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阅读推广中馆员数字素养的认知与提升研究
2021-11-29梁荣荣
梁荣荣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国桢图书馆,陕西 榆林 719200)
引言
数字化时代,每个行业的职业门槛都越来越高,作为图书馆馆员,他们不仅要具备图书馆服务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数字意识,能结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给读者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优秀的服务。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越来越多,数字化服务也成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种背景下,提升图书馆馆员的数字素养和信息服务能力,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很多图书馆馆员的信息化意识不强、数字化能力较弱,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可以建立持续性信息素养培养机制,将信息素养培养纳入图书馆馆员的日常培训与考核体系中,不断提高馆员的数字素养和信息意识,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一、提升图书馆数字素养的必要性
数字素养又可以被称为信息素养,数字素养是一个比较广泛的综合性概念,在不同时期的定义不相同。当前的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在信息化时代,提升职员的信息化能力成为关键。以图书馆为例,图书馆是给人们提供图书资源、信息资源的场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让图书馆的服务变得更加简便,馆员是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力量,信息化时代要求馆员必须要具备数字素养,而且数字素养对于馆员的服务能力有很大影响。具有良好数字素养的馆员队伍,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核心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目前图书馆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让图书馆的服务不受时空限制,这一变化也要求图书馆馆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
二、图书馆馆员的数字素养内涵
(一)馆员应该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
信息化时代,信息是最重要的资源,掌握越多的信息和数据,对行业的发展也越有利。以图书馆的发展为例,图书馆本身就是一个信息集散地,图书馆中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和图书文献资源,如果充分利用这些图书文献资源,是考验馆员综合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参数。一些具有较强、较敏锐的信息意识的馆员,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更多有用的信息,并且将信息用于读者服务工作中。读者喜欢什么样的图书,对什么样的信息感兴趣,如何给读者提供参考咨询服务,这些都是图书馆馆员要提前考虑的问题,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才能真正做好读者服务工作[1]。
(二)具备广泛的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人们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中所获取的信息的积累综合,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比如传统的文化素养、信息基本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外语能力等,都是信息知识的体现。图书馆馆员的职能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掌握图书情报工作技能、文献学方面的知识,还应该要涉猎其他不同的领域的知识,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从而能够从图书馆的知识信息库中挑选出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从而将这些信息应用到相应的领域,给读者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三)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指的是运用信息技术、信息工具来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比如信息的检索、信息分析预测等,这些都是利用信息的过程。一个图书馆的馆员应该要具备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设备对信息进行检索、搜集和加工,形成全面、完整的信息知识。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要求馆员必须要不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而且越来越多的读者具有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为了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必须要对馆员的信息处理能力进行培养,才能符合图书馆的发展要求。
(四)具有信息道德
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传播越来越迅速,网络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如何对信息利用过程进行约束,确保网络环境更健康,是信息化时代的一个重要任务。信息道德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概念,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和传播利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道德意识,对积极正面的信息进行利用,杜绝各种消极、负面、暴力信息。公共图书馆的馆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信息道德意识,在利用信息的时候,遵循科学、积极、合法的基本原则,遵守信息道德规范。
三、提升图书馆馆员数字素养认知的方法和途径
公共图书馆是信息的存储和传输中心,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体现在很多方面,不断提升图书馆馆员的数字素养和信息能力,才能更迅速地从海量信息中获取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资源,从而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知识服务。
(一)加强宣传,提高馆员对数字素养的认识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随着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也越来越迅速,很多图书馆都已经具备数字化服务平台,馆员作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联系的纽带,必须要具备数字意识和信息意识。这种信息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工作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培养起来的,需要长期引导和宣传教育,使馆员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图书馆内部可以加强宣传,对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服务理念、服务要求等进行讲解,让馆员不断更新自身的理念,与时俱进,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更加重视信息化技术、信息资源的应用[2]。
(二)定期开展培训教育课程
培训教育是帮助馆员形成信息意识和提升数字素养的关键,建立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对馆员开展有规律的培训教育,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馆员的数字素养。一方面,图书馆应该重视馆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为他们搭建良好的培训教育平台,创造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可以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对图书馆馆员的基本信息素养进行测试,再实行阶梯性培训,让数字素养的培育工作贯穿到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业务中,真正提高馆员的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和信息知识。另一方面,要设置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馆员进行培训之后,必须要检验培训成果,对于参加培训课程的人员,可以在结业的时候进行测试,并且要多观察馆员在日常工作中的情况,以日常工作情况作为量化馆员数字素养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将数字素养融入日常工作中,从馆员的信息意识程度、掌握信息知识量、信息处理能力、信息道德水平等方面进行考核与评价,再根据考核的结果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者处罚,例如将考核结果与馆员的职业晋升挂钩联系起来,以此激发馆员的学习热情,促使馆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图书馆馆员进行考核与激励时,应该要根据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来设置考核与激励标准,不能一刀切,对于不同的岗位,其职业要求不相同,制定不同的培训策略和激励机制,能够让培训工作变得更有针对性,也能将培训工作逐渐常态化,全面提升图书馆馆员的数字素养。
(三)培养良好的图书馆职业精神
作为优秀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开展图书阅读推广时,必须要具备职业精神,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很多人对图书馆馆员的工作认识不够,觉得馆员的工作就是简单的图书借阅管理、图书整理等等,新时期,图书馆员的工作内容变得更加复杂,越来越多的读者需要图书信息服务,作为馆员,必须要具备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创新自己的服务理念,对图书馆馆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进行深入钻研,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培养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服务精神,营造更加舒适的图书馆氛围,吸引读者,达到阅读推广的目的。
(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图书馆的转型发展,对单位成员结构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前,图书馆的辅助性岗位越来越少,需求更多的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岗位,这就意味着图书馆需要更多复合型人才,馆员如果缺乏学习理念,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做到多学多做,则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也很难适应岗位的需求。所以,图书馆的馆员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将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当作日常的工作任务一般,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精通图书馆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点[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也日益呈现宽泛化、多样化、专业化等特征,这就对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阅读推广以及日常工作中,图书馆馆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主动融入信息化时代,不断学习,树立信息化意识,才能真正提高读者服务质量,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