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室内吊顶装修施工工艺研究
2021-11-29史志云
史志云
(上海璟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1900)
引言
现代公共建筑空间变化朝着多维度的变化而发展,吊顶空间的高度也越来越高,吊顶内的设备数量显著增加。对于大空间和概况度的室内吊顶工程而言,顶棚施工是施工质量的主要体现,室内吊顶施工的整体水平和顶棚施工密切相关。本次研究也将基于高品质和高效率的要求探索室内吊顶的工艺选择。
一、室内吊顶施工工艺
吊顶的设计是为了弥补建筑结构不足的问题,因为建筑室内层高过高会让空间过于空旷,因此可以使用吊顶来合理降低高度,利用视觉误差调节室内空间感,提升室内设计的美感。在室内吊顶施工的准备当中,需要结合装饰要求设计出具体的组装要求,然后展开施工放线,根据放线结果绘制综合平面图,用于科学规划不同的功能布局。例如龙骨的布置就应该按照室内大厅的面积做好计算,并将所有购买的材料和准备工艺进行提前规划,之后再展开各个区域的安装。
(一)吊筋安装
在确定所有的吊点之后就可以进行吊筋安装,按照现场施工环境的变化,可以选择不同的安装方式,例如凝固安装或焊接安装。对于目前常见的现浇楼板结构来说,在没有预埋件的前提下可以先采用射钉的方法预埋膨胀螺栓,然后计算出吊筋安装的所需长度。对于下端要套螺纹的施工工艺,则应配备好螺母满足长度调节要求。
(二)龙骨安装
龙骨安装要先进行边龙骨安装,固定边龙骨的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墙体的类型来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当前常见的剪力墙墙体可采取顶固在预埋木模之内,也可以利用射钉的方法进行固定,且钉距控制在1000mm 左右。如果是砖砌体建筑则直接将边龙骨固定在预埋件上即可[1]。
在主龙骨安装环节,主龙骨和吊挂件连接在吊筋上,然后固定好螺母并进行平直调整。可以先使用正方块钉上圆钉卡住龙骨展开临时固定,并且在顶面拉出十字线、对角线后调平,直至主龙骨可以被调节在同一平面之上。对于一些面积较大的建筑室内设计,调平过程当中还要保障主龙骨中间区域有略微的起拱。
中龙骨安装与主龙骨保持垂直,且小龙骨中距计算时要考虑到面板安装时的性质,密缝、离缝在安装环节的技术要求有所差异。
横撑龙骨安装时与中龙骨保持垂直,安装区域为吊顶罩拼缝区域。
总体来看,骨架的规划要以维持室内吊顶龙骨的整体性为基本要求,在没有应力影响时可考虑安装纸面石膏板。室内整体设计要满足防火标准且施工阶段的吊筋要采取防腐措施。另外需注意的是主要的电器不可设置在吊顶施工的龙骨部位。
(三)顶棚施工
顶棚抹灰在施工时应该和外墙面保持相同的工艺标准,按照弹水平线——洒水——刷结合层——抹面灰的顺序进行。石膏版面基层处理以纸面胶带贴缝后用石膏腻子抹平,某些有特殊要求的缝隙和接缝按照设计制定的要求来处理。
室内较大的涂装面缝隙平整之后使用工具刮乳胶腻子,所有的收缩裂缝和砂眼都要均匀地刮,保障线角棱的平衡程度。腻子干结之后用砂纸裹住小木板打磨高低不平区域,但要保护棱角,之后将所有打磨残渣打扫干净。在第二遍满刮腻子时和第一遍的工艺保持相同,但此时的腻子需要和前一遍腻子的刮抹方向保持垂直,直至打磨平整光滑为止[2]。
在涂料涂刷之前清理基层,然后使用排笔从上至下地进行涂刷,先边线,后棱角,最后小面和大面,阴角处不得有残余涂料,阳角处不得有裹棱。如果一次涂刷不能到底可采取多层次作业方法再互相配合,且独立面每次应用同一种涂料。第一遍涂料干透后检查是否有损伤现象,如有缺陷要局部复涂,并且用牛角刮抹。所有腻子干透后使用细砂纸打磨,不得将漆膜磨穿。
第三遍涂料利用喷枪进行喷涂,从一头朝着另一头移动直至不显眼处收刷,整个喷涂过程当中,墙面采用报纸遮盖严实避免出现污染,且整个喷涂面要光滑和细腻无泛色问题。
(四)灯具安装
