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29史婷婷
史婷婷
(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在目前的国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开展汉语教学的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在全世界不断地被建立。在泰国学习汉语的热潮下,笔者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赴泰国任教一年。在任教期间笔者发现大多数外国人受刻板印象的影响,认为“汉语语言系统复杂”“汉语知识难学”。因此,如何降低汉语知识难度,增强汉语课堂的趣味性,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是对外汉语教学需解决的一大难题。而游戏教学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建立课堂趣味性的方法,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其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体验汉语学习的乐趣。
一、游戏教学法运用的必要性
(一)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来看,大多数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由于其学校缺少学习环境,学生词汇量匮乏,无法用汉语进行简单表达,导致学生对单纯的汉语知识学习兴趣欠缺,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但大多数学生都比较热情;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积极踊跃的主动参与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喜欢手工、画画、话剧等富有挑战性、创新性的活动。可见,依靠单纯的汉语知识教学,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融合中国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必要之举。
(二)从汉语的课程性质来说,在大多数国家,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的建立,华人华侨开设的华语学校会优先选择经济发达的地区。这类学校,有着本土汉语教师和经验丰富的中国汉语教师;汉语也会被设定为必修科目;其学生不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汉语课程的要求,还需定期参加严格的汉语水平考核。然而,在经济不发达的城市,汉语教学的现状却十分糟糕。在为数不多开设了汉语课程的民办学校里,汉语课也只相当于兴趣课。课时极其少,教学设备缺乏,无汉语教材,甚至没有本土汉语教师,而只能依靠汉语教师志愿者来教授学生中文。可见,单纯的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知识的教学并非这类学校汉语教学的重点。如何能够使学生对中文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是首要任务。而游戏教学法恰好能够满足这一要求。游戏教学法的首要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主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强调学生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认为学生只有体会到学习乐趣,才能够产生学习动力。
(三)从游戏的效果来看,游戏教学法的形式多样,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如制作游戏道具的游戏,能够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抢答游戏的节奏能够锻炼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与记忆能力;分组参与游戏的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结合作能力。游戏教学法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汉语知识。
二、游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中的运用
(一)游戏教学法在语音教学中的运用
大多汉语教师对于声母、韵母的教学一般会采用使学生重复读、反复写这样强化且枯燥的教学方法。学生一开始因接触到新知识感到新奇,会积极配合教师练习。但在重复的操练后,学生会出现因疲惫拒绝练习,甚至对练习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消磨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无法产生学习效果,也达不到语音教学的目标。因此,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知识体系,情感体验等方面的特点,转变教学方式是语音教学的重中之重。
如一、二年级采用以听为主的“听声传话”和以拼为主的“拍苍蝇”游戏;为锻炼三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采用以简单句子操练为主的“连连看”游戏。
下面以“连连看”游戏为例。在学习过快乐汉语第一课《你好》的基础上,学生分小组参与游戏。在黑板上划出与小组数等同的区域,在每块区域中用磁铁粘贴拼音和词汇卡片;在保证难易程度同等的前提下,各区域内粘贴的拼音与词汇的内容可随机排列。在游戏时间内各小组需找到相对应的拼音与词汇卡片,能够迅速连线并发出正确读音的小组获得一颗贴纸,能够说出完整句子的小组再得一颗贴纸。游戏结束后,累计贴纸最多的小组获胜,教师给予获胜小组成员奖励。
此游戏提高了学生运用语音知识的能力,不仅为词汇、语法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语音基础,还为交际提供了准确的语音。
在游戏结束后,根据学生在游戏中对《你好》词汇拼音的反馈情况,带领学生读“你好”“我”“很”等词汇的声母、韵母。要求学生对记忆不熟练的词汇多加练习,并让学生书写这些词汇的拼音与汉字。
