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踝骨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2021-11-29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4期
关键词:入室人性化骨折

徐 萌

(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手术室 , 辽宁 沈阳 110011 )

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一旦发生跌倒等行为,踝骨骨折的风险高[1]。老年踝骨骨折患者,疼痛较为严重,且下肢功能下降,骨折后及早治疗较为重要[2]。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以内固定术为主。术中,受疼痛、不良情绪、室内温度与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患者不适感往往较为严重[3]。有研究指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到老年踝骨骨折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护理效果[4]。本文于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踝骨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作为样本,观察了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随机分组,观察组(n=25)性别:男/女=13/12,年龄58-91岁,平均(73.3±5.2)岁,骨折到入院时间0.5-4小时,平均(2.6±0.7)小时。对照组(n=25)性别:男/女=14/11,年龄54-90岁,平均(74.5±4.3)岁,骨折到入院时间0.8-4.2小时,平均(2.7±0.5)小时。2组数据可对比(P>0.05)。纳入标准:(1)所有本文所选的患者,都已经确诊为踝骨骨折。(2)患者未发生踝骨骨折前,下肢功能无异常。(3)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符合内固定术治疗踝骨骨折的适应证,无禁忌证。(4)所有患者内固定术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5)患者无意识障碍与精神异常。排除标准:(1)精神类疾病排除。(2)依从性差排除。(3)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排除。

2 方法:(1)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内固定术治疗,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纠正踝关节脱位,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针对开放性骨折患者,应给予清创。针对踝关节脱位者,应置入克氏针固定。后踝骨折患者,应于肉眼直视下顶压复位骨折片,观察关节面是否光滑,后置入松质骨螺钉给予固定。针对腓骨下段骨折患者,应首先检查损伤情况,继而给予缝合,达到稳定关节的目的,促进术后下肢功能恢复。(2)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①入室:患者入室前,护士应对手术室温度与湿度进行调整,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手术环境,预防术中低体温等风险。入室后,护士应严格落实人性化护理理念,立即面带微笑的迎接患者,并落实查对制度。此后,应帮助患者上手术床,辅助其摆放位,不断询问体位是否舒适。确保体位舒适后,护士应告知患者接下来需给予麻醉,使患者做好准备。麻醉时,可适当与患者沟通,转移注意力,减轻恐惧感,提升心理舒适度,体现人性化护理。②术中:手术过程中,护士应对输注的液体进行加温,并保证手术床柔软、舒适、整洁。由于老年人耐受度差,护士应积极与术者配合,快速、准确的对医疗器械进行传递,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的人性化水平。此外,手术过程中,护士还应尽可能对隐私部位进行遮挡,无需暴露的肢体部位,应采用棉被覆盖,在尊重患者隐私的基础上,延缓体温散失,提高护理质量。③术后:手术结束后,护士应耐心为患者清理好术区血液,穿好衣物,盖好被子,将其护送至病房。在此阶段,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早发现异常,及早处理,改善预后。为促进术后康复,还应为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健康宣传手册,确保其能够按照手册要求进行康复训练,严格控制饮食,为术后康复速度的加快奠定基础。

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SAS、SDS评分,得分与不良情绪正相关)与疼痛(VAS,得分与疼痛程度正相关)评分,以及满意度。满意度:入室、术中、术后各0-10分。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处理数据,计数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及t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心理状态与疼痛评分对比:护理前,观察组SAS(56.3±2.4)分、SDS(54.8±3.6)分、VAS(6.9±1.0)分。对照组SAS(57.0±1.9)分、SDS(55.0±2.8)分、VAS(7.0±1.1)分。2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21.5±1.6)分、SDS(24.5±2.0)分、VAS(2.3±0.4)分。护理后,对照组SAS(43.2±2.0)分、SDS(39.6±1.7)分、VAS(5.2±0.8)分。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5.2 2组满意度评分对比:观察组入室、术中、术后满意度分别(9.3±0.4)分、(9.0±0.7)分以及(9.4±0.1)分。对照组入室、术中、术后满意度分别(5.4±0.8)分、(6.8±0.4)分以及(6.0±0.4)分。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讨 论

老年人发生踝骨骨折的风险高,骨折后,患者身心痛苦均较大。目前,临床用于治疗老年踝骨骨折的方法,以内固定术为主[5]。根据骨折具体部位的不同,固定方法同样存在差异。给予内固定后,可有效促使骨折部位血运重建,且能够预防骨折移位,促进愈合[6]。但围术期,如未给予妥善的护理干预,患者的疼痛往往难以缓解,且不良心理状态无法有效改善。

针对踝骨骨折患者所实施的常规护理,内容以术前准备、术中配合等为主,对人性化问题缺乏重视。该护理模式的实施,能够保证手术安全,但无法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故患者满意度不高。本文研究发现,实施常规护理后,患者对照组SAS(43.2±2.0)分、SDS(39.6±1.7)分、VAS(5.2±0.8)分,与护理前相比,疼痛有所减轻,心态有所改善。本组患者入室、术中、术后满意度分别(5.4±0.8)分、(6.8±0.4)分以及(6.0±0.4)分,提示满意度低。近些年来,随着医疗卫生部门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提出,该理念在护理中落实的过程,称为人性化护理的过程[7]。与常规护理不同的是,人性化护理强调充分分析患者的护理需求,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拟定护理方案,以提升身心舒适度、保证手术安全等为目的,实施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8]。本院实施的人性化护理,主要渗透到了入室、术中以及术后3大阶段。入室前,对手术室温度与湿度进行调整,可确保环境舒适。入室后,面带微笑的为患者服务,主动与其沟通,并保证手术床舒适,能够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爱,这对其依从性的提升,以及负面情绪的缓解,均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手术过程中,护士对输注的液体进行加温,并采用棉被覆盖暴露的肢体,能够体现对患者隐私的尊重,且能够实现对低体温等风险的预防。由护士积极与术者配合进行操作,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患者的耐受度。手术结束后,耐心为患者清理好术区血液,穿好衣物,盖好被子,同样可体现对患者隐私的尊重,这对患者满意度提高,具有重要价值。护送回病房后,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可提升术后的家庭护理能力,有助于促进术后康复。本文研究发现,接受上述人性化护理后,老年踝骨骨折患者SAS(21.5±1.6)分、SDS(24.5±2.0)分、VAS(2.3±0.4)分,与常规护理相比,心态更佳,疼痛更轻。本组患者入室、术中、术后满意度分别(9.3±0.4)分、(9.0±0.7)分以及(9.4±0.1)分,与常规护理相比,满意度更高,优势差异(P<0.05)。本文的研究成果,证实了人性化护理在老年踝骨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改善老年踝骨骨折患者的心态,缓解疼痛,提高满意度,临床可对其进行应用。

猜你喜欢

入室人性化骨折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入室盗窃案
入室盗窃案
疑点重重
入室盗窃案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