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学视角下的学分银行特征和建设研究

2021-11-30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分教育资源学习者

吴 舟 韩 露

(浙江开放大学平湖学院,浙江 嘉兴 314200)

一、引言

在新时代环境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人才建设关系到经济发展全局,因此全体公民需要广泛接受教育,学习新的技能,提升自身素质。为了方便公民接收教育,社会需要有一个更加灵活的教育系统,使公民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分银行便是在终身教育理念推动下,以学分制度为基础的,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终身教育管理体系。学分银行通过对公民知识、技能、素质的提升,促进社会人力资本的提升,从而促进就业,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发展迅猛,学术界对于学分银行也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各种角度的分析,研究学分银行的意义不仅在于从理论上解读其本身的运作机制与保障体系,而且更是丰富终身教育理论的重要的实践拓展。本文将研究学分银行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学分银行与经济学之间有许多共通之处,通过研究学分银行具有的经济学特征和经济价值,探讨在经济学视角下如何建设学分银行。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学分银行的特征,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学分银行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构建学分银行的基本框架,也有助于学分银行更加经济、健康地发展。

二、学分银行的经济学特征

在知识经济浪潮中,如何把握学分银行的经济学效益,要以弄清学分银行的经济学特征为突破口,比较学分银行和经济学的内涵并从中找出两者的共通之处。

(一)学分银行里的学习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进行价值的创造、转化和实现

学分银行的学习产品和经济学中的商品之间有3个相似的共通之处:

首先,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劳动产品。在学分银行中,其学习产品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价值。使用价值就是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属性。如衣服满足了人们保暖和美观的需求,食品满足了人们食用的需求,车辆满足了人们出行的需求,电影、书本、音乐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需求。那么学分银行的学习产品同样也能够满足学习者学习的需求,如学历教育课程能满足学习者增长知识的需求,非学历教育课程如养生保健、技能培训、休闲健身等能满足学习者各类技能的提升,或是兴趣爱好的需求。因此,学分银行的学习产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取决于商品的自然属性,还取决于社会对它的需要,即能够被公众承认和接受的程度。学分银行的学习产品其使用价值也取决于社会对它的需要,一个学习资源如果光是做得非常精美,而无法让学习者学到需要的知识,致使没有人去观看它,那么这样的学习资源也是没有使用价值的。

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如生产一件衣服用了3小时的时间。学分银行的学习产品是教育者通过脑力劳动创造的智慧成果,因此它也具有价值。如一门课程需要教育者花费50小时的时间来建设,又需要平台技术人员花费10小时的时间在平台来发布和维护,他们为此付出了脑力劳动,使学习产品具有价值。

其次,商品要满足人类和社会的共同需要。学分银行的学习产品可以满足当前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家庭生活、人文修养、养生保健、技能培训、休闲健身等多种学习资源可供学习者学习,并且学习者可以灵活地选择学习内容、时间和方式,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激发出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带动学习者终身学习的热情, 从而推动全民终身学习,提高市民的素质内涵,同时为社会创造多样性的人才。

再次,商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而是供他人和社会消费。在学分银行中,如果教育者建设了课程资源后,却没有人来观看学习,那么它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也是无法得以实现的。

当然,除了上述3个相似要点外,学分银行的学习产品和商品之间仍是有区别的,商品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通过交换,使其使用价值和价值得以实现。而且学分银行的学习产品有些是免费的,学习者可以在平台上直接获取资源和服务,无须通过交换来实现;也有一些是收费的,学分银行机构为学校提供服务,发生的费用依托学校产生。

商品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学分银行的学习产品是无形的,它包括有供学习者观看的学习视频、收听的学习音频、查阅的学习文本、PPT等学习资源,这些都是属于数字化的资源,不具有实体,而是无形的。除了学习资源外,学分银行为学习者提供在线服务导航、注册、学分认证等服务,也是属于无形的服务。

(二)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对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资源具有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第一原则[1]。因此要对资源进行配置,把有限的、稀缺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资源如果能够得到相对合理的配置,经济效益就能显著提高。要有效利用资源,尽可能耗费最少的资源,生产出社会需要的商品,获取最佳的效益。

教育资源同样也具有稀缺性,在教育师资、教育基础设施、教育经费分配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均衡性。要实现教育公平,就要坚持共享发展,进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发展。

学分银行建设,正是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学分银行中,它可以把各地的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课程超市,这就有效地解决了地区间以及学校间的教育资源参差不齐、良莠不均的问题,使具有优秀教育资源的学校能与薄弱学校进行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的开发质量,让有限的、稀缺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优化再生,从而使资源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对于学习者而言,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获得所需学习资源,减少了在重复、良莠不均的学习资源中挑选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学分银行中,各类教育机构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转换,降低了重复开课、考试的概率,节省了时间成本和教育资源,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具有供需关系

供给和需求是使市场经济运行的力量。在学分银行中,有两条供需关系:一条是学习产品提供者与学分银行,一条是学分银行与学习者[2]。在第一条供需关系中,学习产品提供者为供给方,学分银行为需求方。在第二条供需关系中,学分银行为供给方,学习者为需求方。