在课堂结束前,根据学生的发音问题老师需采取针对性的纠正措施。[4]声调发音错误的,教师可以通话声调手势法来为其区分;声母混淆发音的,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进行不同声母对比发音,来帮助学生辨别正确的声母发音;对个别读音发不出的学生,教师需进行单独纠音。在纠音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夸大发音,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发某个音时的嘴型,以便他们模仿发音。
(二)游戏教学法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来说,积累大量的汉语词汇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词汇量的多少决定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其在交际时能够运用多少有效的内容。因此,在确保语音正确和词汇量的前提下,词汇教学能够采用的游戏教学法也有很多。如“看图说话”“击鼓传花”“007之祸及邻居”等。
下面以“击鼓传花”为例来说明游戏在词汇教学中需要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使词汇重现,强化学生对词汇的记忆。
学习过新课“教室物品”后,教师打印图片。图片上只有“桌子”“椅子”“黑板”等教室物品,而没有标注拼音与汉字。在进行游戏时,首先拿到图片的学生需要在老师“敲击”黑板时,进行“传花”。要求学生把手中的图片传递出去。在老师“敲击”黑板停止时,拿到图片的学生需站起来说出图片上教室物品的名字并写出汉字。此游戏能够通过图片提示学生,使学生把图片与教室实物结合起来记忆。由老师来控制“击鼓”不仅可以避免课堂混乱,还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游戏效果的最大化,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在游戏运用于词汇教学时,老师需课前根据在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上课表现情况等因素,适当调整游戏形式、难易程度,以及进行时间的长短等。因为游戏内容过难或过易、游戏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学生的汉语学习。游戏过难,进行时间过长会导致学生困倦,产生抵触情绪;而游戏过易、时间过短不仅达不到游戏效果,还会使学生无法从游戏中抽离,投入之后的学习中。
(三)游戏教学法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刘珣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第365页中提到“语法教学是对目的语的词组、句子以及话语的组织规律的教学,用以指导言语技能训练并培养正确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1]。多数学生在进行了汉语语音、词汇的学习后,强烈表现出想要使用汉语进行交流。这时需要汉语教师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设交际场景,使学生主动运用汉语知识进行交流。
以“模拟交际场景”为例。在学习过《你叫什么名字》之后,给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在PPT上展示场景图片,使两位学生为搭档进行练习。练习时间结束后,使图片上的对话内容消失,每组需有两名学生进行对话模拟,并在黑板上写出其在模拟过程中所使用的句子,即“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某某”。这种模拟交际场景的游戏,可以引导学生调动已学习过的汉语语音和词汇知识。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为学生纠错,使学生意识到在使用汉语交流时必须要遵循的要求与规律,从而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四)游戏教学法在汉字教学中的运用
汉字是方块字。对于通用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学生来说一般形式下的汉字教学是比较枯燥的过程,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提不起书写汉字的兴趣。在泰任教时发现,系统讲解汉字的书写笔顺后,泰国学生在写汉字时仍无从起笔,其第一习惯仍是用笔来画,而不是一笔一画。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就无法再次运用一般的教学方法来教授学生书写汉字。众所周知,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大多数学生都对中国文化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汉字教学中,可以采用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方式,使学生体验使用中国传统书写工具——毛笔来写汉字。
在学生书写汉字前,使其观看用毛笔写汉字的视频,达到初步了解使用毛笔写汉字时的要求。之后,由老师在黑板上演示所要写的汉字的笔顺。由老师喊开始,学生开始书写。游戏结束时,每位学生把写好的汉字交上来。在每张汉字不显示学生姓名的前提下,由全体学生投票,投选出既漂亮又工整的汉字。
陈鹤琴先生指出“要发展儿童活泼的精神非让儿童游戏不可,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2]。而这种“毛笔写汉字”的课堂教学方式富有游戏色彩,能够激发学生书写汉字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在书写汉字笔顺的过程中真切地体会汉字的构造,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对于汉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结语
在汉语课堂中采用游戏教学时,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愉悦度要比没有采用时高出很多。可见,游戏教学法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其在帮助汉语教师有效实施教学的同时,给学生以快乐的享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汉语知识的难度,锻炼和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3]但游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而不能被当作教学模式过度地推广和采用,以免学生过度热情,把注意力集中在游戏形式上而不是游戏内容汉语知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