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区基地化训练分类后送问题与思考

2021-11-30李玲玲孙桂艳徐东为

西南军医 2021年2期
关键词:登记簿伤病员伤员

陈 轩,李玲玲,冷 辉,孙桂艳,徐东为

跨区基地化训练是总部试点推广的机动卫勤分队新型训练模式,通过短时间、高强度的模拟卫勤分队“一个过程”战备行动,采用先考后训再考的形式,规范各类机动卫勤分队建设训练标准,提高实际遂行任务能力[1]。着力建设一切为了打仗的集团军后勤医疗部队,聚力推动后勤医疗部队战斗力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分类后送组作为野战医疗队的“排头兵”,其运转效率和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全体医疗队的救治工作。结合本院抽组参加跨区基地化训练考核学习情况,探讨分类后送组在野战医疗队中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与不足。

1 分类后送组存在的相应问题及矛盾

1.1 分类调整哨设置不合理,指挥沟通方式有待改进“一哨三区”是分类后送组基本展开布局,派出分类调整哨是分类后送组的具体任务之一[3]。分类调整哨主要负责指挥相应车辆出入野战医疗队救治区域,协调指导车辆区域停靠,同时负责对空观察、警戒等工作。本次演练中,分类调整哨主要由非医疗专业警卫分队人员担当,因培训时间短,导致相应流程不熟练。在大批量伤员通过过程中出现以下现象:①警戒位置距离野战医疗队过近且不够隐蔽,未起到警戒作用;②不能对车辆伤员进行有效分类停靠,需要分类后送组派出人员进行协助指挥,加大了分类后送组工作难度;③遇到其他单位车辆因需进入分类场时,分类调整哨与指挥组沟通不畅,导致车辆调整区车辆拥挤,增加调度难度,增加了潜在风险。

1.2 卫生勤务知识掌握不足,部分伤员分类不科学随着军队体制编制调整,野战医疗队原有编制人员及队伍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而未来战争特点又对现代卫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3]。因分队成员大多是医疗卫生专业出身,对卫生勤务学知识的掌握不足,对战时军队医院的组织体系、医疗后送体制、战伤救治规则等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够深入[4]。在检伤分类过程中,面对现代战争复杂条件以及高强度的工作下所带来的的巨大心理压力,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最准确地判断出伤情,进行最快速的检伤分类,延缓了整体救治流程。面对可能需要紧急处理的伤病员,方法上更多的求稳,而未选取最简洁有效的治疗策略。

1.3 分类后送流程繁杂,伤员通过不够高效 当大批量伤员到达时,分类后送组组长首先进行预分类。但受分类场地大小的限制、分类后送组人员编制数目固定以及多批次伤员流的冲击,导致大量伤病员同一时间集中在分类场。并且担架员多为临时抽组,培训时间短,执行指令慢。以上原因均导致了伤病员流转缓慢。同时在检伤分类过程中常规对伤员进行腕式血压计测量血压,额式体温枪测量体温,完善填写纸质伤票以及进行伤病员登记簿相应的信息统计均增加了检伤分类时间,减缓了转运伤员的效率。而在检伤分类时,取用军医背囊内相应物品时,存在反复开关、背卸等情况;手忙脚乱时军医背囊内物品遗落、损坏等情况时常发生,浪费了宝贵的抢救时间[5]。本次演练中,为了更真实的模仿战时环境,前接与后送没有明显的时间间隔,当第三批伤员还未分类完毕时,组室已发出了后送请求,此时分类组人员不足的情况凸显,既要忙于检伤分类,又要疲于应付伤员后送,需分类伤员和需后送伤员交织一起,制约了伤员救治的时效性。

1.4 伤员登统计工作复杂,伤员流信息掌握不及时登统计工作作为分类后送组的任务之一,其内容是救治情况分析的基础资料,也是战中卫勤报表和战后综合统计的依据[6]。而此次演练中使用2007 年制式“战时伤病员登记簿”存在记录复杂、书写繁琐、容易毁坏、耗时较长等局限性,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伤员救治的效率[7]。文字登记潦草等客观方面对于分类后送组查询伤员及数据统计也增加了难度。另外由于野战医疗资源更新相对较慢,信息化程度不高,都成了制约伤病员检伤分类的短板。

