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心浇灌,静候花开
——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021-11-30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实验小学黄斯瑜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实验小学 黄斯瑜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具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班主任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同时也肩负着突出的教育责任。本文先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接着探索了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现状,最后从全方位实现心理教育常态化、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班级活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构建家校合作教育的新体系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对策。
在新课标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小学教育体系融入了较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同时教学重点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理念得到充分贯彻以后,小学教育活动也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除了学业传授活动以外,小学教育者也应该充分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强化心理教育工作,排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心理世界。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承担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责任。下面立足于这一点,谈一谈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对策。
一、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
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班主任的本职工作之一,并且也是评价班主任工作效果的重要模块。因此,班主任群体应该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在平时积极开展这项工作。第二,当前我国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在小学生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以后,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脆弱。因此小学生发生心理问题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很容易引发校园内部的安全事件。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群体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较好地解决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得他们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和谐,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二、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小学教育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开始受到重视,并且已纳入班主任日常工作体系。对于班主任来说,其应该在平时积极观察班上学生的心理状况,甄别各个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介入,避免心理问题带来更为严重的损伤。与此同时,班主任群体还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自己封闭的心理世界,跟其他同学进行和谐交流与互动。结合我国小学班主任工作现状来看,有较多班主任虽然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是最终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就是因为部分班主任没有熟练掌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也没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些情况都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在小学生群体中发挥作用。
三、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全方位实现心理教育常态化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使得学生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最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一,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这要求班主任群体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帮助其认识到自身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心理健康问题,并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防止小学生在心理健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二,基于学生视角制定班规内容,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良好的班规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同时对于学生的心理世界成长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班主任可以让学生自行制定班规,最终由教师进行把关与调整。在日常运作的时候,学生也可以对班规中不合理的内容提出质疑。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对于培养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世界有着极大的帮助。
第三,关注学生心理的动态变化,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当代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同时他们的心理世界也比较敏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班主任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体系的时候,应该动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甄别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并结合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二)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班级活动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应该深入实践场景中设计一些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实践场景中可以较好感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综合成效。
一方面,小学班主任可以立足于班级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这要求班主任在构建班级文化的时候,引入一些优秀教育家的理念,使得班级氛围变得更加积极。在班级内部环境中,班主任也可以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使用竞赛与合作讨论等方式,开展一些班级活动,使得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形成较好的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最终在班级环境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
另一方面,小学班主任要在平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正向影响。在具体开展实践活动的时候,班主任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游戏辅导、专项心理训练活动等方式,使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强化自身的心理世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三)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撑。特别是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理论内容教学的时候,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不完善,对于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很容易使教学活动变得枯燥,无法取得预期的成效。这个时候,班主任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使得枯燥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转化成为生动的图片、视频等资源,降低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难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资源,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这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除此之外,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也应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特别是在慕课等平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班主任群体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得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补充自身在教育方面的不足。但在引入这些资源的时候,班主任群体还要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与调整,保证这些教育资源可以发挥较好的作用。
(四)构建家校合作教育的新体系
在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单单依靠班主任工作是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的,应该逐步构建家校合作教育的新体系。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在平时跟家长群体加强沟通,并面向家长群体传输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使得家长可以在平时生活中感知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学会如何跟孩子正常沟通与交流。事实上,很多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都跟家庭环境有较大关系。家长与孩子之间不良的沟通方式,也会使得孩子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能够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并学会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那么就可以较好地排除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得孩子在一个相对轻松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另一方面,班主任也可以开展一些家访活动,进一步强化家校合育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可以考虑使用诊断式家访模式,针对那些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家访。在家访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沟通的内容,不要直接说出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应该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避免家访活动带来不必要的冲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考虑设计一些有利于家校合作教育的活动。比如班主任群体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家校互通卡,提高家校合作与互动的频率,并优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方式,使得家校合育可以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形成较为显著的教育合力。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下,小学生更容易受到社会负面思想的影响,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班主任应该充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能够将这项教育活动纳入日常教育模块中,推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态化。与此同时,班主任还要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班级活动,同时还要灵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变得更加灵活,排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