灯具安装过程当中,对于某些室内吊顶要求较高的区域会选择吸顶灯,在安装时要考虑到龙骨的承载力,因此可以在线从楼板底面深处支撑金属架进行连接后再进行安装,特别是某些较大的灯具可以在安装部位的龙骨区域进行补强,然后设置斜撑作方开口、圆开口作为灯具连接点。灯具与吊筋连接时埋筋位置应保持准确,此时可以让灯具上支撑区域附加龙骨,下部和吊筋连接[3]。对于大规模的吊灯安装时,如果吊顶不大可以考虑在补强龙骨上安装,组合吊灯则要一边组合一边安装,吊杆和龙骨连接区域使用吊定在龙骨之上。需注意的是如果要在同一顶面设置多个吊灯,那么不仅要考虑到位置和长短关系,还可以以龙骨为基准对吊灯的高低、位置等做出调节。导线进入灯具区域的绝缘保护要适当地留存余量,螺栓连接时同一端子上的导线小于两根。
二、大空间吊顶支撑设计
在现代设计当中大型公共空间建筑装饰工程的作用非常突出,而吊顶在整个装饰工程当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如果要进行大空间的吊顶支撑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吊顶体系、加强反支撑体系、型钢转换体系等,按照《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相关要求,如果吊杆长度在1.5m 以上时,则要设计反支撑,目前吊顶的普遍做法都是吊顶高度在1.5m以上时加设反支撑,吊顶高度3m 以上时则加设转换支撑。实际的工程应用环节如果吊顶安装固定点跨度较大,则先设置型钢转换层结构再将吊杆安装在转换层之上形成支撑最后展开吊顶。上部吊杆长度较大还应考虑荷载大小,吊顶支撑下部吊杆则是为了方便安装选择全丝吊筋,并为了提升稳定性选择增加直径。在实际工程当中选择的不同面层材料、装饰面板差异等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竖向荷载与吊杆荷载。吊顶四周和结构的连接区域还应设置局部的构造加强处理。工程实践环节的吊顶支撑体系可能会出现钢结构失稳损坏、反支撑下部吊筋失稳破坏等问题,而这些内容也是当前工程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这些影响因素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室内最大风荷载、面层材料选择、吊顶支撑高度等也应被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并且对某些具体参数展开研究评估主导影响因素。
在工艺选型层面,大空间吊顶支撑的工艺流程包括支撑结构设计——反支撑——测量放线——吊顶施工四个步骤,其中测量放线是关键技术内容,需严格审核原始依据与设计图纸,包括现场测量的起始点位与相关数据内容等,测量之后要及时地做好记号并保护。现场测量放线实施的核心内容在于对尺寸数据的高精度要求,在出现误差之后要及时地做出调整。
另外钢骨架的安装先要做好角码固定和焊接,然后进行网格焊接和焊点防锈处理。如果原结构层是网架结构,那么可以结合网架的可利用固定点位置来对支撑固定点进行调节,最终选择钢板焊接等方法展开固定。需注意的是在平面角钢焊接环节,要给轻钢龙骨、罩面板留有一定的安装余量,且相邻横向角钢间距不可超过吊筋间距允许的范围(900-1200mm)。总体来看钢网架结构的转换固定点按照工程要求确定后,竖向角钢和横角钢网格连接选择钢板焊接方案。对于支撑体系的选择则要先确定设计荷载,以风环境模拟方法确定室内风压后再计算吊顶支撑体系设计自重以得出设计参数量,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可以让工程人员借助有限元模拟的方式对方案进行评估,再综合工期、施工条件等确定最终的设置方案,满足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相关技术标准。
三、结语
在当前的建筑室内装饰工程当中采取精确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意义明显,而吊顶工程和顶棚工程本身也是室内装潢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施工质量,需要采取科学的设计和精密的组织方案,辅以严格的技术措施提供保障和支持。在今后的工程实践环节,相关人员应不断强化基础要求,为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