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格局下提升湖北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适应性路径探究

2021-11-30朱珺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职教高职服务

朱珺

(湖北开放大学/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党中央根据当前国内经济发展新阶段以及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做出的重要战略举措,为“十四五”时期各项工作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高职教育在新发展格局下厘清培育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历史使命,就能够在“两个一百年”重要时机节点找准自身的办学定位,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浪潮中通过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积极融入国际合作等措施能有效服务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本文针对湖北地区经济发展特征与高职教育现状,通过系列“思变”“求变”的策略,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以提升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同时也为湖北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赋能增效探索出一条高职教育适应新发展格局的新路子、新途径。

一、新发展格局赋予高职教育历史性使命

习总书记指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在于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其关键词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主创新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同时为政治经济发展服务,结合2035远景目标提出的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任务,在新发展格局下高职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稳固助力国内大循环

在当今“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重要节点,受外部形势影响,国家明确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将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这势必会推进实体经济加速发展,同时加快国内各产业转型、重塑、升级的进程,从供给端发力以创造更多的内需。国内大循环意味着经济运行中的生产、消费、流通、分配等环节在国内市场中完成,并且在当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中,国家新基建主要涵盖“5G基站、特高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七大领域,产业布局的调整势必带来各省市“大循环”的不同需求,全国各省份根据自身发展基础与优势,势必会有不同的发力点。以区域经济发展基础以及区域的产业布局为基点,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布点、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将是职业教育在新发展格局下的首要历史任务。

(二)创新引领教育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循环

新发展格局不仅仅要国内大循环,同时也要积极主动参与融入国际大循环,以高质量高水准参与国际循环也是新发展格局的要义。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自2015年实施以来,成功地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建立以及高质量对外合作交流的实现,2021年4月“一带一路”创新发展中心的成立更是将此举措推到了新的高度,掀起了中西部地区积极探索“一带一路”的热潮。高职教育在此背景下的另一个重要使命则是积极融入、参与到对外交流合作中,以高水平的人才输出、高标准的技术技能交流推进“民心互通、技术互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效发展。要实现创新发展,首先应做到“因变革新”,即根据大环境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高职教育的体制机制,从顶层设计开始营造良好的创新驱动的氛围,其次是以世界技能大赛等国际性交流合作为切入点,对接世界职教最新理念发展、积极开展技能更新和大赛成果转化,更高效地参与到国际循环之中。

(三)精准施策补短板,稳步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2019年全国普通高职毕业生63.8万人,成人专科毕业111.5万人,网络专科毕业152.2万人,这为我国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1]。同时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全国约2亿技能人才中,高技能人才仅占比约1/4[2],这对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而言是一项重大制约因素。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它与普通教育最大差别在于,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关联更为密切。从“示范校”到“优质校”到如今的“双高校”建设,都是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一种多方合作的多赢局面,必须从根本上认清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准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短板并精准施策,才能稳步推进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新发展阶段湖北地区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面临机遇与挑战

省委书记应勇在参加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一联组讨论时指出,在新发展格局下湖北要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这是湖北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起点。无论是“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高质量区域协同发展,还是现代化产业群的建设,关键在于如何发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以及高技能人才在服务经济发展中的支撑,这对于高职教育培育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无疑是一重大机遇。湖北高职教育发展近几年取得了较大成效,2018年湖北省60所高职院校开设专业385个,对接战略新兴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约84%的高职毕业生在省内就业;开展社会服务、职业培训、农村劳动力专业培训等,为湖北省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3]。面临着机遇的同时,湖北高职服务区域经济适应性发展也存在着一些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高职教育“类型”教育特征在办学过程中未能充分展现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这一论断后,社会各界人士对此展开了充分的研究与探索,国内学者姜大源对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跨界、整合、重构”的观点在学术界得到了充分认可。“类型”教育特征体现主要通过三种渠道实现,一是打破“层次”限制的职教本科的探索,二是实现“职业”特征的产教融合实践,三是达成“共享”效应的创新探索。

