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衡阻断疗法治疗恶性肿瘤及骨转移

2021-11-29陈佳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邪气正气病机

陈佳阳,冯 利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北京 100021)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新发恶性肿瘤数量,2015年达到了392.9万人,其中,有233.8万人死亡[1]。随着时间的推移,恶性肿瘤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在增加。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增加,未来恶性肿瘤的危害将逐步扩大。恶性肿瘤本身就具有难治性,加之具有转移的特性,对患者的生存期、生活质量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恶性肿瘤患者中,出现骨转移的占比达到了80%左右[2]。以溶骨性骨吸收异常激活为主要机理的恶性肿瘤骨转移,可造成严重的骨破坏和难以忍受的疼痛。以双膦酸盐类及狄诺塞麦药物为核心的现代医学治疗,其治疗效果有限且常发生不良反应。

随着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的逐步完善和推陈出新,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在今后10年内,实现对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增加10%[3]。这项艰巨的任务绝非单纯的现代医学治疗就可以完成的。

中医学一直致力于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机制逐渐清晰,中医药得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恶性肿瘤及骨转移的临床治疗,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冯利教授及团队多年来致力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中医药治疗,创制的“平衡阻断”疗法及专利处方益肾骨康方经多年临床研究验证及机制探讨[4-5],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以益肾骨康方为例,探讨 “平衡阻断”疗法治疗恶性肿瘤及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理论依据。

1 中医学对恶性肿瘤的认识

中医学对肿瘤概念的论述,自秦时便有,以“瘤”字代之。但有限的解剖学知识及较低的发病率,使古人常将恶性肿瘤与囊肿等以“积聚”甚至“疮疡”为名混淆起来。

“阳化气,阴成形”,中医学常将恶性肿瘤等实体肿物归类为 “成形”的阴邪所致。“痰饮”作为一种病理产物,是由于水液代谢异常所产生的,属于阴邪的一种。因此,也常被作为恶性肿瘤的病机之一[6]。《仁斋直指方》曰:“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里”,随着对恶性肿瘤研究的逐渐深入,部分中医学者认为,“痰”不足以概括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

近年来,中医学者通过对恶性肿瘤特性的总结,认为其病因病机应被归为一类特殊且特异性的概念,“癌毒”概念应运而生。

1.1 从“痰饮”认识恶性肿瘤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意思是在生理状态下,人体输入的水谷会通过三个脏器到达全身,即脾、肺以及肾,起到濡养等作用。但由于食饮、情志等原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衡,出现病理性水饮停聚于身体某处,则会导致肿物形成。

“痰者,在人身随气机升降,无所不到”“周身内外皆到”,即在五脏中,痰饮可以进行流动,这也同恶性肿瘤的转移特性相似。

1.2 从“癌毒”认识恶性肿瘤

癌毒作为一种毒邪,具有毒性强烈和特异性等特点,并且是在内、外因素共同影响下产生的[7]。对于内外因,广义的理解是:“癌毒”侵袭人体的病理基础是正气亏虚。《灵枢·刺节真邪》云:“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邪气踞之”,人体正气亏虚,“癌毒”趁虚侵入,造成恶性肿瘤形成。

由于“癌毒”是根据肿瘤而建立的特异性概念,故“癌毒”的中医学特征也与肿瘤相同[7]。1)损伤正气:“癌毒”因正气亏虚而进入人体。之后又因其具有“毒邪”的普遍特点,毒势猛烈,所以会严重损伤人体正气,病程越长,对正气的损耗也越多。2)性质沉伏:恶性肿瘤早期往往无症状及体征,这也是肿瘤早诊早治的主要困难所在。“沉伏”二字,也有缠绵难治之意。即使经过手术及放化疗等杀伤性手段,仍可能缠绵不愈,甚至复发。3)毒势猛烈:“癌毒”对人体的损伤速度极快,非其他邪气可比。中晚期患者生存期短。正气的逐渐亏虚也是“癌毒”病势愈猛烈的主要原因。《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论舌疳:“此证皆由心脾毒火所致,其证最急”,也是对“癌毒”病势猛烈的直观论述。4)性善走行:是“癌毒”与“痰饮”两种肿瘤主要病机共同特点的概括。“痰饮”“在人身随气机上下,无所不到”,“癌毒”“穿孔透里”,均是“癌毒”善走行的相关论述。5)易与其他邪气胶结:中医学认为,“癌毒”生成并进入人体后,与风、火、痰、湿及瘀血等几大病理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相胶结,形成风毒、火毒、痰毒、湿毒及瘀毒等具有不同特征的“癌毒”类型。

