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建杰教授运用膏方论治乙型肝炎肝硬化经验*

2021-11-30陈建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膏方乙型肝炎肝硬化

吴 荻 陈建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 (上海, 201203)

膏方又称膏滋药,是在依法熬制中药时加入滋补之品、辅料,浓缩收膏,以达到延年益寿、调理慢性疾病、补虚扶正目的一种特殊制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有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膏方药力缓和,作用持久,尤益于慢性虚损性疾患,既有滋补的作用,又有治疗疾病的功效。

陈建杰教授从事肝病临床、教学工作四十余载,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及上海市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学验俱丰。临床上陈教授运用膏方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有效缓解患者乏力、消瘦、纳差、夜寐欠酣等症状,稳定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 攻补兼施为治疗之要

乙型肝炎肝硬化系乙型肝炎病毒作用于肝脏,导致肝细胞坏死,假小叶形成,最终肝脏实质变硬的一种疾患[1]。祖国医学中无肝硬化直接对应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属“积聚”、“肝积”等范畴。积聚多由气滞、血瘀、痰浊胶结腹中而成,气机不升则引起脾胃失职,清阳不升则水谷精微不布,浊阴不降则湿热之邪不能排泄体外,水湿停聚,影响肾与膀胱气化之功,日久易成臌胀。故肝硬化患者出现腹水亦可归属为“臌胀”、“水臌”等病名。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积聚》提出:“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清代名医沈金鳌则言:“治疗积聚唯有补益攻伐相间而进,方位正治。”宋朝医家许叔微《普济本事方·积聚凝滞五噎膈气》:“大抵治积,或以所恶者攻之,或以所喜者诱之,则易愈。”同样,陈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强调处理好正邪、攻补、虚实之间的关系,认为早期正气尚强,实证居多,治不宜缓,应以攻邪为主,但亦当顾其虚,不可过度攻伐,否则会造成积未消而命已休的后果,如《素问·六元正纪伦》所言:“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中、晚期积聚渐久,元气日虚,治不宜攻,应以扶正为主,但亦勿忘攻其邪。陈师强调只有处理好攻补关系,攻补兼施,或以寓攻于补,或以寓补于攻,是谓治疗之要,临床上常以顾护中州为核心,佐入清热化湿之法。

1.1 以顾护中州为核心 《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根据五行生克理论,肝病实证,木亢乘土,知肝病最易传脾,故当其未传之时,就应该在治肝药中加入健脾之品,预先补脾,以杜绝脾病的发生,如果不了解这一道理的话,惟治肝病,其结果必然是肝病未愈,脾病又起,是所谓“上工治未病”而“中工不晓相传”。陈师认为治肝补脾是其治疗要妙。脾胃属土而居中央,既主运化水谷精微,又主气机升降,具有坤静之德、乾健之运。中焦脾胃健运斡旋则交通全身上下,灌溉四旁则气血生化充盛。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克伐中焦脾土,脾胃机能减退,运化迟滞,无力散布精微,致水湿内生,日久瘀而化热,湿蒸热壅,病情深重。陈师认为肝硬化患者积聚日久,脾胃正气亏虚,若用峻药攻积,势必伤其气血,使虚者愈虚,应当先培补脾土,调养脾胃,恢复后天之本的运化功能,此为善治。如张景岳在《类经》中有言:“凡治病必先藉胃气以为行药力之主,若胃气实则攻之则去,而疾常愈,以此胃气强而药力易行也,胃气虚攻亦不去,此非药力不去病也,以胃虚本弱,攻之则益弱而药力愈不行也。”所谓“养正积自除也”,如《活法机要》云:“脾胃怯弱,气血两虚,四时有感,皆能成积。”若脾胃功能旺盛,经络脏腑得谷气充养,疾病则可不治而愈。故陈师认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补膏方,应以顾护中州为核心。如属脾胃气虚,多用党参、太子参、白术、黄芪、茯苓等,配伍通条之品如陈皮、半夏等补不呆运;属于肝病日久,脾胃虚弱,寒热错杂之证,用半夏、黄连、党参、干姜、厚朴辛开苦降;如湿从寒化伤及脾肾之阳,常加入生薏苡仁、升麻、杜仲、枸杞子温阳;以上诸症,药随证转,因人施膏,另配炙鸡内金、煅瓦楞、炒莱菔子和胃消食导滞。组方注重补中有通,意在顾护中州,以助脾胃运纳。

