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库存管理问题和对策研究
2021-11-30曹霆
曹霆
(无锡市九泰合商贸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000)
在目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企业为能够生存并发展,会在产品质量、价格和交期等方面,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优势,而这些都离不开存货的支持。存货,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运用得当,即满足交期,又做到资金占用最小、批量成本最优;运用失控,不仅造成延迟交货、库存居高和存货贬值风险,而且企业只有账面利润、但无实际现金流,严重的将会导致资金链的断裂和经营的失败。所以要想提升企业竞争力,就需解决存货过高的问题。
一、制造业企业库存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粗放型存货管理
为满足销售的需要,部分企业在库存管理上,简单地以数量进行满足,忽视库存的合理结构,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来满足市场需求。
粗放型管理,主要体现为公司没有将库存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仅由库存管理部门来负责,其他部门难于全面参与进来。同时,不经过可量化的市场前景调研、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等市场工作,只是根据自身经验进行判断,或是根据热门产品来制定销售和采购计划,市场因素一旦出现变化,来不及进行调整而出现库存大量积压。
另外,粗放型存货管理还有个特征,就是体制和流程的缺乏,例如生产计划的采购到货时间点的安排,如何做到又可以确保正常交货,又可以减低库存在库时间,例如采购余量仅凭个人主观确定,没有考虑如何做到既能满足生产要求,又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采购量。这样不仅会增加库存压力,影响市场销售,而且还会造成跨部门之间缺乏衔接,增加内部沟通成本。
(二)多部门未协同
在库存问题上,很多制造业企业会把责任都由计划部门或者存货管理部门来负责。限于专业程度不够,他们无法全局洞察各个业务环节中库存控制的薄弱点。另外,各个业务部门在库存问题上的诉求往往存在反向,例如生产、采购部门希望库存越高越好,能降低生产待料时间、降低批量采购成本,而库存管理部门和财务部,则希望库存越低越好,可以降低现场管理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这样就会导致各个部门在库存的工作方向出现根本性差异。在处理某一个业务环节的库存问题时,会发现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导致其他环节问题的爆发,形成“水瓢效应”:一头按下去、另一头就浮起来。
(三)未纳入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
企业没有将库存管理目标纳入全面预算控制中,或者有纳入和分解,但各个业务部门的子目标,无法支撑公司总目标的实现,数据层面未建立起正确的逻辑关系,导致各部门目标已完成,但公司整体目标却未能达成。
全面预算中库存管理的缺失,会导致各部门绩效目标中忽视库存管理的重要性,未形成全员参与,只是依靠某一个部门或者岗位进行控制,其他部门主观能动性不高,最终百川朝海,每个岗位的小问题,最终变成库存的大问题。
(四)财务部门职能弱化
企业的经营数据,最终会归集到财务部门,若财务部门仍旧维持传统的会计数据核算,仅通过科目余额、周转率等简单的数据揭示库存金额和变化情况,不能很好地深入到各个业务环节,并且根据各部门的业务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数据核算、异常揭示,那就无法很好地抓住问题的根本,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完善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的可行性建议及对策
(一)完善存货管理体制
迎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可以借助信息化方式,解决内部控制和作业标准的问题,利用ERP、PLM、WMS等系统软件和RFID技术,从研究开发到市场销售形成作业闭环,明确各个节点的库存作业要求和标准,进而全面降低公司采购和存货管理压力。另外,可以导入经济订货量EOQ,指导企业整体采购目标。在一些供应体系成熟的企业中,借助信息化手段,启用供应商管理模式VMI。
同时,企业应在内部制度和流程层面,对各项作业要求予以明确和固化。各个部门在流程上环环相扣,做到凡事有标准,标准有量化,同时注意不相容岗位的分离。
在财务部门,依据会计准则,制定合理的存货核算方法,特别是制造成本,合理选择数据归集、分配的方法。另外,协助存货管理部门,制定存货盘点办法,实施存货盘点,及时发现盘点过程中暴露的隐性呆滞料和管理隐患。
(二)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协同开展