2 中医对恶性肿瘤转移的认识

恶性肿瘤的转移是导致其难治性或手术无法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学以“传舍”概念将其概括,准确地描述了恶性肿瘤转移的特性[8]。《灵枢·百病始生》中的记载:“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之不去,传舍于胃肠,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输脉,或著于伏冲之脉,或著于膂筋,或著于胃肠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佚,不可胜论”,高度概括了恶性肿瘤传舍的性质和各种途径。“传舍”可以分开理解,所谓传就是肿瘤在之前的发病位置得以转移,“传舍”的概念包含“传”,即肿瘤脱离原发部位并发生转移的过程;“舍”,即转移的肿瘤细胞在特定部位或器官停留并生成转移瘤的过程;同时,“传舍”的概念还强调,经过一次“舍”即停留过程的肿瘤仍可经历多次“传舍”。中医学对恶性肿瘤转移的认识,主要归于如下几种学说[9]:1)“耗散病机”学说:此种学说主要着眼于正虚邪盛的人体状态,对肿瘤转移进行论述。该学说认为,肿瘤转移的病理基础是“正气耗散”。正气具备以下功能,如温煦、固摄以及推动等。若正气亏虚,则固摄无力,放任“癌毒”流注周身,形成转移。肿瘤转移后,愈加耗伤正气,则正气愈加虚弱,形成恶性循环。2)“痰毒流注病机”学说:在“癌毒”部分的论述中,“癌毒”可以与痰饮相胶结。痰饮作为具有一定流动性的阴邪,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论:“痰之为物,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致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癌毒的流动是伴随痰饮进行的,停留在人体的某个部位或者器官,从而产生转移癌。3)“经络转移”学说:经络作为沟通内外表里的复杂系统,同时兼有输送营养及运行气血的“通道”功能——这也是“经络转移”学说的主要论据,即“癌毒”通过经络“管道”流注人体表里内外,形成转移癌。

3 “平衡阻断”疗法与益肾骨康方以既病防变为主要指导原则

“平衡阻断”疗法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冯利教授,以既病防变为主要指导原则,以专利处方益肾骨康方(专利号:CN201310582907.9)为核心方剂,创制的治疗恶性肿瘤及转移瘤的特色中医药疗法。

“平衡阻断”中的“平衡”指通过对患者正邪盛衰、寒热及阴阳平衡状态个体化地精准把握,应用扶正培本、平衡寒热、滋阴补阳或扶阳抑阴等治法,最终使身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10]。

中医学者普遍认为,“癌毒”的形成是基于人体的正气亏虚。而人体的正气亏虚则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导致体内阴阳失衡,营卫不和。所以,恶性肿瘤患者“癌毒”已成,其身体必定处在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平衡失调的混乱中。恢复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脏腑功能,使阴阳平衡,则正气得复。“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调节肿瘤患者体内阴阳的平衡,鼓舞正气奋起抗邪,以达到治疗目的。

“阻断”指根据恶性肿瘤特征及个体化差异,通过中医药治疗手段,延缓或截断恶性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前述的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鼓舞正气,也是“阻断”思想的重要思路之一[11]。

益肾骨康方临床应用多年,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有明显疗效。同时,能通过OPG/RANK/RANKL及下游CaN/NFAT通路抑制肺癌及乳腺癌骨转移[12]。亦可通过p38MAPK通路降低恶性肿瘤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BCP)[13]。

益肾骨康方主要药物组成为熟地黄、骨碎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僵蚕、山药、山萸肉、牡丹皮、泽泻、茯苓。根据“平衡阻断”的治疗思路,可划分为以下三组,1)解毒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泽泻。2)化瘀组:白僵蚕、牡丹皮。3)扶正组:熟地黄、骨碎补、山萸肉、山药、茯苓。

