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救护车在转运新冠救治中的应用与管理

2021-11-29詹俊青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负压救护车病情

詹俊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1]。疫情暴发后国家高度重视,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且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的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表现为干咳、发热、乏力,逐渐出现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我院是一所省属公立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8 年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首批9 家重点建设医院之一,也是此次疫情的定点收治医院之一。急诊科作为患者到院的第一站,急诊医护人员是与患者密切接触的高危人群,落实快速、有效的防控措施并做好自身防护显得尤为重要,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汕头市某三甲医院为汕头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收治的定点医院,从2020 年1 月24 日 至2020 年9 月12 日 止,急 诊 负 压 救 护 车 共 转 运52 例发热患者,普通发热36 例、无症状感染者2 例,确诊14例:男性6 例、女性8 例,年龄为17~50 岁。实现患者零死亡、参与救护的所有相关人员零感染、疫情零扩散。

1.2 方法 (1)负压救护车的准备与管理由于新冠肺炎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为了在转运途中能有效避免与外部环境的交叉感染,我院启用负压救护车作为新冠肺炎患者的转运工具,其原理是负压救护车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能保证空气从车外流向车内,同时负压还能将车内的空气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出,避免交叉感染。驾驶室与医疗舱有分隔墙,墙上配有一个透明的观察窗、免提对讲系统,以便于观察和了解医疗舱内病情;明确负压救护车的分区,驾驶室为清洁区,医疗舱前部为半清洁区,后部为污染区,医疗舱内配备转运抢救设备(呼吸机、除颤仪、多功能监护仪、氧气瓶等)、心肺复苏设备(气管插管和喉镜、面罩、复苏囊)、急救药品、快速手消毒液、隔离防护物品(隔离衣、N95 口罩、手套、帽子、鞋套、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等)、负压担架车或椅等;医疗舱后部备感染性医疗废物专用垃圾桶。每班负责转运的护士出车前需检查呼吸机、氧气和监护仪等设备是否完好并根据患者病情备齐药物;转运返回后及时补充用物,保证所有物品处于备用状态。保持负压救护车内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3 次,每次0.5 h。司机需确认负压救护车处于备用状态,燃油充足。(2)院前急救人员准备①我院转运患者的工作是由每班的出车班,具备急诊科工作2 年或以上高年资的住院医生和护士负责。长期以来,有些医务人员对传染病防控意识不强,消毒隔离观念淡薄,执行力度不强[2],根据《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二版)》,制订我院穿脱防护服的流程,做好二级防护,对院前急救转运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管理策略尤为重要[3]。

