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床旁肺脏超声及胸部X线对新生儿RDS诊断价值对比

2021-11-30彭晓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7期
关键词:肺野胸膜胸部

彭晓岚

(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超声科 广东 佛山 528000)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PS的原发性或继发性缺乏,导致由肺泡壁至终末细支气管壁嗜伊红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以致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出现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呻吟、发绀和呼吸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严重肺部疾病[1]。RDS是新生儿呼吸衰竭和新生儿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目前,对RDS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分析和胸部X线检查,由于该病发病急、病情重,患儿无法离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行CT等大型影像检查,故床旁胸部X线片为临床诊断及随访的主要方式,但无法预估放射性损伤对处于快速发育新生儿的潜在危害[2]。既往超声检查因超声波自身的物理条件,使超声在肺部疾病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仅局限于对胸膜和邻近肺表面病变的检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超声诊断肺部疾病研究的深入,肺部超声诊断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42例临床及经胸部X线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参与研究,其中早产儿34例,足月或接近足月儿8例,平均胎龄为(34.5±2.7)周,包括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24例,首次超声检查的平均日龄为生后(8.8±4.0)h。患儿家属对研究知情,并在尊重其自愿原则下签署了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行超声技术和胸部X线扫描检查,选择飞利浦彩色超声设备,超声探头频率设置5~11 MHz。本研究通过参考既往研究文献[4],以腋前线、腋中线及腋后线作为分界线,将患儿的每一侧肺脏分为3个区域(前上部、前下部、侧部),分别从患儿左右胸的前胸部、侧胸部至下胸部的顺序,依次进行超声影像学检查。每位患儿均行X线常规扫描检查,采用西门子X线设备。由至少2名专科医师进行阅片和数据分析,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

1.3 本研究使用的超声指标

(1)肺实变:超声检查下呈“肝样变”,并且伴支气管充气征或者充液征的肺组织。(2)胸膜线改变:超声检查时,正常情况下于胸膜线处可见脏层与壁层胸膜随着呼吸运动而产生水平方向的相对滑动,即肺滑。胸膜线异常包括胸膜线粗糙、增厚(>1.5 mm)、不规则等[5]。(3)A线:因胸膜-肺界面声阻抗差异而产生多重反射,从而形成水平伪像,在超声检查时呈一系列与胸膜线平行的线状高回声[6]。正常新生儿肺部超声检查可观察到≥3条A线。(4)B线:超声波遇到肺泡气、液界面产生反射而形成的伪像,超声检查表现为一系列起源于胸膜线并与之垂直、呈放射状发散至肺野深部,并且直达扫描屏幕边缘的线状高回声[7]。正常情况下,B线仅出现在侧胸部最后一个肋间,在一个扫描切面内,B线≤3条。(5)肺泡-间质综合征(AIS):肺野内存在>3条B线,或者每一个检查区域均呈“白肺”样改变时,则判断为AIS。(6)胸腔积液:超声检查提示胸腔出现液体,可表现为无回声(黑色),复杂非包裹性积液(黑色伴有白色线),复杂包裹性积液(黑色伴有白色分隔)或者均质回声表现(白色)。(7)弥漫性白肺:“白肺”是严重AIS的表现,系肺间质和肺泡存在大量液体所致。弥漫性白肺为肺野的6个区域均表现为密集B线、A线消失及无“肺岛”存在。(8)肺搏动:肺滑消失,在胸膜线处可见肺随着心脏搏动而搏动。

2 结果

2.1 超声在RDS诊断方面的研究结果

每位RDS患儿均出现了A线消失;胸膜线异常,包括胸膜线增厚或模糊;并可见肺泡间质综合征。所有患儿均可见到有肺实变,轻度的RDS肺实变主要位于胸膜下区域,部分可见到空气支气管征,其对应的X线结果为II级[8]。在严重的RDS,肺实变不局限于胸膜下区域,甚至累及深部肺组织,此类患儿的空气支气管征变得更明显,其对应的X线结果多数为III~IV级;部分大片状肺实变的病例可见肺搏动。另外,有5例患儿出现了胸腔积液,其中一极早产儿(胎龄26周+2d)出现了一侧大量胸腔积液,该患儿胸部X线表现为一侧肺野变白,误诊为肺不张。研究还发现,部分的RDS患儿双侧肺的病变程度可不一致,例如,一例重症RDS患儿,胸部X线提示双侧白肺,考虑IV级RDS改变,床旁超声发现右肺为大片的肺实变合并支气管充气征,左肺为大量胸腔积液合并肺不张[9]。此外,有一对孕34周的双胞胎患儿,生后出现了气促,并且可见明显的三凹征,临床高度怀疑RDS,胸部X线提示肺透明膜病待排,床旁超声仅显示双肺的肺泡间质综合征声像改变,胸膜下及其余区域均未见明显肺实变声像,考虑为TTN,患儿仅作低流量吸氧,24 h后症状明显改善。

2.2 肺超声在RDS治疗过程中的研究结果

研究组对部分诊断为重症RDS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了超声随访,研究发现,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肺通气功能的恢复,肺部超声的肺实变围逐渐减少,逐渐出现双肺点,直至A线恢复,肺实变消失,但是,有3例患儿脱机后出现了反复气促,胸部X线未见明显阳性发现,行床旁肺脏超声检查,发现2侧后肺野存在局部肺实变区域,范围大约为2~3个肋间,深度约2~3 cm,与临床医生沟通后,将患儿行侧卧及俯卧位进行护理,两天后复查,肺实变区域消失,代之以肺泡间质综合征,再两天后患儿痊愈出院。另有1胎龄为31周的早产RDS患儿,脱机后促,行床旁超声查,发现双侧后肺野较大范围的肺实变,以及双侧的胸腔积液,该患儿再次行无创呼吸机通气后症状改善。通过肺部超声的随访发现,大部分RDS患儿,在恢复期,X线表现为治疗后明显好转的情况下,肺部超声可发现18例存在后肺野不同程度的局灶实变区域[10-11]。

3 讨论

本项研究显示,RDS不仅可以存在肺不张,还可以存在肺水肿或胸腔积液。其次,双侧肺部病变的程度和性质可能不一致。这些发现表明,肺部超声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医学和临床信息。由于肺水肿和胸腔积液也是TTN的主要病理特征,“白肺”(AIS)或胸腔积液不是RDS的特定症状,因为它在TTN和其他肺部疾病中也被发现。据文献报道,胸腔积液诊断RD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6%和5%。双侧白肺或AIS诊断RD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0%[12]。因此,肺部超声对于RDS患儿肺部情况的可视化价值,高于床旁胸部X线检查。通过此项研究还发现,胸膜线异常,A线消失,胸腔积液、肺实变等评估指标,不单单存在于RDS患儿,在肺炎、肺出血患儿也可存在,因此,只有当肺实变合并胸膜线异常和双侧白肺同时存在,或肺实变合并胸膜线异常和A线消失时,超声诊断RDS的特异性才更高。除了诊断RDS,肺部超声在RDS患儿以及其他疾病如肺出血,胎粪吸入性肺炎儿的治疗监测方面,可以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指导临床治疗及护理,因此,新生儿床旁肺脏超声,值得在临床全面开展。

猜你喜欢

肺野胸膜胸部
改良肺部超声评分与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氧合状态及呼吸支持模式的相关性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肺野分割和肺炎筛查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儿童肺部CT定位像精准扫描策略
胸部肿瘤放疗后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表现及分析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应用
家兔急性肺损伤胸部超声与病理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