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2021-11-30宋之帅高鑫雨汤雪银
宋之帅, 高鑫雨, 汤雪银, 钟 军
(合肥工业大学 a.党委组织部;b.马克思主义学院;c.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合肥 23000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基本遵循,为高校基层党组织自觉肩负立德树人时代重任提供了行动指南。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1)中国政府网:《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电子网址: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发布日期为2020年6月6日。。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吹响“组织育人”的冲锋号,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为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积极贡献力量。近年来,合肥工业大学积极探索“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全面实施“发挥党支部政治功能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项目,从发挥教师党支部组织育人功能角度,探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使党支部成为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不仅丰富了基层党支部的工作内容,更凸显了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一、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高校中的党支部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教师党支部政治功能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党支部功能发挥的必然途径,是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1.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宏观上讲,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确保办学正确政治方向;从微观上讲,要解决好教师“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么教”的问题,确保办学符合政治要求[1]。通过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把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融入课堂,让每一堂课、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阵地,确保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高校教师为人师表和育人职责的深化拓展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师的育人功能和作用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进入新时代,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和内涵进一步显现,并不断拓展。课程思政不是给教师添任务,增加额外工作量,而是要求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既要成为专业知识真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大学生价值塑造的引领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3.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效果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载《人民日报》,2016-12-09(1)。党支部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推动教师“用知识体系教”和“用价值体系育”一体融合,提升教师“言传”“身教”能力,重点激发教师“认真、严谨、关爱”的教学态度,使教师“德高身正”,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4.发挥教师党支部组织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
教师党支部处在立德树人工作的最前沿。以教师党支部为主导力量,激发党员教师发挥先锋带头作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贯彻落实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部署要求,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育人功能,把立德树人贯穿党组织各项工作,着眼于教育人、引领人、鼓舞人、塑造人,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激发教师党支部和党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
课程思政建设关乎学校立身之本,是高校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一项基础工程、系统工程和战略工程[2]。合肥工业大学在认真调研和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制定了《发挥支部政治功能,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党支部建设之课程思政”项目实施方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将立德树人纳入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课程思政建设改革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事关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大局,抓好这项重要工作,必须发挥好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作用。校党委成立工作领导机构,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合力推进;各学院党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推进课程思政在本学院落实;教师党支部发挥政治引领、组织保障和凝聚服务功能,形成学校党委、学院党委、教师党支部和党员教师“四位一体”的协同推进机制。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开展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学院党委、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年度述职评议考核,把育德能力作为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的过程指导与监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落实。
2.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将课程思政纳入全员育人基础工作
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必须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树立课程思政核心理念,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发动各方面的合力,协同推进。为了系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制定实施方案,确定了构建协同机制、凝聚思想共识、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环节、选树典型示范、严格考核评价等“六大任务”,并明确年度重点任务聚焦“八个一”,即:举办系列专题培训、实施“课程思政培育计划”项目、建设课程思政素材库、举办课程思政“说课”比赛、开展系列课程思政活动、组织教师党支部书记推进课程思政经验交流、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形成“教师党支部建设之课程思政”案例集。通过召开课程思政研讨交流会,组织教师党支部书记参加课程思政教学系统培训,把“课程思政”纳入新进教师的入职培训等多措并举,促进了“三全育人”格局的加速形成。
