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研究进展
2021-11-30杨河
杨河
(灵城杨河口腔诊所,广西 钦州,535400)
进入21 世纪之后,经济发展迅速,民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而随着生活条件改善,饮食结构与习惯也发生变化,错牙、畸形等口腔相关疾病发病率有所提升。多数牙齿相关疾病患者,为确保外观与健康,会选择口腔正畸治疗手段针对自身出现的牙齿相关疾病进行治疗,以有效改善错牙、畸形等问题。想有效规避口腔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情况出现,需要从预防与治疗两方面入手,以全面确保口腔正畸治疗患者的安全。在防治方面,口腔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出现的影响因素及牙根吸收治疗后病情评定观察两方面,对防治口腔正畸患者出现牙根吸收并发症具有重大意义[1-2]。
1.口腔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出现的原因
牙根吸收是口腔正畸治疗中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关于牙根吸收的研究逐渐增多,牙根吸收程度的不同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一般牙根吸收可以分为外吸收、内吸收两类,外吸收主要从牙根表面开始,涉及牙骨质、牙本质、牙髓等;内吸收是从牙根管内开始吸收。还可以从牙根吸收的性质不同分为炎性吸收、替代性吸收、表层吸收三类。炎性吸收是指牙根吸收从表面向深层逐渐扩展,直至牙髓坏死,出现牙根吸收情况;替代性吸收主要指骨组织替代牙体组织吸收部位,使得牙槽骨粘连等;表层吸收主要指牙根表面出现的吸收,可由未受损害的牙周韧带修复,此类牙根吸收在口腔正畸治疗并发症中,出现概率高[3]。口腔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产生原因较多,关于其主要发生机制,研究认为牙根吸收出现是在正畸力影响下,牙骨质与牙槽骨相互作用使得牙根吸收出现。从细胞学角度分析,牙根吸收的原因同破牙骨质细胞、破骨细胞有很大关系。骨质细胞、破骨细胞之间的均衡性出现异常,增加牙根吸收严重程度,给正畸治疗患者优质恢复产生不利影响。顾磊、戴红卫、周雯雯等人[4]分析,尿源性干细胞外泌体对移动性牙根吸收修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取SD 大鼠建立移动性牙根吸收模型后,实验组大鼠于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颊侧黏膜转折处,注射尿源性干细胞外泌体的磷酸缓冲盐溶液,对照组大鼠则在相同位置注射磷酸缓冲盐溶液,结果显示注射尿源性干细胞外泌体后,实验组大鼠牙根表面吸收陷窝体积小于注射前水平及对照组、BV/TV 比值高于注射前水平及对照组;实验组BMP-2,BSP 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尿源性干细胞外泌体可促进移动性牙根吸收的修复,有效改善牙槽骨密度,并可上调BMP-2,BSP 表达水平上调,从而诱导牙周细胞的增殖分化,改善牙根吸收。
2.口腔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出现的影响因素
2.1 年龄因素对口腔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影响一般认为在不同年龄段比对上,成年人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出现牙根吸收的概率要高于青年人,这是因为牙齿不同解剖结构导致的。成年人的牙周结构,尤其是唇舌侧骨板组成层板骨为致密层板骨,此种板骨间存在相对窄小的骨髓腔。牙间隔区存在松质骨,使得牙齿的近远中移动比唇舌向移动难度更小,增加牙根吸收出现的概率。成年人口腔正畸牙根吸收出现的概率高于青年人的原因同厚牙骨质层有关,根尖纤维束、厚牙骨质层均会对牙齿的移动产生影响,成人根尖1/3 比年轻人牢固,当成人牙齿出现短距离倾斜后,位于根尖1/3 的部位移动比较小,反之当倾斜距拉长,会造成杠杆作用,导致根尖吸收,对牙槽骨壁产生
破坏。张琳林、邹林洪、彭春等人[5]研究,分析正畸治疗不同年龄大鼠牙根吸收的实验,选用SD 大鼠建立正畸牙根吸收模型,12 周龄大鼠为青春期组,24 周龄大鼠为成年组,对照组取对侧未加力侧,分别在安装正畸加力装置加力后28d 处死,分析牙根吸收率、测量牙移动距离,结果显示14d 后青春期组的牙移动距离(0.71± 0.09)mm 、28d 后青春期组的牙移动距离(1.87± 0.41)mm 大于成年期组14d 后牙移动距离、28d 后成年期组牙移动距离;14d 后青春期组吸收点(5.17± 0.75)、28d后青春期组吸收点(2.17± 0.75)明显少于14d 后成年期组吸收点、28d 后成年期组吸收点。