(四)客户关系具有重要影响,向学习者提供服务

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没有客户就没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广义的客户定义中,客户可以是普通消费者,可以是其他企业,可以是企业的合作者,也可以是内部客户。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主动与客户建立起某种联系,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客户交互和服务。

学分银行与企业一样,也拥有客户,它的客户是它的服务对象,即学习者。学分银行对学习者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向学习者提供服务。为了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学分银行应建立平台的交互模式,添加并增强学习者的偏好内容导航服务功能,及对个性化课程资源的及时推荐功能,当有符合学习者需求的课程资源时,在网站进行提醒,让学习者能及时了解网站资源的最新动态,从而能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参与学习。

(五)具有银行的基本功能

学分银行借鉴了银行的基本功能,具有存款和汇兑功能等,它存储的货币是一种知识货币,即学分。学分如同货币一样,可以零存整取,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一点一滴累积学分,使学习模式变成一种弹性学习制。当累积到一定的学分后,可实行汇兑功能,将学分汇兑成学历证书或资格证书。在学分银行中可实现“选课制”,采用一种弹性的模式来自主选课,由于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课程,因难度不一,需制定兑换标准,这如同货币的兑换,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外币兑换成人民币或将人民币兑换成外币。学分银行中“汇率”的高低取决于课程的难易程度。

三、学分银行的经济价值

学分银行的实施能够为学习者、教育机构、企业、国家等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经济学的角度下,学分银行可以获得规模教育经济效益,通过规模扩大,调配各机构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从这样几个方面可以获得规模效益,一是教育资源,学分银行内教育资源的利用随规模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的量内,规模的扩大,使成本由更多的机构和学习者来分担,从而降低成本,形成竞争优势。教育资源的研发,也会随着规模扩大而获得更多的研发资金和更强大的研发人才力量,从而降低单位技术成本。

二是在学分银行体系下,教育与培训机构的学习者规模将增加,这将提升教育与培训机构的规模经济,从而降低单位技术成本。同时,由于在学分银行体系下学习者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进行碎片化学习,那么学习者中断学习的可能性也会下降,提升了学习者完成学业的概念,从而教育与培训机构的教育产出和办学效率也随之提高。

三是由于高校,继续教育、职业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成立联盟,将获得规模效益,四者共享学分银行的资源。学分银行通过调配四者的资源,对其进行一体化整合,从而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的目标。

四是通过各层面对学分银行的大规模市场推广,扩大品牌号召力。由于政府、教育机构、学校各层面都在对学分银行进行推广,就降低了推广的成本。

四、经济学角度下,学分银行的建设策略

为进一步推进学分银行建设,要挖掘学分银行的市场价值,围绕学分银行的客户需求,创建满足不同学习者个人利益和满足社会效益的学习资源,建立学分银行联盟,实现成员间的优势互补。

(一)建立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 加强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学分银行作为一个课程超市,最重要的就是其中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就像课程超市里的一件件商品,没有足够的课程资源,学分银行制度便像无米之炊,无法顺利实施。在构建学分银行课程超市时,要考虑不同学校、教育机构间的相互协调,鼓励各高校、教育机构合作互补,实现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

1.教育资源的建立

(1) 以人为本,满足个人利益

在经济学中,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同样的,学分银行的教育资源的建立,也应以人为本,满足学习者的个人利益。应考虑学习对象的实际需要,从人的终身、全面、可持续发展出发来设计开发课程,满足学习者文化、生活、工作、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需求,注重使学习者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培养其继续学习能力。所以在学分银行课程开发上,要选择能刺激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满足学习者的兴趣爱好、提高学习者综合素质、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的课程,并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

在设置学分银行课程时,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分类型地设计不同的学分银行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而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学习者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需要、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学分银行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到这些因素,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做到因人而异。课程超市既应海纳百川,又应有所针对。例如,将学习者按年龄层次分为在校学生、在职成人和老年人。在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为了充实自己,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他们倾向于接受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人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等。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多开设此类课程。在职成人已踏上工作岗位,学习动机主要是为了能更好地掌握与工作有关的技能,增加竞争力,或者是为了获得某种就业资格,如律师资格证等。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采用一些实用性课程,如会计继续教育、计算机操作培训等。此类课程注重实用性,使课程对提高学习者素质和技能有实际作用。老年人则较关心健康问题,随着年龄上涨,身体各方面疾病显现出来,因此可设置一些老年人感兴趣的健康类课程,或一些修身养性的课程等。