经过近3年的探索尝试,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教体系,自2019年以来教育部批准了22所高职院校开展本科教育试点,80个专业进行本科职教试点[4],打破了职业教育的“天花板”,最大程度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在这些试点院校和试点专业中,湖北省高职院校凤毛麟角,反应出湖北省在职教本科探索的道路上起步较晚。

产教融合是将学校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关键所在,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以期实现专业与产业、专业教学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等方面对接,这种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技能水平。但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大部分校企之间的合作还是处在利益共赢的层面上,缺乏上层制度保障与规范。这就导致在抛开利益共同体之外的部分,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还存在着不可跨越的藩篱,从而出现了部分产业人才供需失衡、人才结构与岗位需求脱节等矛盾,影响了高职教育在社会服务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效力发挥。

目前湖北省内基本建立了涵盖电子信息、现代物流、装备制造等专业的大类职教集团,2020年省内共有7所高校职教集团入围教育部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名单。通过职教集团开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内的优质资源共享、优势师资共享等还未有成熟的推广模式,这不利于高职教育集群效应的发挥。湖北省内高职参与国内、国际交流效力不高,在2020年广州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湖北省代表队共计参加84个项目的角逐,共获银牌2枚、铜牌3枚、优胜奖52项,团体总分148分,这个成绩对于人力资源大省来说是不够理想的。提高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的交流合作,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为国内国际双循环奠定人力资源基础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高职教育创新引领效应未能形成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12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提出了在“十四五”期间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要求,从市场准入、人才培养、政策创新等方面共同促进创新发展[5]。创新型企业的培育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支撑,高职毕业生创新能力以及产业推广能力直接关系区域产业创新的推进。2020年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湖北省获金奖1项,银奖铜奖各4项。从这个数据上看,省内的人口红利和人才优势并没有将创新发展的优势充分展现,这也是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的重大挑战。

三、 基于“一平台两服务”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适应性探索

“适应性”本是生态学术语,表示物体在外界环境变化中的生存能力。教育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也会作出相应调整。这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做出的调整正是教育自发“适应性”的外在表现。到了当今“技术技能型”社会,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就是要主动发现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阻碍或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因素并作出有效调整,从本质上看就是要体现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实践上应从结合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人才需求层次变化等方面出发,探索专业教育与专业群、产业群的有机结合,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结合,培育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地区发展策略的高技能人才。

立足新发展阶段,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2021年两会发展提出的目标要求,通过打造“一平台两服务”,把握类型教育特征、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立足开放共享理念,健全职业培训体系、服务双循环战略布局;创新引领发展,助力经济转型升级;能有效解决湖北经济发展关键制约因素,为高职教育提升服务湖北区域经济的适应性提质增效。

(一) 把握“类型”教育特征,打造融合发展平台

1.坚定教育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类型教育”的提出使高职教育明确了办学定位,解决了长期困扰职业教育地位和方向的问题,为高职教育科学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政策保障。把握“类型教育”特征,出发点在于回归教育的本质、培育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在高职教育中的落脚点在于“五个思政”工程的实施。湖北省自2018年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各大高校先后发布相关实施方案,从“教师、学生、课程、环境、学科”五个方面全力推进思政元素入脑入心。持续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同时加大专业教师政治学习力度,适当提升党员考核在年终考核中的权重实现教师思政;通过学校顶层制度设计,将立心铸魂的学生思政与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以及国际交流合作有机结合,形成全校参与的“大思政”格局,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时代风尚实现学生思政; 结合我国在疫情大考中的制度优势,将抗疫故事中的“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等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

2.优化顶层设计,推进产教融合纵深发展

随着《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发布,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产教融合型企业已经成为当今职业教育的热门话题。为从根本上解决产教融合中出现的供需失衡、人才结构不匹配等突出矛盾,由政府牵头建立第三方教育咨询评价组织,负责企业与学校合作效能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政策红利是否获批的主要参考;同时组织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教学,在职工培训、社会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教育咨询评价组织受政府赋能,是独立的组织机构,与学校以及企业无利益关联;由专业权威评价人员组成,遵循产教融合发展规律,以科学手段制定评价方案以及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财政权、监督权以及质询权,对于评分较低的企业或学校有权责令整改或中止合作[6]。第三方评价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科技创新应用、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职工培训效能、学校学徒培训效能等方面。