2.2 矫治力对口腔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影响口腔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出现的因素还包括矫治力。首先,矫治力的大小会对牙根吸收出现产生影响。牙根吸收的出现同机械力有关,不同的机械力对牙根吸收出现的情况影响不同,矫治力过小对口腔正畸产生的影响不足,无法达到治疗的目的,矫治力过大则可能引起牙体硬组织吸收。当牙骨质吸收出现后,随着吸收逐渐加重,可达牙本质,形成凹陷区,镜下观察凹陷区可见内衬破骨细胞,在吸收的区域内可见炎细胞浸润等。其次,牙根吸收出现同矫治力持续的时间有关。矫治力持续时间长,对牙齿作用时间长,牙根等部位受到影响也越大。贾晓威、陈蕾、邵军[6]等人研究中,分析用Micro-CT 研究矫治力对正畸牙齿移动及牙根吸收的影响,以10 周龄健康雄性SD 大鼠为例,施以10 g 及30 g 力拉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建立实验动物模型,结果显示加力后发生牙齿移动,10 g 力组在加力14 d 内,牙齿移动量小于30 g 力组,在加力28 d 时大于30 g 力组,加力28 d,10 g 力组、30 g 力组的牙根表面凹陷总体积高于对照组,30 g 力组产生的牙根表面凹陷总体积高于10 g 力组。刘红、万哲、张真[7]等人研究中,分析Beagle 犬磨牙压低过程中牙根吸收与压低力值的关系,以Beagle 犬为观察对象建立实验性牙根吸收动物模型,结果显示150-200g 的压低力值,根吸收局限在牙槽骨和牙骨质;250 g 加力组根尖区周围的牙本质也发生了吸收;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RANKL/OPG 比值在加力3-14 d 呈增长趋势,14d 后比值有所下降;组间两两比较,除加力3d 组和7d 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2.3 其他因素对口腔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影响在牙根吸收形成的过程中,除了矫治力会对其产生影响外,个体敏感性、上颌中切牙牙根弯曲方向等因素均会对牙根吸收产生影响[8]。个体敏感性是指每一个个体恒牙、乳牙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牙齿吸收程度也存在差异,在同一个人不同时间或者不同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出现牙根吸收的情况也存在一定差异。牙根吸收的主要原因为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代谢与均衡,细胞代谢率等均会对其产生影响,而不同的个体激素水平等存在差异,增加牙根吸收个体差异性。上颌中切牙牙根弯曲方向对牙根吸收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肖圣钊、姚杰、孔祥飞等人[9]研究中,分析上颌中切牙牙根弯曲方向与牙根吸收关系,成年人上颌骨经CT 扫描获得原始数据,利用软件建立上颌中切牙牙根直立,牙根颊侧弯曲,牙根舌侧弯曲的有限元模型,结果显示如果颊舌侧加力点距离龈端等高,舌侧矫治的根尖力量与颊侧矫治的无明显差异,如果舌侧加力点距离龈端高度低于颊侧,舌侧矫治的根尖区力量,均比颊侧矫治的力量小。
3.口腔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预防与治疗进展
牙根吸收是口腔正畸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当牙根吸收出现后会对口腔正畸治疗后患者病情的恢复产生影响,因此及时采取科学的手段加以防治十分重要。首先,需要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牙根吸收这一并发症。其次,观察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出现的影响因素,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10-13]。例如,在口腔正畸治疗之前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后制定科学全面的口腔正畸治疗方案。当患者出现牙根吸收后,可采用专业手段进行诊断,以观察牙根吸收具体病情。再次,因人而异进行口腔正畸治疗。在制定患者口腔正畸治疗方案时,可以充分结合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科学选择扩弓装置等[14]。当患者出现牙根吸收后,可以选择一定药物进行治疗,降低牙根吸收对患者康复产生的不利影响[15]。
综上所述,口腔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是主要的并发症之一,针对牙根吸收情况可以深入分析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并从影响因素入手制定科学全面地牙根吸收防治方案,助力口腔正畸患者治疗后尽早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