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形结合模式的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思考
2021-11-30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民主小学校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民主小学校 徐 微
现阶段,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最基本的学科,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数形结合的教学对培养学生思维逻辑和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并对数形结合模式应用路径进行了探讨。
数形结合模式可以说是一种技巧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模式可以将数学原理、概念等内容进行分解,将其形象化,以此作为数学教学辅助工具。数形结合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满足低年段小学生读图特征,可以将知识具体化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直观、形象地掌握数学知识,以此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表面阶段,也就是通过表面去理解和认知事物,特别是处于低年段的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不够,思维发展水平不高。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对事物认知依旧处于读图时期,对卡通图片、视频、动画等兴趣比较高,小学低年段教材编制充分利用了这个特点,通过大量图片、动画等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教学方式不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水平
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一定会涉及计算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模式和计算能力。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教学生运算时更加重视学生如何求得结果,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然而数形结合教学可以利用图片和动画的方式将问题求解过程呈现出来,在学生脑中形成具体知识,促使学生看到现实题型就会联想到图片或动画,并且对此进行分析,进而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运算水平。
(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面临很多应用题,这类题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都比较难,应用题需要学生理解题意,根据题意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实际教学中,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能够以具体场景和图片将原题形象化,这样学生就能够理解题意,进而解决问题。
二、数形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几何图形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在学习几何图形的过程中,仅凭教材和教师讲解很难理解透彻,尤其是低年段的学生,认知几何事物还存在于视觉效果,面对教材上的几何图形学生只能从表面上理解,甚至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强迫自己记住,这样并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同时也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而数形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题。
比如:学生在学习“认知物体和图形”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如圆锥和圆柱以及球,学生初学的时候理解起来比较费时间,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球、圆柱、圆锥,一边展示一边讲解,通过不同颜色标注各种图形的特点,以便于学生加深印象。如圆锥和圆柱的区别是圆锥体有一个锥形的“尖”,而圆柱是一个柱子。与此同时,教师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类似形状的建筑和工具等图片展示出来,需要多选一些图片,并且将其打乱放在一起,组织学生对这些图片进行比较、分类,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数形结合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二)抽象内容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经常存在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具有难度,这个阶段的学生缺乏思维理解,直观视觉教学更具有优势。为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这个特征,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教学模式讲解抽象知识,利用图形效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掌握知识。
例如:在学习20 以内数字认知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会不会数数,让学生从1 数到20,在学生数完数以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带箭头的直线,然后将20 个数字分别标注在数轴上,向学生提问:如果小猴子想要建一栋房子,要求与数字20 之间隔4 个数字,应当在哪个数字上建房子呢?这是学生首次面临这样的问题,经过思考必然会有学生给出在数字16 上建房子的答案。此时教师可以挑选一名学生讲解其解决问题的思路,随后教师就可以继续提问:小猴子家与数字10 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学生会根据上一个同学的办法分析、查找,最终得到正确答案。之后教师就可以作总结,10 的后面数6 个数就是16,16 后面第4 个数是20,这样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条数轴,并排列着1—20 的数字,其中还有小猴子的家。在这个直观数轴图形上,学生不仅可以理解数字排列顺序,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思维感知能力。学生在遇到相同的问题时,就会回想起这条数轴以及小猴子,进而解决相同问题。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计算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阶段计算教学中,虽然是基于计算法则来计算,但是对于低年段的学生而言,要想使其充分理解和掌握具有一定难度。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计算规则,培养学生严谨的、有效的思维模式。计算教学中,利用数形结合模式可以很轻松地将学生带入教学中,深入理解知识。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内容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图片,图片中一共有11 名学生,还有一箱牛奶的图片,然后教师将这些牛奶分给同学,一人一盒以后在箱子里还剩一些牛奶,教师需要让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如“箱子里面还有几盒牛奶?”学生数过以后会给出还有6 盒牛奶的答案,教师可以接着询问:“这一箱牛奶一共有多少盒呢?”一般学生都是会一个一个地数之后给出结论,此时教师就可以将计算方式提供给学生——11+6=17,并且讲解“+”的含义以及运算法则。一方面,促使学生深入理解“+”代表的含义,同时学生也会在这个情境教学中明白“+”的用法;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进而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四)促使理论知识生动形象
相对于传统教材而言,新版教材更加重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整个教材内容,遍布在各个章节中。就低年段小学生而言,其生活经验比较缺乏,面对一些应用能力比较强的数学题,学生解答起来比较困难,甚至部分学生并不理解题目表达的意义,不知道从何着手。为此,数形结合教学模式能够将问题转化成实际场景,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环境,在图形的视觉冲击下,结合教师引导,学生便会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而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种思维逻辑题型,小花右边有3 个小朋友,小花左边有5 个小朋友,根据上述描述,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面对这样的问题,首先教师可以画出小花的位置,然后根据题意在小花右边画3 个小朋友,左边画5 个小朋友,然后引导学生求和,即3+5+1=9,一共有9个小朋友。这期间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忘记题目中的小花也要相加,这样的题目并不难,学生基本都可以解决。但是很多学生都会将这种题型和下面的题型弄混,如小红同学从左边数是第4 名,从右边数是第6 名,那么一共有多少学生?这种问题单独列出来学生都会解答,但是这两种题型很容易混淆,需要学生重点区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通过数形结合理念,利用学生作为例子,重点讲解这两种题型的区分办法。第一种说法不包括小花本身,所以要+1;第二种说法包括小红本身,需要-1,教师可以让两个不同的学生扮演小红和小花,让学生直观感受哪一种说法包含小朋友,哪种不包含小朋友。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区分题型。
综上所述,数形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低年段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数学知识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其中一些抽象知识和计算内容以及几何图形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和理解能力。数形结合模式可以将一些复杂问题和抽象问题形象化、简单化,既为学生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