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标准化作业在冶金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应用
2021-11-30王旭蛟
王旭蛟
(河钢唐钢检修分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0)
冶金设备作为特种设备,其具有连续性强,节奏性快,危险性高等特点。冶金设备维修需要专业的人员来完成,冶金设备维修具有专业性强,危险性大,时间紧张等特点。冶金设备和其维修的特点,决定了冶金设备管理工作的额复杂性和重要性。在冶金行业悠久的历史中个,每个钢铁企业都形成了各自的设备管理模式。本文主要讨论标准化作业对冶金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基层管理中的应用。
1 冶金设备特点
1.1 连续性
冶金设备由生产流程可分为炼铁,炼钢,轧钢三大块组成,以炼钢为例,炼钢由下料系统、汽化系统、除尘系统、氧枪系统、转炉本体、倾动系统、精炼、连铸、地面车系统等设备组成。各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配合,从接受炼铁厂运来的铁水,然后冶炼成钢水,最后形成板坯或者方坯,运送至库房和轧钢产线。整个过程通过天车、地面车串联,连续运行。除个别设备有备用系统,整个产线环环相扣,某一个环节出现停机,会影响整个产线的正常运行。一旦出现事故导致停机,由于钢水冶炼其自身的特点,停机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和重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冶金设备从整体到局部都具有很强的连续性,而且这种连续性的保持对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2 节奏性
冶金设备的节奏性由其连续性决定的,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各设备之间密切配合,生产过程节奏紧凑,连续不断。随着钢铁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生产节奏更加紧凑。冶金企业规模大,人员多,组织庞大。只要停产,哪怕只是一小时,其造成的损失都是巨大的。快节奏的生产导致对设备管理的要求非常严格,杜绝非计划性停机是冶金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冶金设备的节奏性体现在各个部位,以炼钢为例。铁水从炼铁通过火车运到炼钢,通过地面车和天车将钢水倒运至转炉。转炉通过倾动系统进行动作,通过除尘系统进行尘土的收集,通过汽化系统进行冷却以保护设备。通过液压润滑系统对各传动部位进行润滑,以减少设备的磨损。冶炼过程中,下料系统向转炉里添加合金料,氧枪系统进行钢水吹炼,中间穿插着天车添加废钢。整个过程一环扣一环,始终保持快节奏的生产,一旦停机,轻则损失金钱,重则损坏设备,设备一旦损坏,更换设备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耽误的生产时间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1.3 危险性
冶金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和检修过程中的危险性都很高,钢铁冶炼的过程中伴随着和高温、辐射。冶金设备通常比较巨大,而且连续性运行,生产过程中伴随着机械伤害、挤压、煤气中毒、烧伤烫伤的危险因素。在设备检修过程中,同样伴随着诸多危险因素。以转炉为例,转炉设备具有空间立体性和体积巨大等特性。检修过程中涉及到起重、机械、电气、铆焊多工种作业,且作业面随空间立体分布。检修过程中随时伴随着高空作业、临边作业、密闭空间、有限空间等多种复杂作业环境。在现场实际工作中,还要面临诸多突发状况。在这种复杂的作业环境下,除了要在作业前进行危险源辨识,并针对性的制定防范措施,对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等前期工作外。在作业过程的规范操作,至关重要。只有在规范作业的基础上,才能使前期的培训和安全防范措施起到作用,确保检修人员安全。
2 标准化作业的内容
2.1 制度标准化
冶金企业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组织机构逐渐庞大,机构领导人的流动性比较强。科室会制定管理制度,车间会制定管理办法,作业区和班组也会制定各自的管理条例。久而久之造成管理制度多、杂、乱。往往一项工作有多个管理办法,还会出现不同层级管理办法的内容出现冲突。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管理理念需要对应的制度来支撑。制度标准化工作的第一部分是梳理管理制度,以车间为单位对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将无用的管理制度剔除,对重复的管理制度进行合并;制度标准化工作的第二部分是对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和精简,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和精简,对缺少的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并制定车间管理制度台账。管理制度中要有明确的考核条款,考核条款要细致,要尽量做到可以量化;制度标准化工作的第三部分是绘制工作流程图,编制岗位履职清单。通过绘制工作流程图,将各项工作流程进行细化,将各项工作的流程捋顺。通过编制岗位履职清单,明确各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规避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在制度和工作流程的编制过程中要进行层级管理,要有层级管理意识。在制度的修订过程中,要突出层级管理,上层要对下层履职,下层要对上层反馈。制度的内容要形成闭环,有标准纪要有履职,有履职就得有考核,有考核就得有考核细则,考核后要有培训计划,要有反馈,培训后要有考试。
2.2 过程保准化