综上可见,益肾骨康方及各分组始终体现“平衡阻断”思想。

4 益肾骨康方解毒组

益肾骨康方解毒组主要包括三种成分,即半枝莲、泽泻以及白花蛇舌草。解毒组药物的设置,主要针对恶性肿瘤中医的核心病机,“癌毒”进行治疗。根据“癌毒”的定义,其对恶性肿瘤的形成和转移均起到决定性作用。

《医宗金鉴》在对“痈”和“恶疮”这两类类似恶性肿瘤的疾病时云:“皆有毒气闭塞经络,营卫壅塞之故”。亦如《诸病源候论》所云:“肿之生也,皆由风邪寒热毒气,客于经络,使血涩不通,壅结皆成肿也”。由此可见,“癌毒”是形成恶性肿瘤的核心病机。

“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医宗必读》中对积聚分期的描述,直观地将恶性肿瘤的病程和随着肿瘤加重人体正气的逐渐亏虚描述出来。之所以出现所谓“进行性加重”,即正气逐渐消残的过程,无疑是由于“癌毒”的存在[14],正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癌毒”的特性中,易伤正气是其首要特性。而随着正气之势逐渐虚弱,邪气则更肆无忌惮,逐步将残存正气消耗殆尽,形成恶性循环。

不管是半枝莲,还是白花蛇舌草,都属于清热解毒抗癌药物,可以直接使用从而达到治疗癌毒的效果,即“专病专药”。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相配伍,能起到协同作用,达到更好的清热解毒抗癌作用[15]。相关研究表明,这两种药物对恶性肿瘤增殖、转移和血管生成等有抑制作用。

以“癌毒”为核心病机的恶性肿瘤的转移,主因是由于“癌毒”本身其性善行,加之耗伤正气,正气固摄无权。其次,“癌毒”善与痰饮胶结,“癌毒”随痰饮流行周身,形成转移。

泽泻,能利水渗湿,性甘、寒,入膀胱经,甘性和缓,寒能泄热。“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恶性肿瘤“癌毒”瘀积日久,瘀而化热,不宜再用温热药以助其性,当注重“和”法。应用较为中庸的手段“和”化痰饮,使“癌毒”无法通过与痰饮胶结,进行传舍。部分中医学者认为,恶性肿瘤的消耗性主要体现在体内瘀积日久,瘀而化热,耗气伤阴[16]。故应用性寒的泽泻,可减轻肿瘤瘀积之热,改善患者身体状况。

益肾骨康方中解毒组的应用即是“平衡阻断”思想的体现——针对“癌毒”进行治疗,恢复阴阳平衡,阻断肿瘤损伤正气的进程。在直接抑制“癌毒”,预防其转移的同时,和化痰饮,防止其与“癌毒”胶结,阻断转移。

5 益肾骨康方化瘀组

益肾骨康方化瘀组由白僵蚕和牡丹皮组成。同前所述,化瘀组亦是“平衡阻断”思想的实践。

恶性肿瘤属于慢性疾病,具有难治性。特别是对于中晚期肿瘤,难治性更为明显,往往是多种中医病机综合作用的结果。初者,由于食饮不节或情志失畅等,导致正虚邪侵,脾胃功能受损,造成运化功能失调,逐渐聚集形成痰饮;肝功能失调,气的正常运行受到阻碍。中者,随着病情进展,气滞日久,气为血帅,气滞血瘀,“经主气,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病程日久,则邪气损伤由经至络,络脉“易入难出”“易滞易瘀”。痰瘀互结,导致瘀滞加重,瘀而化热化毒,甚或出现转移;末者,“癌毒”势盛,伤及真阴真阳,导致以阳虚为主的晚期恶病质等。

根据“经络转移”学说,骨转移的形成常责之邪气侵袭肾经[17]。肾主骨生髓,其走行“起于小趾之下……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由此可见,肾经经过的小指及脊柱等部位若有“癌毒”瘀滞,则可造成该部位的骨转移。《素问·骨空论》描述督脉循行:“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督脉亦走行脊柱,若“癌毒”停聚督脉,同样可造成脊柱部位的骨转移。

《说文解字注》云:“瘤,流也。流聚而生肿也”。病久之后,“久病入络”,瘀滞某处即在此处形成转移。而由于络脉网络复杂,周身无所不到,理论上恶性肿瘤可以通过络脉转移到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