1.2 佐入清热化湿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陈师指出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因病机主要是湿热内生。肝喜升发条达而恶抑郁,肝主疏泄功能正常,能调畅全身气机而升降脾胃,通利三焦而推动气血津液运行。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经络不通,气血津液停滞,代谢失常则易生痰湿,瘀久化火,湿热交蒸致湿热内生。湿热内蕴化火,火势上炎临床上常表现为鼻衄齿衄、口苦口臭等症;火扰营血则见肝掌、蜘蛛痣,内扰心神则烦躁易怒、失眠;湿阻脾胃,则见乏力、脘腹痞闷、腹泻、纳呆等表现;湿热之邪无以疏泄,熏蒸肝胆,胆汁外溢发于肌肤则见目黄、身黄,下注膀胱则见溲黄,《金匮要略》曰: “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是有此意;湿热日久累积肝、脾、肾三脏,遂致脉络不通,水湿停聚,腹大如鼓,名曰“臌胀”。热得湿邪则郁遏不宣,湿邪得热则黏滞不行,其气氤氲,其质重着,其性黏滞,其病缠绵难愈,热为阳邪则伤阴,湿为阴邪则伤阳,终至阴阳两伤。因此,陈师认为湿热之邪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机的关键,因此,在顾护中州的基础上,应将清热化湿之法贯穿疾病全程治疗中[2]。若湿重为主,选药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败酱草、田基黄、茵陈、六月雪、蒲公英等甘寒之品,同时配茵陈、焦栀子、车前草、大黄利湿,使湿热之邪从二便而解。若毒邪深重,选药以紫花地丁、虎杖等凉血活血之品,配郁金、丹皮、白茅根、芦根、生地黄滋阴益营。陈师用药注重调节气血阴阳以恢复脾胃功能,又不忘清热化湿以祛除病邪,是有补泻并行、攻补兼施之义。

2 注重肝、脾、肾三脏同调

陈师认为肝硬化病位主要在于肝、脾、肾,三者互有联系,正气相助,病变相关。首先肝疏泄不及,气滞水停,瘀阻脉络,为基本病机;其次木郁乘脾,脾胃升降、布散功能失职,致水湿停聚;湿热毒邪内蕴伤及于肾,肾的蒸腾气化功能受损,不能蒸化水湿,且肾关开阖失司而小便不通,水湿内停益著。如《医门法律·胀病论》中所言:“胀病不外乎水裹、气结、血瘀。”[3]可见肝、脾、肾三脏在肝硬化形成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因此治疗时必须从整体考虑。

陈师认为膏方制备应遵从中医整体观以及辨证施治的原则,能调理整体病情,强调组方“以和为贵,以平为期”。此处“和”、“平”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是膏方用药繁多且复杂,因此选药、药性、剂量上均应遵循整体配伍且药物间应相互补充,相互制约,陈师重视性平药物的运用,组方主张温燥不伤阴,寒凉不伤阳,常选用性味甘淡之品,如苍术、茯苓、生薏苡仁、淮山药、白扁豆等品。另一方面,膏方选药要考虑到肝、脾、肾三脏,切不可惟治肝、独养脾、单补肾。只有周全合理用药,三脏同调,方能补虚不助邪,驱邪不伤正。陈师还常以炒白术、炙黄芪、炙甘草等益气健脾,伍以疏肝理气之品,如柴胡、预知子、枳壳、郁金、玫瑰花、延胡索、陈皮、青皮、大腹皮、绿萼梅等以助肝气通达;偏肾阴虚者加入枸杞子、桑葚子、旱莲草、生地、熟地、制女贞等补肾滋阴;偏肾阳虚者加入锁阳、杜仲、肉苁蓉、狗脊、仙茅、淫羊藿等补火助阳。从而达到脏腑调和、阴平阳秘的目的。

