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铁军运用“下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2021-11-29邓厚波咸乃宁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阳气

李 婷,邓厚波,张 宇,咸乃宁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刘铁军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终身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40余载,擅长运用经方辨证组方治疗各类疾病,提出了“下法”治疗脾胃病及肝病的学术思想,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基于“下法”及“毒损胃络”理论,屡验奇效,现将刘铁军教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总结如下。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指胃黏膜、腺体出现萎缩性病变,是消化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且难以治愈的疾病,目前认为与HP感染、胆汁反流、环境、饮食、生活因素有关,同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也密切相关,属于胃癌癌前病变的一种[1]。刘铁军教授在运用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中,不但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亦可延缓甚至逆转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在中医理论中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互为表里,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统指受纳腐熟运化功能,若气机不通,腑气不降,必然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故体现“六腑以通为用”的经典理论,是刘铁军运用“下法”治疗脾胃病的基础所在,提出“从腑气不降状态论治脾胃病”[2]。刘铁军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疾病的发生,多数为正气不足,脾胃虚弱,阳气亏虚,毒损趁机伏入,故治疗当中,详查舌苔脉象,辨证为主,阴阳调和,从整体出发辨证调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研究

1.1 正气不足 脾胃虚弱

刘铁军认为,脾胃为仓癝之官,主受纳运化水谷,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长期的饥饱失常,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或久病脾胃受伤,劳倦过度,均可引起脾阳不足,寒自内生,中焦虚寒,或胃阴不足,胃乏滋养,引发胃痛。或患病日久,长期服用大量药物加重脾胃虚寒,如《证治汇补·心痛选方》:“服寒药过多,致脾胃虚弱,胃脘作痛”。

1.2 外邪侵袭 毒损胃络

刘铁军认为,外邪包括两个方面,本虚为标,邪气为本,邪气主要是滞、湿、饮、瘀聚而为首。脾胃功能较差,寒则生浊,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日久食滞水停,聚而为湿;脾胃升降失常,故清浊不分,古人云“痰热而饮寒”,饮从寒化,得阳气煎熬则成痰,得阴气凝聚则为饮;因阳气受损,失去温煦作用,加之阳虚寒化,则血行不畅,涩而成瘀而成瘀血。同时,因为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怒则伤肝,若情志不舒,肝失疏泄,肝失调达,则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可加重胃络失养,正如《景岳全书》所提“虚寒之痞,过于忧思,凡……皆能有之”“怒气暴伤,肝气未平而痞”,就是说脾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均可引起气机失常,出现脾胃功能异常。故气滞、寒湿、痰饮、血瘀积聚中焦,阻滞胃络,阴阳气血失调,胃络失养,加之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胃脘,故见胃脘部不适,逐渐出现胃黏膜及腺体的萎缩。

2 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主要为正气不足,阳气虚衰,脾胃虚弱,同时外邪侵袭,毒损胃络,加之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日久郁而成瘀,邪络脉中,脉络气机升降失常,气机不通瘀滞于内所致[3],正如《临证指南医案》中“久病入络”,形成络病理论[4-7]。该病虽然发生于脾胃,但其实是全身脏腑共同作用的结果,肝属木,脾属土,肝木克脾土,所以脾胃虚弱是本,肝气郁结是促发因素,外邪寒热、湿瘀是标。故治疗方法主要以温阳通络、温中健脾为基础,加用疏肝和胃,活血化瘀,通腑降浊之法。

3 “下法”在萎缩性胃炎中的作用

“下法”是刘铁军治疗脾胃病及肝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基于“下法”治疗脾胃病亦有数十篇相关报道[8-11]。刘铁军认为,“下法”可以通腑实,祛毒邪,使毒性物质从下焦而出,具有“日进新谷,日生新毒,燥屎得去,气血得复”的作用[12],能够调节全身脏腑的机能,有利于经络的疏通,萎缩性胃炎更是毒损胃络,故“下法”可以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和寒积、祛瘀等作用,同时还可调节肠道菌群,保持大便通畅,性状稳定[13],在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中均可用,但需根据患者的体质差异调整大黄的用量及炮制方法。“下法”常用大黄,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作用。除此以外,大黄有推陈出新的作用,少量的应用可清除肠道毒性物质,有助于人体正气的恢复,缺少大黄会导致温阳药的瘀滞,故大黄在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4 萎缩性胃炎的中医分型及组方用药

我们回顾性分析2018年-2020年就诊于刘铁军传承工作室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将319例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舌脉、用药情况、方药剂量输入平台,运用数据挖掘系统,找到相应的用药组方及规律,按照核心症状和舌苔脉象发现频次>30的症状有10种,分别为胃脘部胀痛、胃怕凉拒食生冷、纳差、口干、胃痛、急躁易怒、嗳气、反酸、呃逆、大便不通畅。频次>30的证型有5种依次为脾胃虚寒,肝郁气滞,肝胃郁热,寒热错杂,胃阴亏虚,这种脾胃虚寒居多的证型分布规律与众多研究者研究数据相符[14-16],故在治疗中主要采用也与《(2017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略有不同[17],可能与地域特点有关。一共出现频次>2的药物113种,频次>80的前10种分别为:大黄、白芍、陈皮、炙甘草、黄芪、桂枝、大枣、党参、干姜、柴胡。

常用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汤、当归四逆汤温中健脾、补中益气,柴胡疏肝汤、丹栀逍遥丸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和胃降逆,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保和丸消食导滞,泻黄散去脾胃伏火,吴茱萸汤温中降逆止呕,四磨饮子理气降逆止呕,瓜蒌承气汤、小承气汤、泻心汤(均有大黄3 g)泻下通腑,反酸者加用水红子、瓦楞子,口干苦者加龙胆草、天花粉、石斛,胀气较多加用木香、槟榔,嗳气较多加用沉香,若疼痛加用白芍、甘草。根据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依患者体质,给予中医药个体化治疗,体现中医药治疗脾胃病得天独厚的优势,运用经典方剂,扶正祛邪,调节阴阳,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胃黏膜的炎性改变,具有价格低廉、疗效显著的特点。

同时,刘铁军在治疗萎缩性胃炎过程中,体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特点,顺应自然界发展规律,顺四时、适寒暑、节阴阳、调刚柔、和喜怒、安居处,以顺其和[18]。对于北方寒冷多寒邪,性格急躁易怒,多加温中祛寒、疏肝降逆之品;南方湿热多暑湿,性格温婉内向,多加健脾祛湿、疏肝理气之品;也会因季节节气不同,春分阳气生发,防止肝火太旺,宜用辛温发散之品;夏季阳气盛于外,阴气居于内,要保护阳气,防止太过,亦需养阴,滋阴保护心脏,黄连可清心火;长夏暑湿为主,加用藿香、佩兰等健脾芳香化湿之品;冬季寒邪为主,对应肾脏,肾主封藏,加用当归等温中祛寒、补益肝肾之品。

5 小结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刘铁军基于“毒损胃络”理论治疗萎缩性胃炎的证—治—方—药,将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总结整理出来,便于推广。但在数据录入中,仅归类为萎缩性胃炎,未进行系统区分,像萎缩性胃炎中的异性增生、癌前病变,亦须进一步细化,同时,经过严格的筛选,病例样本数仍偏小,这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猜你喜欢

萎缩性胃炎阳气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晚睡晚起“双杀”阳气
四逆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四问”慢性胃炎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
早上洗澡伤阳气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
谈谈萎缩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