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学科实施“课程育德”的路径探究

2021-11-30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皇岗小学

青年心理 2021年20期
关键词:育德学科德育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皇岗小学 戴 智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有了系统的指示。要求学校要紧抓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通过教学的各个步骤,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其覆盖目标为学校的所有学生,主体除了学校之外,还要求社会、家庭等共同发力,形成多元一体的全方位教育模式。学校应遵循这一统筹性指导,以其为教学的核心目标,探索各学科教学“课程育德”的有效模式。

德育绝不是突击性的教育,而是以水滴石穿、细水长流的方式渗透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道德教育应该贯穿教育全过程,并强调要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以其自身为榜样,成为学生的学习范本。在音乐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内容是符合音乐教学的应有之义的,音乐学习本身是对学生艺术修养及品德情操的培养,其中自然应该包含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学生通过对生动愉快的音乐作品的学习,同时欣赏音乐作品中蕴含的道德内涵,以达成德育目标。

但仅就目前的音乐学科教学体系而言,完成新时代对“课程育德”的全新要求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把握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为价值导向,对教学体系进行全面的升级,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功能的基础之上,有效完成课程育人的根本目标。结合各学科不同的特点,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以不同的角度完成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本文旨在探索音乐学科教育中,如何基于音乐学科教育的特点,在学科教育中完成育人教育,以实现“课程育德”的教育目标。

一、以音乐学科教学内容为本,挖掘育德教育新路径

在现有的音乐学科教材中,其内容本身就有很多的育德元素,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的教学内容仔细挖掘。有一些教师认为,在音乐学科教学中加入德育内容需要教师自行在教材之外收集教学素材,其实不然,音乐教材中就有大量的德育内容。只要善于发现,那么每一节音乐课堂上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完成德育的任务。

音乐课程中最丰富的内容在于选择的教学曲目,中小学的教学曲目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同时也朗朗上口,被中小学生所喜爱。通过这些不同的曲目,就可以达到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一些较为明显的曲目如《我和我的祖国》《爱我中华》等,都是直接将爱国主义作为歌曲的主题。学生通过这些曲目的学习,自然能够激发出内心的爱国之魂。还有一些歌曲的主题是没有明显的爱国主义色彩的,如《看龙船》《茉莉花》《我的家乡》等歌曲。但是只要教师深入挖掘,一样能够发掘出其中的爱国情怀。以《看龙船》为例,其讲述的是端午节赛龙舟的激烈场面。而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在讲述屈原故事的时候,自然就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这首歌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沿袭,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二、在教学中把握德育教育的最佳渗透时机

音乐学科教育与数学、物理等学科教育不同,是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及提高。教师需要在音乐教育中完成对学生音乐欣赏、艺术鉴赏能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师对每个教学曲目的作曲背景、歌词含意、旋律、节拍等多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带领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曲目背后的文化。学生不再简单地认为歌曲的旋律是美好的,更在美好的旋律之外感受到了其背后强大的人文关怀。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典型的通过对歌曲背后的故事的讲解达到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激情的曲目。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这首曲目的时代背景进行详细的讲述。这首歌曲激昂的旋律很好地表达了当时人民被不断压迫所表达出的内心的愤怒。学生在学会歌曲唱法的基础之上,还能通过歌曲背后的精神激发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怀。

除了这种立意鲜明的爱国主义歌曲之外,其他歌曲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比如,《如今家乡山连山》讲述是农村在党的领导下生活越来越好的一首歌曲。学生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可能无法理解和感受歌曲背后的情感,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之上,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观看当时农村和如今农村的对比影像,让学生了解美丽新农村的建设是多么令人感动。与学生共同感受农村丰收时节的美好景象,共同体验丰收的喜悦。

三、丰富教学模式,增加实践类教学

音乐学科绝不仅是机械地被动学习理论知识,更应该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因为以音乐本身的特性来说,它是学生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同时能够更好地将品德教育融入学科教育之中。这就需要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对教学的模式有了全新的要求。在教学模式的创新方面,可以考虑以组建乐队、合唱团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加强音乐学习,并且将学习内容贯通至日常生活之中。通过这种互相协作配合的合作方式,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合作共赢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人在社会上不是孤立的个体,只有懂得与他人合作才能够获得成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音乐学科教育中完成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教师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学生自发地完成的。

教师可以选择一定的曲目,为学生设定作业目标,引导学生设计创作。要求学生对歌曲进行合唱,并且在合唱过程中加入一定的舞蹈动作。同时对歌曲中的旋律和歌词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与改编。还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最后分小组展示成果,并在小组间进行优秀改编作品的竞赛评选。这些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都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得学习效果更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完成德育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集体意识教育。

四、创新教学内容,增加德育教育接受度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单向式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导,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种“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掌握课本中的知识,更不利于学生主动接受品德教育。基于音乐学科生动活泼且有互动性的特点,可以构建创新式课堂,使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更强,更喜欢主动接受音乐学科中的品德教育。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音乐学科的学习树立自信、激发活力、培育品德。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收集歌曲背后的故事。在教授每首歌曲之前,可以让学生主动通过网络搜索、翻阅书籍等方式收集歌曲背后的故事,除了正史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讲述一些趣闻野史。通过不同学生对故事的讲述,让学生增强主动了解历史故事的积极性,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其中的一些爱国故事也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曲目设置游戏。学生对游戏的热情是极高的,游戏的模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游戏中,学生需要相互沟通配合,这对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是一种锻炼。同时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能够对一些枯燥的知识有一些全新的理解,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结合一些节奏感强、有少数民族特性的教学曲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舞蹈活动。尤其是有民族元素的歌曲,尤为适合这种歌舞活动。每种民族歌曲都会对应本民族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学生在学习民族歌曲和舞蹈的同时也会对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同时对民族大团结有更深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教书之外,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本身应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自身为领路员,带领学生共同进行品德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应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不断创新,将德育教学以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要将德育教学覆盖至全学科、全学校,将德育教学贯穿始终。坚守“课程育德”的核心思想,结合不同课程、不同年龄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将育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学生通过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深刻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育德学科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探求中考毕业班级足球的育德路径
班主任:坚守课堂育德的教学初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超学科”来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