制度保准化决定上层建筑,过程标准化是让标准化作业真正落地。一些优秀的管理理念之所以不能有效的提升企业的效益,其根本原因就是制度没有真正有效的落地。过程标准化的重点就是完善作业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过程标准化的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改,冶金设备不同部位的技术标准不同,在制定技术标准时要根据三大标准“给油脂标准”“点检标准”“维修技术标准”对检修项目的每一道工序的技术要点进行修订。修订标准的要点要放在可操作性性上,要有具体的数值,将标准具象化,避免假大空的标准,要令作业人员可以根据标准调整作业方式,提高作业质量;安全标准的修订,安全无小事,安全是设备检修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安全标准化要从危险源辨识开始,对现场和工序中可能出现的危险进行辨识。对辨识出的危险源,有针对性的进行防范措施的制定;形成纸板文件,针对每一项工作编制维修作业标准确认表或者作业指导书,如果项目过大,可以形成子项目表,形成纸板文件。形成纸板文件后,要进行可视化。比如,工段长的岗位流程图和作业指导书纸板化后要在其岗位位置进行可视化。在工作发生变化时或者对设备进行改进后,要对作业指导书或岗位流程图进行修订。
2.3 现场标准化
前面制定的所有标准最后都要在现场实施,冶金设备检修现场的环境比较复杂,危险性较大。粉尘,高温无形中增加了维修作业的难度。现场标准化工作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工器具及备件场地的设置,检修现场环境复杂,冶金设备备件大,检修人员多,工器具数量多,检修现场的备件和工器具如果随意摆放,会增加现场作业难度和危险性,要划定区域,分为人员休息区、备件存放区,制作工具箱,存放工具;逃生通道的设置,冶金设备检修场地危险因素比较多,突发情况随机性比较大。对此,现场要绘制专门的逃生通道,并绘制逃生路线图,在检修开始前对职工进行交底。这里的交底可以和技术交底一起进行,交底要逐层进行,关键项目或者危险性比较大的项目的技术交底、安全交底要有专职的安全员和项目负责人在场。交底要在作业前进行,并形成纸板的交底记录。
3 标准化作业的应用
3.1 意识形态
钢铁企业的职工年龄跨度大,老龄化严重,老一辈的职工技术精湛,经验丰富,但是其对一些新的理念和工作方法理解不到位,甚至会有抵触情绪。所谓,在工作开展初期要加强宣讲,宣讲过程中要进行语言的精简细化,要通俗易懂,旨在让职工真正的了解标准化作业对于检修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标准化作业的优点,让职工知道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的重要性。这里讲的并不是老一辈的职工的想法不好,老一辈的职工的经验和想法是很宝贵的,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将新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改进,结合过去积累点的经验,形成自身的管理模式,这才是最终目的。通过组织宣讲,就是让职工理解这个道理。
3.2 组织培训
在检修作业中,往往存在习惯性作业和依靠经验作业的现象。这种作业方式存在很大的风险,在技术上,容易造成质量事故。在安全上,习惯性违章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所以,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培训。培训工作主要针对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进行培训,旨在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针对技术标准的培训主要以实操培训和师带徒的模式进行,通过对有难度的项目的针对性实操培训。实操培训要以作业指导书为教材,将每一道工序的技术标准进行详细的讲解。在实操培训中要同时对安全措施进行培训,让职工了解每一道工序中的技术标准和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标准的培训主要以安全培训和实操培训为主,在实操培训中学习每一个项目的安全标准。通过安全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丰富职工的安全知识。实操培训要按计划展开,制定实操培训计划,按计划组织实操培训。实操培训要设置经验丰富的职工作为讲师,讲师要以作业指导书为教案,结合自身经验和现场实际情况组织实操培训。实操培训后要对参训职工进行提问并打分,对于不及格的职工要在之后进行补考,对于缺席的职工要进行补课。
3.3 作业指导书落地
标准化作业体现在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是标准化的具象化。通过作业指导书,我们要将安全标准和技术标准落实在具体项目上。作业指导书要做到每一项工作一份指导书,指导中的工序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标准具有可执行性,比如:将“加油到位”换成“加油至油尺2/3 处”。在作业指导书的执行过程中,要根据层级管理,加强检查,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促进作业指导书的有效落地。在接到检修任务时,我们要按着检修流程,对项目进行分配。根据检修项目提前制定安全预案,编写打印作业指导书,对重点项目编制施工方案,绘制网络图,打印质量验收记录。在检修过程中,严格按着作业指导书进行施工,对重点项目,由作业长、大组长重点关注,保证进度。对需要精度的部位,严格按着维修作业标准进行检修。项目完成后,严格按着《三级质量管控体系》进行质量验收,质量验收记录由点检员、质量员签字后存档。
4 小结
冶金行业作为传统重工业企业,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冶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目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不只是冶金行业,各行业都要提升自身素质,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不能停在原地,望而却步。时代的车轮不会停止,只有不断的进步才能避免被时代所淘汰。古语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将作业过程标准化,旨在通过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将复杂的检修过程精简,细化,形成固定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