(2) 满足社会效益,推动社会发展

学分银行课程要以改造社会生活、满足社会效益为重要目的,即要建立以社会为中心的课程。因此,学分银行课程开发应分析社会背景,关注社会的重点问题,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学分银行资源建设要因地制宜,符合地方特色。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地区差异大,各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也有各自的特点,这就要求学分银行的课程开发应按照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来设计,建立适合本地特征的课程体系。因此,学分银行课程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研究该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风俗等等,立足地区实际,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生活需要开设一些小型、短期的特色专业,推动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2.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学分银行有着庞大的教育资源,虽然内容较为丰富,但丰富并不意味着优化。在学分银行课程开发过程中,这些资源如果没有被科学整合就不能被充分利用。因此,需要深入挖掘、全面整合并充分利用各种学分银行教育资源。可采取对学分银行内的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建立课程资源信息库,并在资源库中将各资源按内容来分门别类。建议设置两大类,一大类是按学历教育来划分,如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文化课程、拓展课程、专业技能等等,学历教育的课程具有知识性、理论性、系统性的特点。另一大类是按非学历教育来划分,非学历教育的资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有明确的非学历学习成果的,如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考试证书、培训证书等学习资源;一类是没有明确的学习成果的,如休闲健身、文学鉴赏等资源。不同类别的学习资源的建设能保证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非学历教育的课程有着闲暇性、实践性、分散性的特点。各类学习资源的设计和建设应该统一,形成一个分类清晰的资源系统,使学生查找方便,适合学生自主化学习。另外,还要加强学分银行课程资源的共享,避免相互封闭和低层次重复建设,大力提倡高校间、地区间进行合作,共建资源和交流互用,改变各自为政和信息孤岛现象,逐步实现资源共享。

(二)建立学分银行联盟,推动规模效益

学分银行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为把规模经济效益更大化,部分学分银行采用结盟的方式,逐渐形成影响力,我们称之为学分银行联盟。通过学分银行联盟能降低合作成本,减少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消耗,通过成员间的优势互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使整体效能达到最大。

1.学分银行联盟的建设路径:纵向和横向

纵向上,要建设好学分银行联盟,涉及社会各个方面,需要政府、学校、第三方机构等多元主体相互协同合作。政府是学分银行联盟的领导核心,政府应结合地区实际情况,以先进的理念引导学分银行建设,包括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建立管理机构、规范运行流程、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等,提高市民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应积极开展学习成果认证,探索新的认证模式,完成社会培训及学习成果的信息采集等相关工作。第三方机构应积极参与、监督学习成果认证工作。

横向上,考量的是学分银行联盟各成员之间的协作关系,各成员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协同科研与教学。目前我国各院校之间因类型不同、教学模式不同、目标诉求不同,存在着割裂分享、信任度不高的问题,这容易导致故步自封,不吸引其他院校优秀的学习成果,不同的院校资源碎片化明显,浪费严重,各类学分银行项目也常常流于形式,停滞不前。[3]

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必须从关系上有所突破,使各个教育主体凭借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参与到学分银行联盟中来。教育主体之间可以有很多合作内容。比如课程建设上,不同院校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财经、理工、政史等等,联盟成员可以针对自身的薄弱学科,跟这类学科有优势的其他成员形成合作,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学分银行联盟将各个成员联系在一起,各成员可以协同教学,协同科研,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等,达到多赢的局面。可以建设一个统一的学分银行在线学习平台,联合进行课程建设,每所院校负责建设自己擅长的学科领域,各院校加强沟通和协商,进行分工协作,建设成果供联盟内所有成员学习使用。推选学分制和选课制度,学习者可以选择所需专业,观看其他院校名师讲堂,共享各类课程资源、图书馆资源等。

2.学分银行联盟的建设关键:学分认证

要使学分银行联盟能够顺利运行,关键是建立完善的学分认证制度。学历教育资源的学分认证方面,学分银行联盟内的各教育机构的资源,学习者可以任意挑选,选修自己需要的课程[4]。这就要求平台内的课程资源都采用一个标准,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可以进行学分认证,在学分银行联盟内存储学分,最后申请学历证书。因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特点,有些专业实践类课程多,有些专业课程难度特别大,一个统一的资源框架,难以照顾到各专业的特殊性。因此,不适宜采取统一的课时要求与考核标准,而应多方考虑,制定不同专业的学分转换标准,建立一个科学的学分认证、折算、兑换体系,明确学分银行折算标准和兑换标准。[5]

非学历教育资源的学分认证方面,学分银行联盟应给学习者建立终身学习的学分档案,学习者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学习者取得的每一个学业成果,都可以记录在学分档案中,其学分不受工作地点、工作单位等变动的影响。同时,因各类学习活动难易不一,应建立学分标准体系,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各类学习活动折算成统一的学分累计在学习账户中,在达到相应专业对应的学分标准之后, 由相关部门进一步进行审批, 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

五、结语

学分银行在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终身教育,促进人力资本红利的转型上起着重要作用,学分银行的构建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研究学分银行的经济学特征和经济价值,可以更好地从经济学角度来促进学分银行的建设,提升其运行效果。通过资源的共享和学分银行联盟的建立,使资源优势互补,联盟成员协作并进,使整体效能达到最大,发挥学分银行真正的作用和价值。

猜你喜欢

学分教育资源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重视城乡教育资源调整 保护农民家庭发展希望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育见未来共创美好——2019未来学校行业年会暨教育资源交流会圆满落幕
学分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