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地理区域认知能力的有效策略

2021-11-30江苏省南京市迈皋桥初级中学

青年心理 2021年20期
关键词:青藏区域情境

江苏省南京市迈皋桥初级中学 张 莉

区域认知能力是初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一种基本思维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一样,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形成的。

对初中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设计知识目标,还要关注能力目标。而区域认知能力正是初中地理课堂的能力目标之一,就好比是学生翱翔地理知识天空的翅膀。当学生逐渐具有了良好的区域认知能力之后,他们就可以凭借能力深入探究、自主习得、厚实积累地理知识,地理视野也会变得越来越开阔。为了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教师既要巧用“工具”,也要趣创“情境”,还要双向“对比”。

一、巧用“工具”,培养初中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纸质地图、电子地图、地球仪等,是初中地理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特别是地图的使用。巧妙地利用这些学习工具,学生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感知、理解地理知识,还可以从细节处孕育、培养地理区域认知能力。聚焦这些地理学习工具就会发现,在各种符号的指代中、在不同颜色的对比中、在识读分析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的地理区域,会清晰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那么,怎样用好“工具”,成为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必须明确地图中的“专属语言”,如比例尺、图例等,这些地理“专属语言”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学有所用,通过对“符号”的解读发展区域认知能力。例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学生观察到青藏地区颜色偏深棕色,这里是青藏高原,海拔较高,但有一小部分区域是淡棕色,海拔相对较低,引发思考:这是哪里呢?这里是柴达木盆地。例如,在讲到塔里木河时,学生可以从地图中看到塔里木河部分河段是用虚线表示的,是季节性河流,引发思考这是为什么,进而认识区域气候特征。

其次,要能将不同比例尺、不同范围的图片结合使用。区域的范围是有尺度的,将不同尺度的“地图工具”结合使用,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思路,帮助学生从整体和局部中形成区域认知。例如,我们在学习到中东地区时,在世界地图中,可以得出中东地处三洲交界、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可以识读中东石油外运的航线;在中东地图中,才可以更仔细地看到“五海”以及波斯湾、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等。在学习到西北地区时,如果我们想更直观地感受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的位置特点,则最好在使用西北地区图的同时,使用亚欧大陆的地图,并在图中描画出西北地区的范围。

最后,巧用“工具”,还要能巧“画图”。读图、绘图、析图、用图都是学生地理能力的体现。在图片中进行描画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区域感知能力。例如,描画特殊的经纬线,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区域所处的半球、地球五带。描画河流及流向,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区域的气候、地势、河流特点。在学习东南亚时,试着画航线,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巧妙地利用地理学科“工具”,学生不仅能够从具象的地图、地球仪中感知、理解、掌握抽象的地理知识,还能够依托地图的“专属语言”,潜移默化地发展自身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趣创“情境”,培养初中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情境教学法是将抽象的知识恰如其分、合情合景地融入具象的情境之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教师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即首先利用一些视频、图片、文本等,向学生呈现一些地域情境。之后再让学生聚焦这些地域情境,辨识、理解、习得这些地区情境中的地理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逐渐积累厚实的地理知识,还能够逐步形成良好的区域认知能力。当然,教师必须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方面多花心思,真正创设一些妙趣横生、形象生动的地域情境,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比如,在教“青藏地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有趣、有序、有效地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播放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视频《丁真的世界》,然后提出问题。问题一:丁真的家乡在哪里?找寻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问题二:丁真说:“在我们村庄,每天早上推开门就能看见格聂雪山。这就是我的世界,雪山、冰川……”引发思考,青藏地区的景观与我们这里有何不同?丁真的服装、肤色与我们有何不同?探究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问题三:“大部分时间,我就和弟弟一起放牛,时间过得好慢,好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丁真在家主要做些什么工作?问题四:引入“互联网+直播”模式,请你助力推广青藏的旅游和特色农产品。

依托教学情境,带着这些疑问,学生就会兴致勃勃、乐此不疲地去探究区域的地域特点。以此为契机,初中学生的地理区域认知能力也会得到逐步培养。

三、双向“对比”,培养初中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不同的地域,在地形、气候、农业、经济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即便是同一地域,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季节,在自然、人文方面,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双向“对比”,即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可以让初中学生更为清晰、更为翔实、更为具体地认识不同地域、同一地域在各方面存在的不同之处。

(一)在横向对比中培养初中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为让学生更为清晰地认识不同地域在自然、人文等各方面存在的异同之处,教师可以潜心设计一些横向对比的教学活动。依托横向对比教学,将主要知识进行提炼,突出不同区域的地域特色,避免学生出现混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当然,在设计活动时,教师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学到八下的四大地理区域时,就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启发学生从地形、气候、农业特色、传统民居等方面对四大地理区域进行对比梳理。南方和北方以种植业为主,南方主要是水田农业,北方主要是旱作农业;西北和青藏都以畜牧业为主,但是在部分地区也有种植业,如西北的灌溉农业、青藏的河谷农业。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综合对比,可以避免混淆,也可以帮助学生对我国的地理特征有整体的综合认识。再比如,将香港、澳门、台湾进行横向对比学习,它们都临南海,与祖国关系密切,香港、澳门与广东省相邻,台湾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经济发展各有特色。还可以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进行对比,将俄罗斯和日本的工业进行对比等。在横向对比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有更加清晰、更加具体的认识与理解,也会逐渐强化区域认知能力。

久而久之,学生在探究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形成一种横向对比能力,为区域认知能力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在纵向对比中培养初中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地理是一门具有思想性的学科,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地理事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便是同一地域,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季节,在自然、人文方面,可能也存在着变化。这提醒我们,不仅能从空间角度,也要能从时间角度,在纵向对比中培养初中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教师不妨为学生创造一些纵向对比的机会,搭建纵向对比的舞台。

例如,在学习到东北三省时,通过视频,让学生感知,东北平原北部地区曾经人烟稀少、沼泽遍布,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借助图片和数据资料图说明,如今这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变成了“北大仓”。再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思考:“国家现在决定停止开荒,这是为什么呢?”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保护沼泽湿地。通过纵向对比,学生不仅可以从时间角度感受区域的发展状况,还有助于形成“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区域观,而这种区域认知能力,又会反过来助力学生的地理思维发展。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或依托学科“工具”,或通过趣创“情境”,或通过双向“对比”,就可以引领学生兴致勃勃地走进多姿多彩的地理世界,让学生在探究、理解、掌握各种地理知识的同时,逐渐发展自己的区域认知能力。与此同时,随着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逐步提升,他们探究、理解、掌握各种地理知识的能力也就会进一步提升,拥有翱翔地理知识天空的翅膀。

猜你喜欢

青藏区域情境
“青藏之窗·雪域羚城”全国散文诗大赛获奖名单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分割区域
青藏星夜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丙申三月独走青藏老妻为备行囊(外一首)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