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湘玉老师运用心身理论从肝脾论治胃脘痛

2021-11-30赵琦董湘玉

贵州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胃脘气滞肝气

赵琦 董湘玉

(1.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

董湘玉老师早年就提出:现代心身医学的心身疾病常见于临床各科各系统的一些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消化性道疾病、糖尿病等。并认为在中医学理论中虽然没有“心理学”、“心身疾病”的名词,却有着丰富的与“心理学”和“心身疾病”的理论和有关的病情记载。中医认为心身疾病的产生,情志所伤是主要原因。若是七情太过或不及都会伤及相应脏腑而出现躯体的疾病,或是其他原因导致脏腑病变也会出现相应的情志异常。情志活动的异常可使机体气机发生紊乱:“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气机升降失调则是心身疾病产生的主要病机[1-2]。

董湘玉老师认为:在脏腑生理功能上,胃主受纳、腐熟食物,主通降,以降为和,喜湿恶躁;脾主运化,主升清,以升为健,喜躁恶湿;肝居胁下,调畅气机,主疏泄,喜条达。消化功能的正常依赖于脾胃之气升降有序,而脾胃之升降又有赖肝气之疏泄条达功能。故肝气疏泄条达,脾胃升降有序,则脾胃功能的正常,方能达到“四季脾旺不受邪”。在五行中,肝属木,脾胃属土,肝与脾胃即木和土的关系,其生理功能关系正常即被称之为“木入土则达”。因此,消化心身疾病治疗过程中,尤其重视脾胃和肝胆。以下就老师运用心身理论从肝脾论治胃脘痛作如下介绍。

1 中焦气机阻滞是胃脘痛的基本病机

中医胃脘痛的病因无外乎:外感、饮食、情志、脾胃虚弱。患者或因外感实邪阻滞,或因虚致实而阻滞,皆可导致中焦气机阻滞,因而出现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2 气滞痰瘀是胃脘痛实证的基础病机

患者若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厚腻之物,则中焦脾胃运化失常,化生痰湿,使胃气不得降,脾气不得升。日久则痰湿郁而化火,脾土反克肝木,致肝气失于条达,气机郁滞,加之现代人情绪易于波动,故而影响肝气,肝气郁滞。气机郁滞,则运化失司,水湿内生,气郁化火,灼伤津液,炼液为痰,进而形成痰瘀。由此可见,肝气郁结、痰湿中阻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常同时出现,董老师将同时具备这两者的证总结为气滞痰瘀证,并认为气滞痰瘀是胃脘痛实证的基础病机。

气滞痰瘀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故见胃脘疼痛、反酸烧心、脘腹胀满、纳呆食少等症。气郁日久化火,则可见肝胃郁热等症,临床常见口干口苦、双胁胀痛、大便干结、情绪急躁、失眠等症。

3 治疗胃脘痛尤其注重调畅气机,疏肝健脾

老师常用“肝胃不和”理论教导我们,认为:肝的疏泄功能,主要与情志有关,表现在调畅气机,与脾胃之升降相协调,即脾胃之升降有赖肝之疏泄条达功能,即“土得木而条达”。如果肝之疏泄不及,则气机阻滞郁结,则“木不疏土”。脾胃升降失司,或中土壅滞,木郁不达;或肝之疏泄太过,则气之升发过亢,而气之下降不及,则气机逆乱,横逆犯胃,则“木旺乘土”;或肝火内炽,热灼胃阴;或肝血瘀阻,胃失濡养。综上所述,若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均可导致中焦气血阻滞,或阴虚失于滋养,即有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其痛有气机阻滞之胀痛,郁火乘胃之灼痛,胃阴不足失于滋养之隐痛,瘀血阻位络之刺痛,然其病因总与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有关。

4 小 结

董老师从整体观念出发,认识到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掌握本病气滞痰瘀的病机特点,以疏肝解郁、行气化痰为法,进行辨证论治,临证加减辅以补中益气、活血化瘀、滋阴润燥、健胃消食等手段,临床常用小柴胡汤、柴胡疏肝散、二陈汤、大柴胡汤、香苏散、金铃子散、加减复脉汤等方加减,达到恢复脾、胃、肝三者正常生理功能的目的,则胃痛自除。

猜你喜欢

胃脘气滞肝气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肝气郁结是肝病吗?
中医治疗胃脘痛的方法探究
从滞论治慢传输型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