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视域下提升“精准思政”的路径研究

2021-11-30陈法江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精准思政思想

陈法江

(广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广州 511436)

2019年12月,“新时代高校精准思政高端学术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全国80多名专家围绕“三全育人”、“精准思政”的内涵生成与结构演化等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度的探讨并达成“成都共识”。会议指出,大数据时代下思政教育信息化是必然的趋势,但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利用大数据准确把握思政教育对象的内在需求并提供精炼的思政教育内容,如何基于数据的科学分析选择合适的思政教育路径,如何准确评估大数据视域下精准思政的教育效果。本文在大数据视域下对高校提升“精准思政”教育效果的路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1 “精准思政”的新理念

“精准思政”是指结合大数据的科学分析进行的动态化思政教育活动,是一种全新的思政实践教育形式,是通过对大数据中有效信息的挖掘和利用,同时对受教对象的共性和个性进行全面把握,即思政学科教育和大数据的充分结合,从而实施具有实时性和针对性的思政教育[1-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3]。

2 大数据视域下的“精准思政”教育

2.1 大数据时代实施“精准思政”的必要性

随着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的概念逐渐被人们熟知,基于对用户大数据的精准分析,社会中各项服务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变得更加个性化。以前在高校中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以教师讲解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思政教育的需求[4-5]。而“精准思政”则基于汇集的个体大数据和群体大数据对群体思想的一般规律和个体特征性表现,进行有依据的思政教育活动,通过分析这些大数据可及时发现思政教育施教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提前策划预防措施,从而起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6]。这也积极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新形势下高校要做好思政教育的工作,要做到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的新局面。

2.2 大数据时代实施“精准思政”的基础硬件

大数据视域下思政格局的构建为“精准思政”提供了基础硬件,大数据是“精准思政”的重要驱动力,大数据给我们提供的不再局限于事物间确定的因果关系,而是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而相关关系则预示着事情发生的趋向性。因为人的思想活动必然通过可视化的行为表现出来,主要反映在学习、社交、生活等各个方面,在信息化时代便会产生一系列的数据,通过利用大数据决策方法、大数据调节评估方法、大数据信息反馈手段等分析受教者的思想、观念、情感等行为信息,准确跟踪掌握每一位受教者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有效提升教育实效[7-8]。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通过对大数据的发掘和利用进行提前研判和事前防控,能够及时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潜在关联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出针对个体、群体的预案,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源头治理,做到未雨绸缪。所有数据“痕迹”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预警和施策的有效资源,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特别是对于预防高风险的个体行为和群体事件,大数据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

2.3 大数据时代实施“精准思政”的新路径

大数据作为实现“精准思政”教育的基础硬件,将思政教育工作的传统工作定量化,基于对大数据的充分发掘和利用,将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三个方面发生转变。第一,思政课程从根据一般规律进行的计划性思政教育活动转变为基于大数据分析下进行科学施教;第二,对大数据进行有效信息的发掘和利用,实现高校思政课程的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并存,以此掌握受教对象思想活动变化的一般规律并重点关注其个性化特点;第三,从施教者单方面知识的授予和引导转变为以施教者为引导同时以学生为本,施教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主动领悟思行善政,实现思政教育的双向互动。