2 提升分类后送组检伤分类效率的做法

2.1 优化编配及设置,提升分类后送组伤员通过效率 基于“一专多能”原则进行人员抽组编配与训练,在优化流程及格局设置的基础上,放宽抽组条件,灵活加强人员[8]。

2.1.1 科学进行人员抽组与编配 以分类后送组成员为主体,在大批量伤员到达时,由分类后送组组长统一组织筹划。组长由具有较强协调指挥能力的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担任,其余医护人员均有在急诊科工作的经历,具有一定的全科能力。抽组人员以外科医护为主,共同参与训练。结合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以及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分类后送组标准化救治流程,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同时熟记战伤救治规则,反复演练战救技术。为减少组员间的磨合时间,提高组员之间的默契程度,本分类后送组采取一医一护固定搭配模式。

2.1.2 优化分类后送流程 常有的分类方法有收容分类、救治分类和后送分类[9]。王强等[3]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前接分类。为了减少分类场分类压力及伤员救治顺序辨别难度,本组在前接伤员时使用伤员救治优先顺序伤标贴于伤员左胸前,颜色鲜明,便于识别。在分类场检伤时可快速找到病情危重的伤员。同时本组采用腕式血压计测量的传统方法与手触动脉法评估血压相结合,如可触及桡动脉、桡动脉触及不到时,触及股动脉及仅可触及颈动脉搏动,则收缩压分别估计为80 mmHg、70 mmHg、60 mmHg。体温测量以手感为主,必要时采用额式体温枪快速测量,能够尽量节省时间,显著加快伤员通过效率。通过进行反复的标准化伤员和模拟人系统的训练,不仅强化了本组人员的战救意识,提高了战救水平;同时也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发现不足,补足短板。

2.1.3 合理利用地域,规范物品放置 在演训中配置一个检伤分类包,根据组员职责及小组搭配,最优化放置演训中各阶段常用到的物品,避免反复开关、背卸军医背囊带来的不便。同时检伤分类时,将军医背囊及急救装备放置于担架伤员区,便于必要时拿取和节省组员体力。同时针对后送与分类伤员易混杂,影响救治组伤员周转率及救治效率的情况,我组直接通过伤员左胸前救治优先顺序伤标区别,进行检伤分类,并将需紧急处置伤员放置靠近手术室及抗休克室附近。同时加强人员配置,优先进行需紧急处置伤病员的分检,加快病人流转,提高救治效率。当受领到后送任务并经军医评估符合后送指标后,将伤病员按照后送等级及后送运输方式等情况进行区分。如若伤员病情稳定或者伤情较轻,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伤员暂时转运至轻伤室或分类帐篷观察,使更多伤员得到更及时的救治。

2.2 强化战场意识,提升技能水平 结合演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单位的实际情况,本组按照理论结合实操、分组结合整体、分段结合连贯、技能结合战术、研练结合考核的方法进行强化提高训练。共区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训练、分组训练、连贯演练、模拟强化6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后对本阶段训练内容进行阶段考核验收。本组根据组室任务,不断优化检伤分类流程,不断讨论,总结,应用,将每一阶段基础夯实,切实强化实战为引导,打牢姓军为战的根基。

2.3 改良战伤登记簿,动态追踪伤员信息 针对制式战伤登记簿记录复杂、书写繁琐、耗时较长等局限性,根据我军制式伤票内容及样式,改良制作战伤登记簿。本组自制改良版登记簿便于携带,内容排版分明,以数字及打勾代替纯文字记录模式,使用简单,易于辨认。在演训前各分类小组确定使用编号范围,按伤员批次更换编号,检伤分类时对伤员进行编号,区分伤员登记所属分类小组,便于溯源及查找。在每批次分类完毕后,将伤员编号写在磁扣上置于白板相应区域,加快了演训中数据统计及查寻速度。

3 小 结

卫勤跨区基地化训练作为一种全新的高强度的实战模式,其内容紧贴使命课题,紧靠真抓实干,紧盯战场真实环境。如何在未来战场上打赢现代化信息战争,卫勤保障至关重要。分类后送组在其中更是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本文着重探讨了分类后送组在新型模式下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又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只有不断通过提升救治理念、技术创新、装备升级、成果转化等一系列措施,才能让分类后送组更好的适应实战需求,真正发挥出卫勤“排头兵”的作用。

猜你喜欢

登记簿伤病员伤员
无人机伤病员后送在未来灾害救援中的应用前景
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急救流程优化仿真研究
抵押权是否有存续期间
有证无登记簿如何处理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惠爱医院
不动产登记簿证首度曝光 2015年3月1日全面启用
红色地都
蓝色生命线
蓝色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