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创设适合农村孩子的幼儿园环境

2021-11-29魏宏亮

山西青年 2021年4期
关键词:乡土创设环境

魏宏亮

(陇南市西和县西高山镇成集村幼儿园,甘肃 西和 742100)

环境就是课程,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就是幼儿的教科书和良师,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做法之一就是创设良好的环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农村幼儿园应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按照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也可以做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1]由此可见,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不是硬性规定的、狭隘的,而是变化的、广泛的,儿童的生活、社会生活、人类已经形成的知识领域、各种自然现象,均可以成为幼儿课程的内容。[2]所以,幼儿园课程与环境,就具有一体性。课程资源所及,就是环境创设素材之所及。农村幼儿园就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扬农村之长,避农村之短,以农村幼儿生活出发,从环境就是课程资源的角度探寻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素材,立足农村大地,创设适合农村孩子的园所环境。下文就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展开论述。

一、立足于科学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先生指出幼稚园的三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3]同时从当时中国国情出发,主张创办适合国情的幼儿园,建设省钱的幼儿园和平民的幼儿园。这一思想,对当前的农村幼儿园仍然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作为农村幼儿教师,就应该协同幼儿家长,从农村幼儿生活实际出发,以具体的、现实的幼儿的经验为基点,对幼儿课程做再调整,选择贴近本班幼儿生活实际的、适宜的课程内容,让幼儿从熟悉的农村生活实际中迁移、获得成长所需的核心经验。切忌从成人的眼光出发,使幼儿教育小学化,强制幼儿学习远离生活,不符合幼儿教育发展规律的成人眼里认为重要的小学化的知识内容。[4]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我们承认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农村幼儿,就生活在农村的环境中。过着与大自然、乡土资源朝夕相处、亲密接触的生活。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原则之六“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指出:“四季的各种蔬菜、新鲜的鱼虾、种种不同的生物,就是鲜活的标本,都可以做儿童的好教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是活知识,是‘活教育’。小孩子看了一定很高兴,做起来一定很快乐,所得到的知识很丰富,所得到的观念很正确。”“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两只手去缜密地研究。”农村的环境,蕴藏着得天独厚的乡土教育资源。

二、立足于教师的教育观察

立足农村,创设适合农村孩子的幼儿园环境,就要不断地研究农村幼儿,而教育观察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5]

观察幼儿,首先观察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神情、体态,神情、体态是内心活动、实际发展水平的外在体现,神情体态的变化及不同,标志着心理活动、实际发展水平的变化与不同,这在单纯质朴的农村幼儿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其次要观察幼儿对课程设置、环境创设的热衷程度和参与状态。观察幼儿,还要观察幼儿对课程活动、环境创设中材料的使用、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情况。材料的使用、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反映了幼儿在认知方面的发展变化与区别,也反映了幼儿的语言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这些观察结果,都可以让我们了解幼儿当前的兴趣、需要、实际发展水平之所在。而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兴趣和需要,便是教师调整课程延展方向和调整环境创设方向的生发点。

三、立足于农村幼儿的生活经验

种植、养殖活动,是农村幼儿家庭生活的重要形式,也是幼儿园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有家庭耳濡目染的生活基础经验,开展动植物的探究活动也是得心应手。依据幼儿所处的地域植物分布特点,各种蔬菜如黄瓜、西红柿、丝瓜,各种庄稼如豆子、花生、玉米及各种花木如银杏、枫叶、桃、杏、葫芦、鸡冠花等都适合幼儿种植。种下一棵植物,幼儿多了一个观察、探究、期盼的希望。[6]在具体的种植实践中,幼儿才能切实理解植物的种类、生长习性,才能感受乔木、灌木与草本的区别,才能理解植物根茎叶花的千姿百态。以桑树的种植为例,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周围的桑树,把桑树的生长习性、桑叶的生长、蚕儿的喂养,桑葚饮料及药品,蚕的一生,丝绸的来源等等身边的活动连接起来,引导幼儿参到身边这些常见的鲜活的乡土资源的探究活动中,引导幼儿重新审视发生在身边的其他的种植、养殖活动。幼儿就会切身体验到身边事物的普遍联系,体验身边平凡事物之间的神奇关系。