3.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不是指具体的一门思政课程,也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更不是在专业课程中机械照搬、简单累加思政课程内容,而是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结合专业学科特点,建设一批凸显德育元素、彰显德育功能的优质课程,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挖掘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和思政元素,提炼出课程中蕴含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专业思想、职业道德等价值范式,挖掘各个专业发展史上的先驱者或杰出人物典型事迹等思政素材,建立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库。学校以“双负责人制”(党支部书记是项目负责人,党员教师是课程负责人)组织实施“课程思政培育计划”项目,立项资助若干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程,按照“一院一品牌、一课一特色”的建设目标,实现教师党支部承担课程思政项目全覆盖。
4.业务党建有机融合,完善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依托
发挥教师党支部政治功能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其最大的优势和特色就是,让教师党支部作为课程思政的组织实施主体,既能解决党支部建设“虚” 和“空” 的问题,又能使课程思政建设找到有力的组织依托,可以避免和克服就党建抓党建、就教学抓教学的“单打一”“两张皮”现象。一是实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机结合。把抓课程思政作为党支部抓党建的重要任务和着力点,使党支部真正强起来,党建工作真正实起来。二是实现组织育人和课程育人有机结合。通过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党支部主导作用,为课程思政元素的导入和释放把关定向、赋能提质,以课程育人有效实现组织育人。三是实现个人能力和集体智慧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组织力,把一人的事情变成众人的事情,充分凝聚党支部全体教师的智慧和力量,通过集中研讨、集体备课等形式服务于课程思政建设。
5.注重示范引领带动,涌现了一批教学示范课程和榜样教师
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逐步成为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色。通过课程思政项目立项、研讨交流、开展示范课程和特色案例评选、举办课程思政“说课比赛”等,注重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研究与实践,把国家政策、优良传统、学科前沿、学术案例等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从而实现知识、能力和素养有机结合的教学目标。以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为依托,推动党支部班子成员置身课程思政第一线,建设好示范课程、示范课堂。学校近两年基层教师党支部特色项目中,涉及“课程思政”相关项目占比达63%。专业课教师对思政功能的认识逐步深化,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逐步增强,教师的师德风范、政治导向、价值引领、文化认同、专业伦理、心理健康等教学要素真正体现,培育形成了一批政治觉悟高、育人能力强、思想素质好的教学骨干。
三、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体系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高校管理服务各环节、校风学风多方面、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发挥好各方面的作用,合力推进,保障课程思政走深走实。
1.加强学校顶层制度设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层面来设计。推进课程思政,同样要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要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确保通过发挥教师党支部组织育人功能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建强一支课程思政教师队伍,深化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程,推动党支部班子成员和党员教师置身课程思政第一线,当好排头兵。建立一套考核激励机制,把育德能力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纳入相关单位党政负责人年终述职和教师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考核范围。
2.发挥职能部门协同作用
以教师党支部为抓手推进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学校管理服务各环节、校风学风多方面、教育教学全过程。党委组织部门要发挥组织保障作用,协调推动工作落实;教务部门着力构筑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有机贯通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立课程思政培育计划,鼓励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师工作部门开展专题培训,将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和评价结果与年度考核挂钩;宣传部门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课程思政建设氛围;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落实思想政治通识教育必修课的课程思政工作。学校二级学院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主体责任,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推进课程思政项目在本学院的落实。
3.强化支部组织育人功能
发挥教师党支部作用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根本动力在于发挥教师党支部组织育人功能,让教师党支部作为课程思政的组织实施主体[3]。这种顶层设计使课程思政工作有抓手,同时教师党建工作更好地与业务工作相融合、相促进、接地气,拓展了教师支部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教师党支部组织开展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内容研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沙龙、开展集体备课等,深入挖掘专业课、人文素质课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蕴含的思政元素,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提高专业课教师对思政功能的认识,牢固确立每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和每位教师都担当育人责任。
4.突出教师党员引领示范
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党员骨干教师应当在教学科研一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践行“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要求,努力成为课程思政的先行者。结合所授课程和科研方向,以突出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创新思维、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内容,渗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做到教学教研开展到哪里,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在工作上实现党建、科研教学双提升。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有效调动党员教师积极参与支部集体备课和研讨,参加课程思政建设专题报告、示范课程项目实施研讨交流会、示范课堂交流会和“说课”比赛等,不断壮大课程思政建设队伍,带动更多的教师在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自然嫁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以实际行动合力推动课程思政,在言传身教中践行立德树人。
通过发挥教师党支部政治功能,全方位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教师行动起来,课堂活跃起来,基层党支部作用发挥出来,各级党组织落实立德树人的主体责任体现出来,校园立德树人的氛围浓郁起来。在推进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思想认同,引导他们主动地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避免生搬硬套,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达到教育无痕的理想效果。校、院两级党组织要为教师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工作保驾护航、解决困难和实际问题,教师党支部要发挥政治引领、组织保障、推动落实等方面的职能,激发支部党员教师的主体作用,结合所授课程,科学合理地植入思政元素,实现一般性要求和个性化特征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