(二)立足开放共享理念,助力改善民生服务

1.完善职教集团运行机制,健全职业培训体系

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经成立超过1500家各级各类职教集团,联系着教育界和产业界,发挥着教育、社会、经济等功能[7]。职教集团内部建成了基本运行机制,每年组织集团内部企业以及相关院校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院校间、校企间的合作共赢。“稳就业”是确保民生之首要任务,采取积极的职业技能培训帮扶,能为弱势群体争取更多的就业空间[8]。在新发展格局下,简单而又浅层次的沟通平台已经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各层各类的技能培训服务需求,需完善集团根本运行机制体制。首先要增加能够对于集团有政策指导性功能的上层组织,例如上文提到的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以明确集团内部组织协调、利益共享、责权分工等;其次在集团下层增加促进交流合作的沟通组织,畅通集团内部横向、纵向流通体系,使得资源共享度达到新的水平。横向流通包括集团内部企业与各大高校的资源流通共享,纵向流通包括集团内部成员与政府或是本科院校的沟通交流。在完备的运行机制下,职教集团可以提供完备的职业培训服务,包括职前、职中、职后培训,从而满足社会各界对于职业技能培训的不同需求。

2.依托世赛成果转化,服务双循环战略布局

世界技能大赛是技能竞赛中的“奥林匹克”,代表着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前沿与标准,在新发展格局中围绕国内国际双循环各大重要节点,有效地开展世赛技术成果转化,在信息技术实体经济领域重点培育一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能有效解决当前湖北省在信息技术领域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服务区域发展战略大局。首先是持续进行世赛宣传报道,吸引更多青年投身技能强国的事业之中;其次是发挥职教集团的整体优势,将世赛竞赛之中的产品规范、质量保障、工艺精度、技能标准等经过技术化处理之后与企业生产工艺、质量保障对接,与高职院校日常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对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再次通过分析学习高精度、高强度的竞赛过程,将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机融入日常教学,强化职业精神的养成。

(三)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服务助力产业结构重塑升级

新发展格局强调“创新引领”效应,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以及成果应用,实现此目标的关键在创新型人才的供给支撑。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是高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实现高职教育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为国内大循环注入新的活力。

从宏观上看,创新人才培育机制,需结合地区产业结构重塑来调整优化高职教育办学定位及布局。2020年4月武汉市政府与华为公司签署了关于发展鲲鹏产业的战略合作协议,长江鲲鹏创新中心挂牌成立。笔者所在湖北科技职业学院率先揭牌成立“鲲鹏产业学院订单班”,面向湖北地区鲲鹏产业链人才标准与需求,探索鲲鹏生态链中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湖北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夯实省内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根基。从微观上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入点在于学校政策导向,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使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加大对于高职学生升学、创业、专利等的激励,激发其内心对于“创新”的强大内生动力;培育科技创新团队是重点,鼓励富有企业一线工作经验的年轻教师积极参与行业创新创业实践,积累科技创新经验,组建三创理论实践研究室开展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探索;搭建科技创新发展平台是关键,学校为三创师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建立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新创业的资金和场地。

湖北省“十四五”规划重要目标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为了实现这一战略举措,在省内实行“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战略布局,着力构建“光芯屏端网”的新兴产业发展点。职业教育紧紧围绕这一总体经济发展战略,基于融合发展平台发挥各方优势及时调整专业布局,扩大共享、开放、交流机制,完善民生培训服务将有效促进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体现,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促共荣。

四、结语

发挥湖北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重要链接,将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协调统筹推进[9]。高职教育作为提供技术技能人才资源的主力军,通过深化类型教育特征,打造融合发展平台,立足开放共享理念,助力改善民生服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社会科技服务等方式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大动力。

猜你喜欢

职教高职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依法推进河南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高职田径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施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