②岗前培训[4]:所有上岗的医护人员、司机及保洁员必须参加新冠肺炎知识的分批培训,穿脱防护服考核合格才准予上岗。出诊人员应相互检查监督,确保防护用品穿戴符合要求。出车前,必须与呼叫者了解清楚患者的病情,重者由医生、护士共同出诊,并使用负压担架车或担架椅;轻者可根据病情由医生或护士出诊。保持通讯通畅,在接到转运指令后需在最短时间内(≤3 min)做好出车准备[5]。(3)转运前病情评估与护理车班人员接到出车电话后立即与呼叫者联系,了解患者神志、生命体征、询问病情及流行病学史、所处地点等,如为学校或酒店应快速判断病情及所需现场救治与护理,评估是否适合转运,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为医疗机构应向呼车医院的医护人员了解病情,对病情不稳定或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者应就地隔离抢救病人,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转运。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科学的健康宣教,告知此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必须由特殊的负压救护车转运、途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转运后的治疗及禁止家属进入负压救护车(儿童允许1 名家长陪同)等,取得家属与患者较高的配合度,保障转运工作的顺利开展[6]。(4)院外救护①现场治疗与护理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首先指导患者戴好外科口罩,迅速做出判断,病情轻者:临床症状轻微,以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为主[6],医护人员应站在距离患者至少1m,指导患者自行上车,做好解释,以免因被隔离引起恐惧、烦躁不安等;病情重者:患者精神疲倦、呼吸急促≥24 次/min 或血氧饱度≤94%或PaO2/FiO2≤300 mmHg(1 mmHg=0.133 kPa)时,即予负压担架车或椅、储氧面罩吸氧(氧流量≥15 L/min、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4%)、多功能心电监护、建立安全型的留置针静脉通道,如发热头痛者按医嘱对症处理,呼吸困难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处理;检查管道是否通畅有效、种类、数量、固定情况等。转运前30 min 或转运途中禁止进食,以免途中呕吐引起窒息。②转运途中病情监测严密观察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注意血氧饱和度,医护人员要在患者头侧,以便于病情观察:a 监测体温:发热患者每隔30 min 测量1 次,体温正常者至少测量1 次,必要时按医嘱给药;b 观察病人呼吸、血氧饱和度: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者遵医嘱吸氧、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C 保证静脉输入通畅;d 心率、血压监测:血压正常者途中至少测量1次,高血压者途中至少测量2 次(离开呼车医院和到达定点医院),心功能不全者要严格控制液体滴速和输入量;e心理护理:患者处在陌生的负压救护车里,缺乏家属等亲人的关爱,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良好的沟通不仅有利于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纠纷的发生[7],医护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做好解释、安慰。(5)院内救护负压救护车到达定点医院前需告知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值班人员:患者人数、姓名、性别、年龄及病情,值班医生根据病情先做好开单、缴费及办理入院等处理,待负压救护车到达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后,出车人员即予抽血送检并按医院指定路线送患者到专用CT 室2 室或专用放射科7 室做检查,检查完毕送住院前与专用电梯、隔离病房值班人员联系好并按医院指定路线安全送达,做好患者病情与病历交接,随后原路返回。(6)转运后出车人员原路返回后,将负压车或椅运回负压救护车内。整理用物:用后的各类针头、锐器放入利器盒,使用后的一次性用物及其他垃圾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按医疗废物处理。司机依照规划好的路线驶入指定地点进行终末消毒:以2000 mg/L 含氯消毒液就负压救护车内地板与各装置进行仔细擦拭、喷洒;紫外线灯与臭氧机消毒1h 后进行车外消毒,再开车门通风换气半小时。检查并补充用物,负压救护车内仪器设备及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最后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例数数据进行统计描述。

2 结 果

2020 年1 月24 日至9 月12 日负压救护车转运的52 例发热患者中,确诊14 例(26.92%)、普通发热36 例(69.23%)、无症状感染者2 例(3.84%);在确诊病例中,男性6 例(42.85%)、女性8 例(57.14%);按新冠肺炎分型计算,普通型10 例(71.42%),轻型1 例(7.14%),重型2 例(14.28%),危重型1 例(7.14%);年龄为17~50 岁,平均(20±11)岁。14 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2 例无症状感染者和36 例普通发热患者均安全转运到指定科室,过程顺利通畅,未出现任何意外如低氧血症、管道脱落、烦躁不安等。参与救护医务人员、司机、担架员及保洁员零感染。

3 讨 论

鉴于新冠肺炎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是避免疫情扩散最有效的措施。因该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传染途径多、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普通救护车转运存在高风险,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意外,还有交叉感染的隐患,负压救护车基于“负压隔离”的原理,在转运过程可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应对突发性传染病实施紧急处置,减少外界环境污染,降低健康人群的感染风险,因此,负压救护车转运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次使用负压救护车转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及疑似患者,有效降低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面对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救护团队共成功救治14 例确诊患者和2 例无症状感染者,其中包括粤东地区唯一1 例危重症患者,取得了三个零:“患者零死亡、参与救护的所有相关人员零感染、院内疫情零扩散”的佳绩,值得今后转运传染病的推广。

猜你喜欢

负压救护车病情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为何国外救护车车头上的这个词反着写
更安全的红绿灯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救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