做目标分解时,需要充分考虑各部门在库存管理工作中扮演的角色。若是简单粗暴的直接将库存目标予以挂钩,不仅不能反映各环节的直接责任,还容易引起“吃大锅饭”,各个部门做好做坏一个样。
在制造业企业,除了物控部门之外,研发、销售、采购、生产等供应链有关的部门都需要实施,形成多部门协同效应。只有全部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并在思想上认识清楚、定位明确,存货管理工作才容易开展。
物控部门,一般是库存管理的主导部门,除了库存目标的整体考核之外,还可以通过呆滞料考核、计划达成率等子目标,促使期其加快物料流转、提高物料进出的准点率。
研发部门,因为所有的物料要求和种类,都会首先出自研发端,可以对于增减的物料数量、BOM单耗准确率予以考核,推进同类项的合并,提高存货通用性,降低公司存货品种,减少后端采购部门的压力。
销售部门,以销定产的制造业中,一方面在获取销售订单的过程中,尽量降低新物料的数量,另一方面需要加快已完工产品的出货速度,降低在库滞留时间。以产定销的制造业中,主要是前期做好市场可行性分析报告,确保制造部门所产产品,不会形成滞销,同时制定可行的营销政策,对于企业已形成的呆滞产品进行促销,降低呆滞料对于库存的影响。
采购部门,由于采购指令,大部分来自计划部门,因此采购部门的库存工作中,主要可以从订单余量上着手。订单余量,指的是采购数量超过企业需求数量的部分,即供应商“起订量”超过企业需求。除非有新的需求,否则只能留待该客户下次订单时才能使用,形成滞留。这种情况,就需要企业采购部门一方面是通过商务谈判,另一方面通过供应商准入、评审等考核手段,达成双赢。
生产部门,主要是从降低生产损耗方面入手。不同的工艺、设备,损耗率就会不同。而计划部门下达采购需求指令时,就会考虑企业的生产损耗的情况,从而增加采购需求量。因此作为生产部门,可以从工艺改善、设备迭代更新、员工熟练程度等方面入手,来降低生产部门的物料损耗,减少采购需求。
在企业库存控制上,各个部门的工作重点会因部门职责而存在差异,不能简单地以总目标或者同一目标进行绩效控制,而是需要分门别类对症下药,各个部门在自身擅长的领域和职责范围内,开展与库存控制有关的工作。多个支点同时开展,库存控制工作才能既平稳又快速的推进。
(三)通过预算和绩效的方式进行控制和激励
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预算和绩效的方式,以目标为导向,根据年度各项预算目标,对库存进行合理的事前预测,并通过绩效手段,纳入各部门的考核体系中,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编制年度预算时,计划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别编制存货数量和金额的预算控制目标。以此目标为基础,按照各部门在库存管控工作中的重要性情况,参照上述第2点各部门的工作差异,制定绩效指标,并且视存货问题严重性来确定该指标的权重。
在做目标分解时,从最源头的库存总目标或者周转次数开始,按照控制要求和部门职责进行二级、三级甚至多级分解,各个层级之间的目标需要有严谨的逻辑关系,这样才不会出现部门层级已完成而公司层级未完成的情况。
(四)财务部门在库存控制工作中的定位
财务部门,虽然不是直接的库存控制工作部门,但是作为关键的业务支撑部门,需要做好定位转换。从简单地会计核算、事后反映,向事前预算、事中反馈、业务融合转换。同时,积极下沉,全面融入业务条线。
财务部门在库存控制工作中,应提前介入,从预算编制和指标制定时就开始参与。实施时,除了按绩效要求,予以计算指标数据外,还可以根据各个部门的职责,分别予以更好的数据支持。根据业务端不同的工作特性,制定相应的数据搜集、计算标准,设计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计算模型。
针对生产部门,可以实施品种法和批次法相结合的成本核算模式,结合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差异分析,将结果进行细化和反推,以每个产线、每个机台、每个工单为单位开展,工作的细化和问题的准确性成正比。针对采购部门,结合各供应商单价、交期等评价指标,考量不同供应商之间订单余量的配比性。针对销售部门,除考量成品的出货速度之外,还可以从接单的客户层面来揭示哪些是问题客户,从而督促业务人员开展工作。针对研发部门,可以跟进新增物料的使用频率、库存周转次数等,反映新增的合理性。
在这个过程中,财务部门不仅要能够反映各部门工作开展的情况,同时,在公司层面对整体库存控制工作开展情况给予评估,过程中动态的推动和保证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三、结束语
在国家最近的多个五年计划中,对于制造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更是需要制造业转变模式,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存货作为制造业的主要流动资产,管理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的优劣。因此,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描述,首先,企业可以从制度和流程层面,明确存货管理职责和要求。其次,在管理工具上,积极引入预算和绩效管理,跨部门协同,以结果为导向,调动各部门工作积极性。最后,作为财务人员,应积极转变思维,从会计核算向业财融合转换,更好地为企业经营服务,更精准有效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