动物养殖,是引导幼儿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的有效途径。幼儿在养殖活动中,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动物生命的存在,感受到动物生长变化,感受到自己的照顾喂养与动物生长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加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感性经验。兔、猫、小狗、金鱼、乌龟等等这些模样可爱又不会给幼儿带来安全隐患的动物,以及鸡鸭鹅、鸽子、蝌蚪、蜗牛、螃蟹等都适合幼儿饲养。[7]

种植、养殖活动是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除了能充分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外,也能培养幼儿的耐心、责任心;[8]通过这些活动,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体验中发现乐趣,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快乐。从而产生对自然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也产生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

农村社会是以家族血缘、村庄聚居为基础的。这种依附土地、长期定居的家族、乡邻之间经常互帮互助。农村的红白喜事、大型的生产劳动,都是在村里人大家的互帮互助中完成的。这种家族、乡邻之间稳固性的生产生活活动,给生活在其中的幼儿以信任和安全感。同时无形中给幼儿以良好的榜样示范。[9]

农村幼儿日常生活中,清洗餐具、穿脱衣服、收拾被子、整理学习用品及玩具、打扫卫生、给家人当小助手等等适宜的家务劳动对其进行劳动教育的良好契机。在这些点滴的乡土生活活动中,贯穿劳动思想,可以让幼儿获得成长经验的同时,受到劳动伟大、劳动崇高的劳动精神教育。这些平凡的乡土资源,是良好的幼儿教育课程资源,也是农村幼儿园宝贵的环境创设资源。

四、重视精神环境的创设

一提到环境创设,首先想到的是看得见的物质性的环境创设,其实看不见的精神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更重要。尤其对于留守占比较高的农村幼儿,接纳、关爱、温馨的精神环境,对幼儿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尤为重要。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是影响幼儿社会性、情绪情感等方面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他人。幼儿对自己的评价与认可,很大程度来自教师对他的评价和认可。[10]教师对幼儿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在幼儿幼小的心里,都是有重大影响的。不能以为幼儿小,不懂事,其实教师的一言一行、神态动作、以及背后的心理活动,他都能感受到。创设接纳、关爱、温馨的精神环境,教师首先要主动创建平等和谐、主动接纳、主动关爱的师幼关系,这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师首先要接纳孩子。教师要主动与幼儿进行和谐互动,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教师、班级、幼儿园是接纳他的,是关爱他的,是欢迎他的,从而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这种安全感和归属感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在幼儿园是否快乐幸福及是否爱上幼儿园的前提。尤其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习惯差、卫生差、亲情缺失、自卑等,教师要主动亲近幼儿,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多给幼儿以关爱、宽容、尊重与鼓励,引导幼儿建立自信心,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其次要教师要引导幼儿之间建立友爱、平等的同伴交往环境,在一日生活中,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同伴交往机会,让幼儿在轻松友爱的交往环境中自然地获得发展。教师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孩子,教师不能对表现优秀的孩子和后进的孩子差异化看待,尤其是各方面表现较弱的幼儿,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合理的期望,用发展的眼光合理地期待他们。三要建立互助平等的家园共育关系。家庭和教师,对于幼儿教育,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必须同频、同向、同步,才能使家园共育的合力最大化。教师要主动为互助平等和谐的家园关系努力,通过各种交流方式,深入了解幼儿,与幼儿家长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及时地反馈,发挥专业优势,引导家长形成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言行。

综上,丰富的乡土资源是农村幼儿教育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农村一方文化的根基,更是农村幼儿家国情怀的起点。农村幼儿园身处其间,乡土资源信手拈来。乡土资源是农村幼儿园取之不尽的资源,农村幼儿园就应该立足农村大地,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利用其独特的教育价值。

猜你喜欢

乡土创设环境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创设未来
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
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漫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