2.3.1“精准思政”下开展科学施教 大数据时代的降临,各领域庞大的数据资源的交汇让各行各业进入量化发展方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看待事情,即对事情的决策行为不再依赖直觉和过往的经验,而是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目标是引导受教对象学会真正的思行善政,形成正确的三观,但常态的有计划的灌输式施教方法不再适应信息爆炸时代下信息的更迭之快,从大数据分析中可及时反映学生的身心成长的发展规律,为“精准思政”的科学施教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研究思想活动规律不能被直观地观察到而缺乏信服力提供了突破口[9-10]。具体来说,就是要精准利用大数据特点,科学定位,将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教育首要问题,摆脱对传统思政教育路径的依赖,破除传统思政教育思维惯性的约束,通过运用先进的教学工具手段、专业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从而实现思政教育工作对施教对象的全覆盖、研究方法的定量化、教育管理方式的科学化[11]。由依赖传统的粗放式管理经验转变为基于大数据分析下的科学管理方式,引导广大思政施教者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交汇贯通,以更高的思想认识、更强的专业水平、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2.3.2“精准思政”下共性与个性并存 由于互联网的存在,每个个体产生的大量数据既相对独立存在又相互交汇,分为个体大数据和群体大数据,大数据的分析不但反映出群体的共性,更突出了个体的个性需求。常态化的思政教育依据受教对象思想活动的一般化规律按计划进行,体现了思政教育在不同专业和不同个体间的共性特征,却忽视了群体的领域分类性和个体思想活动的独有性。“精准思政”中的“精准”所体现的核心为针对性,而针对性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又分为学生专业内容的针对性和学生个体思想活动的针对性。如韩愈的《师说》中写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年轻一代需要有想法,有梦想,有担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希望,国家才能不断走在时代的前端,思政教育内容应与受教对象的专业内容充分结合,提供具有专业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内容,如高职院校应融合专业知识进行实践能力的提升,提高受教对象学习的积极性;网络新媒体专业学生必须先建立起正确的媒介信息价值观体系,才能肩负起社会舆论导向的职责[12-13];特殊群体如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应根据其成长环境、生活方式、文化背景、语言基础和信仰的特殊性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配备专门的少数民族辅导员[14]。此外,通过大数据的大样本对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状态、思想行为活动进行网络追踪分析,对其个体的发展性内在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提供“量身定做”的思政教育内容和途径。另外,“精准思政”的理念并不是指只注重提供个性化思政教育方案而忽略群体对象的一般规律,而是要实现个性与共性之间相辅相成,使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能按大方向进行,从微小处发力。

2.3.3“精准思政”下实施双向互动 传统思政课堂由于资源利用的限制,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采用思政工作者枯燥地进行独白式解读,往往会受思政老师个人不同的阅历和价值观体系影响。但在大数据支持的“互联网+”时代,思政课程从教师单方面进行的独白式知识“灌输”转变为师生进行对话式的双向互动。首先从知识授予者着手,与利用纸质书籍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在大数据视域下,各种课堂教学新科技的出现让思政教育方式不再单调,让抽象化的思政理论以可视的方式呈现出来,充分利用和发挥基于大数据构建的思政教育资源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做出的要求:“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5]。思政课施教者充分利用新媒体,以可视化的教学方式传播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如云课堂、雨课堂、网络微视频和微电影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接收信息会越来越碎片化,应引导学生主动通过更多由大数据技术支撑的资源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如中国大学MOOC、网易公开课、学堂在线等。反之,思政课施教者可通过对受教对象的学习偏好进行实时反馈学生思政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以此为依据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收集资料和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以施教者为主导,同时以受教对象为主体的教学效果,真正让学生学会思行善政。此外,双向互动要求“精准思政”体现实践的概念,即用实践检验理论成果。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内容首先要紧跟时代发展,聚焦当今社会的热点,如对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各个国家的应对措施做出思考;其次是思政教育内容应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如作为新媒体专业的学生可对本次疫情中出现不同舆论的声音进行辨别,用专业的素养肩负起社会舆论的责任;如作为医学专业学生,应引导其对本次疫情中的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进行学习和思考自身应如何建立良好的价值观体系[16]。实际上不管是在思政学科的教育上,还是在其他学科的知识传播,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往往能让高校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大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需要得到专业知识、职业人生规划及心理辅导方面的指导与帮助,同时思政内容要足够丰富和趣味才能提起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思政施教者应从自身出发,重新思考如何利用大数据明确“精准思政”的发力点,运用科学、灵活的方法进行双向互动。

3 总 结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准思政”的逐步推进是大数据时代下必然的趋势,而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视域下提升“精准思政”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受教对象大多为即将踏入社会的知识分子,思政教育工作贯穿培养学生的所有环节,大学正是形成三观最关键的时期,在接收社会更多信息冲击的同时接触社会上不同的价值观体系,若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容易迷失成长成才的正确方向。总而言之,为更好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接班人,充分发挥“精准思政”教育在高校中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体系的作用,才能真正落实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精准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