所以,中晚期恶性肿瘤体内之“瘀”,对肿瘤本身及其转移都是重要的病机。由于络脉“愈小愈多矣”的特点[18],一旦瘀滞,极难化解。此时的治疗,应使用“坚者削之”的雷霆手段。关于虫类药,《临证指南医案》:具有“飞者升,走者降,灵动迅速,可追拨沉混气血之邪”的特点,攻逐血瘀之力极强。益肾骨康方化瘀组使用白僵蚕,破血攻瘀,化积解聚,压制邪气,使正气得复,恢复平衡。同时,使用破血逐瘀的方法也能起到阻断“癌毒”转移的作用,达到“平衡阻断”的目的。

益肾骨康方解毒组和化瘀组“平衡阻断”的思路,有别于扶正组。由于治法的原因,其“平衡阻断”都是通过“攻”法实现的。首先,通过清热解毒、化瘀抗癌的治法攻击体内邪气,使正气得复,恢复阴阳平衡,最终达到正邪平衡;其次通过化痰消瘀的方法,“阻断”转移,达到“平衡阻断”的目的,改善患者身体状态并抑制转移。

6 益肾骨康方扶正组

益肾骨康方扶正组的主要成分有:骨碎补、山药、熟地黄、山萸肉及茯苓。相较于解毒组,化瘀组存在一定的区别,通过扶正而非“攻”法实现“平衡阻断”。

肾与脾胃分别为先后天之本,是人体正气之源。肾精充盈,则正气生化有源;脾胃健运,则水谷得化,精微得以输布全身,使人体正气充盛,抗邪有力。作为“平衡阻断”疗法中的“平衡”,其目的是培补正气,使被“癌毒”压制损耗的正气得以奋起抗邪,达到正邪平衡。

中医学认为,恶性肿瘤骨转移同样应以“正虚邪侵”的理论为核心进行探究和辨证论治。但由于骨这一器官的特殊性,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中医学常责之肾虚——根据《素问》“肾生骨髓”及“其充在骨”的论述,“肾元充足则肾精充盈,骨强筋健”。久病及肾或素体肾虚,导致肾气亏虚,“癌毒”邪气趁虚而入,攻击虚弱的肾及所系,在局部骨骼形成转移。

同时,脾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9]。《灵枢·绝气》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脾脏功能失调,骨骼失于濡润,则“癌毒”趁虚而入,造成骨转移。

“痰饮”作为恶性肿瘤形成和转移的重要病机,痰饮的产生是由于脾脏功能失调,水湿运化失权。

益肾骨康方扶正组,其组成主要针对脾肾亏虚,熟地黄滋阴益肾,山萸肉补肾益肝,骨碎补散瘀止痛、续筋接骨;茯苓、山药补中益气,健脾化痰。五药合用,健脾益肾,扶正祛邪,益精填髓,化瘀止痛,“平衡”正邪,“阻断”转移。

7 讨论

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是极其复杂的,多种病因均可以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且多重病机杂合胶结,治疗难度极大。

“以平为期,以和为贵”是“平衡阻断”疗法中“平衡”的核心,其中正邪的平衡是最为关键的。但其平衡应是动态的。培补正气的力度,应根据患者正气的亏虚程度进行调节。“癌毒”的祛除过程,应以合适的力度缓慢地将邪气驱离。如果在早期培补正气过剩,则可导致“癌毒”被亢奋的正气激惹,造成流窜。

癌毒作为恶性肿瘤的首要病机,其性狡猾,除与痰饮胶结及顺经络等传舍,还可以用过气街、三焦等无形“通道”进行转移。部分中医学者认为,“癌毒”甚至可以同化正气,伪装流窜。意欲阻断其转移,是极其困难的。

益肾骨康方通过解毒、扶正与化瘀三种方法,协调阴阳的同时阻断转移,已在临床中验证了其良好的疗效,这只是“平衡阻断”疗法的代表方剂之一,更多的方剂仍可依照“平衡阻断”疗法的核心理论原则,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组方,对恶性肿瘤及其骨转移的治疗产生积极作用。应用辨证论治方法,延长骨转移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邪气正气病机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幸福来自感动
以病机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评价方法初探
别轻易拔罐刮痧
燥邪致泻说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