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管控,有利于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急诊介入手术配合专科能力及整体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