3 用药轻灵,随症加减

陈师组方精妙,用药轻灵,针对患者不同症状、性别、年龄,选药又有偏重,是谓“一人一膏方”、“临证变通”。肝经火盛,症见鼻衄、齿衄加入黄芩炭、地榆炭;脾胃虚弱,清阳不升,症见头晕、神疲乏力配太子参、炒党参、蜜炙黄芪、西洋参、仙鹤草;女性患者月经量少、经行腹痛配伍益母草、当归、阿胶、赤芍、白芍;虚火内扰心神,症见烦躁、夜寐欠酣者加入珍珠母、灵磁石、合欢皮、百合、五味子;热盛者症见口干、大便秘结者加石斛、生地、芦根、白茅根、南北沙参、制大黄、知母、玄参;阴虚内热,潮热盗汗加牡丹皮、地骨皮;肝郁气滞甚者加木香、制香附、枳壳;瘀血重者加三棱、莪术、炙鳖甲;脾虚下陷者加入升麻;内生痰湿加入陈皮、半夏、佛手;毒邪深重,加入蒲公英、紫花地丁。肝硬化病程长,寥寥方剂难有成效,需坚持长期用药,故收膏时陈师常加入鳖甲胶、龟板胶、阿胶、大枣、饴糖、木糖醇等辅料矫味,使膏方口感良好,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缓缓收功。另嘱患者饮食清淡,避免过劳,注重心理调节,保持心情舒畅。

4 病案举例

叶某,男,44岁,既往有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史15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并出血)史1年。2018年8月4日报告示,HBV DNA阴性,HBsAg 6 281.36 ng/ml,甘油三酯(TG)1.77 mmol/L,肝功能、血糖、血常规均正常。B超示:肝弥漫性病变(肝硬化),胆囊壁粗糙,脾稍长(122 mm),胰、双肾未见明显异常。刻下:夜间神疲乏力,纳可,二便调,夜寐欠酣,无口腔溃疡,无明显怕冷,苔薄白,舌质偏红,脉小弦。西医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并出血)。中医诊断:肝积(脾虚湿热内滞);治拟健脾清热化湿。处方:炒党参、炒白术、茯苓、炙黄芪、制黄精、淮山药、白扁豆、生地、熟地、枸杞子、桑椹子、旱莲草、鸡血藤、制女贞、五味子、百合、珍珠母、灵磁石、煅瓦楞各300 g,苍术、制半夏、陈皮、青皮、大腹皮各90 g,合欢皮、丹参各150 g,炙鸡内金、苏梗、佛手各90 g,炙甘草60 g,上药浓煎取汁,加鳖甲胶、龟板胶各300 g,木糖醇400 g收膏。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一调羹,开水冲服。凡遇感冒、咳嗽、伤食、泄泻即停服,忌生萝卜、浓茶及辛辣刺激之品。持续门诊随访,上方加减治疗。2019年11月11日复查,HBV DNA(-),HBsAg 3 711.02 ng/ml,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均正常,甲胎蛋白(APF)、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均正常。B超示:肝回声增粗,胆囊壁粗糙,胰、脾、肾未见明显异常。经过治疗患者不适症状已好转,HBsAg滴度明显下降,B超报告示脾大小数值已正常,病情稳定。目前患者一般可,纳可,二便调,夜寐安,无明显不适,持续于陈建杰教授门诊随访。

按:本案患者年过六八之年,正气渐衰,湿热邪毒体内作祟,脾阳不升,故神疲乏力明显;病久及肾,心肾不交,故见夜寐欠酣、失眠。本方以四君子汤化裁,取健脾益气、利水渗湿之功。炒党参代替人参[4],配炙黄芪益气健脾效果更佳;茯苓甘淡平,配炒白术、苍术健脾渗湿利水;炙甘草、白扁豆、淮山药补脾养胃[5,6];予以佛手、制半夏燥湿;加陈皮、青皮、大腹皮等疏肝行气[7];枸杞子、制女贞、桑椹子、制黄精等补益肾精[8];珍珠母、灵磁石重镇安神,加百合、合欢皮治疗失眠效果佳[9];炙鸡内金配伍煅瓦楞进一步促进脾胃消化,增强脾胃功能。本方清补并行,补而不腻,使脾胃运化而精微化生,鼓舞正气,驱邪于外。全方攻补兼施,组方精妙,寒温并用,直达病所。

陈师认为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毒复制活跃是导致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不仅要积极抗病毒治疗,还要配合中药增效减毒、减轻纤维化程度,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积证为脏腑气血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日积月累,渐积而成。故其治疗也需缓攻缓散,匪朝伊始,不可图一时之快。遣方用药善用攻补二法,补以顾护中州为要,攻以清热化湿为法;注重肝脾肾三脏同调,以和为贵,以平为期;用药精妙灵活,随症加减治之。

猜你喜欢

膏方乙型肝炎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服用膏方不适怎处理
冬令进补有膏方
有一种膏方叫“量身定制”
冬来到,膏方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