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瓷历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探析*

2021-11-30蔡定益

大众文艺 2021年21期
关键词:瓷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景德镇

蔡定益

(景德镇陶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景德镇 33340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本人任教于江西景德镇的一所高校,景德镇以陶瓷历史文化著称,现就陶瓷历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做一探析。

一、陶瓷历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可资利用的资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的最新版本是2021年版,主要叙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2021年的历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辛探索并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中国陶瓷历史文化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有一定的契合度,可以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作为可资利用的资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古代陶瓷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和科技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四大发明举世闻名,陶瓷亦是中国古代的重大科技成就。早在东汉年间,越窑就已烧造出成熟的青瓷,而西方国家晚到18世纪才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明清两代,景德镇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瓷业中心,生产出大量精美绝伦的瓷器,其中御窑生产的瓷器质量更是登峰造极,景德镇瓷器被形容为“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不但大量行销国内,还畅销世界。乾隆五十八(1793年)年乾隆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觔,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乾隆帝的话语虽然显得妄自尊大,但西方各国渴盼中国优质的瓷器也确是实情。中国古代陶瓷历史文化的内容可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有关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并为进入近代中国瓷业衰落深感痛惜。

2.近代陶瓷历史文化

进入近代,到19世纪中叶,中国瓷业以景德镇为代表,开始逐渐陷入困境,日益衰落。景德镇瓷业衰落的原因,既有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也有封建主义的摧残掠夺。咸丰八年(1858年),根据《天津条约》的规定,西方列强的洋货进入内地仅需缴纳子口税,而不必再缴纳任何捐、税,贩卖洋货的中国商人也享受子口税的保护,从而使海关失去了保护民族工业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洋瓷以价格优势开始对景德镇瓷业产生很大冲击。景德镇瓷业所受更大打击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根据《马关条约》,西方列强可在中国直接投资设厂,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上升到资本输出阶段。西方列强设立的瓷厂采用机器大生产,使用较为先进的技术,资金充裕,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景德镇瓷业很难与之竞争。景德镇瓷业衰落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封建官府的盘剥和掠夺。官府与列强相勾结,给予外国工厂和洋货种种特权,排挤了本国产品。再就是重税盘剥,关卡捐税和敲诈勒索层出不穷。清末实业家张謇曾言:“厘捐病民也……过捐卡而不思叛其上者,非人情”。面对景德镇瓷业的困境,清末康特璋经办了江西瓷业公司,民国时期的1934、1935年杜重远主持了瓷业改良,但最后归于失败。这些内容可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关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教学,使学生认清近代中国经济衰败的原因。

3.新中国陶瓷历史文化

1949年4月29日景德镇解放,千年瓷都得到新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景德镇由生产日用瓷、陈设瓷为主的旧式古老城市,向能生产多种瓷器产品、有较完善的陶瓷工业体系的现代化瓷业城市发展。截止到1990年职工数已增至7.23万人,是1949年的5.9倍,陶瓷产量和品种不断增加。制瓷工艺不断进步,原料的开采、加工、精制,有史以来一直靠手工进行,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实现了机械化。2019年,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在景德镇设立“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该试验区的主要任务是加强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推动陶瓷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发展陶瓷文化旅游业以及提升陶瓷文化交流合作水平等。另外,新中国成立后,许多瓷器上出现有关工农兵、党和国家领袖人物、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等有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纹饰,也出现许多有关的陶瓷雕塑。这些内容可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和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教学。

二、陶瓷历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依据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既是高校的思政课,性质上又是历史课,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已经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接触和学习,部分学生认为是重复学习,或多或少有一定抵触心理。而景德镇高校的学生大多来自景德镇以及周边,有的学生的专业为陶瓷材料、陶瓷美术等与陶瓷相关的专业,对陶瓷有相当的兴趣。将陶瓷历史文化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与自身的兴奋点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中的内容大多为全国性、全局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学生容易有陌生感、距离感,不易产生兴趣。将陶瓷历史文化引入,相当一部分学生有亲切感、熟悉感,人的认识规律往往是由近及远,更易形成兴趣。陶瓷历史文化虽然只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小的组成部分,是大历史的一个局部,但通过微观可以观察宏观,通过局部可以分析整体,起到管中窥豹、以小见大的作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景德镇虽然只是中国的一个小城市,但可以反映中国近现代史的方方面面,可以感受到中国历史的脉动。将陶瓷历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有利于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景德镇有瓷都的称号,陶瓷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将之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十分有利于实践教学。对景德镇高校的学生而言,在景德镇本地实践,在空间、时间、经费以及物力等方面都有很大便利。学生的实践形式可多样化,可以组织参观陶瓷博物馆、瓷窑遗址、现代瓷厂、陶瓷集市以及与陶瓷相关的街市村落等,可以组织对老工人、老干部、老艺术家以及某些老居民进行访谈,可以组织在课堂上就有关陶瓷历史文化的主题进行讨论、辩论以及演讲等,可以组织美术专业学生就陶瓷历史文化进行艺术创作。如果实践要取得更佳效果,还可以组织学生撰写有关陶瓷历史文化的调研报告,可参考的题目有:清末御窑厂调研、洪宪瓷调研、近代景德镇街市的变迁调研、杜重远与景德镇调研、太平窑民俗活动调研、十大瓷厂调研、景德镇陶瓷大学校史调研、景德镇瓷业在市场经济下的困惑与展望、“景漂”调研、景德镇瓷业“大师”调研以及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调研等。

三、陶瓷历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注意事项

1.必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目标主要是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达到对国史、国情的了解,领会历史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对改革开放的选择。将陶瓷历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务必注意有关内容必须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偏离。要注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陶瓷美术是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绝不能上成美术课。

2.要注意内容的取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应以教材为本,目前全国统一采用的通用教材是由教育部统一组织专家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版本。陶瓷历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内容应是对教材的补充、配合乃至增强,而非疏离甚至背离。陶瓷历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是为了教材内容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提高教学效果,而非对教材怀疑甚至否定。决不允许脱离教材另搞一套,更不能天马行空、不着边际。

猜你喜欢

瓷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景德镇
景德镇陶溪川酒店凯悦臻选
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基于制度和社会价值的视角分析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2017“小猕猴欢乐行—景德镇陶瓷文化之旅”
明清瓷业宗教信仰下的民俗体育文化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