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1-11-29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4期
关键词:四肢病症康复训练

刘 英

( 营口市中心医院 , 辽宁 营口 115000 )

四肢骨折属于当前临床领域多发病症,其主要指的是患者骨骼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发生中断,四肢骨折的原因大都为创伤性因素,也可由于患者存在骨髓炎及骨肿瘤等病症,车祸、高空坠落、跌打等均可能导致骨折病症的发生[1]。四肢骨折病症发生后,常见的症状即为肢体肿胀,其大都由于在骨折手术后,患者动脉系统和静脉回流会受到负面影响,直接导致肢体缺少充足的血液和营养物质供应,才会发生肿胀,肢体肿胀影响患者机体康复[2],所以本实验就护理干预于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患者进行干预的康复效果展开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0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患者将其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入我院接受诊治,应用等量数字随机的方式分组,观察组中,男:女=55:45,最大与最小年龄为62岁和22岁,均值为(40.58±3.62)岁,其中包含上肢骨折病症患者58例,下肢骨折病症患者42例;对照组中,男:女=56:44,最大与最小年龄为65岁和24岁,均值为(41.22±3.87)岁,其中包含上肢骨折病症患者59例,下肢骨折病症患者41例。一般资料数据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

2 方法:应用骨折术后健康宣教及体征监测等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1)术前健康宣教。在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具体方式、手术中的注意事项、术后肿胀病症发生原因及对机体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对肢体血液循环特征及血栓病症发生几率进行分析,告知患者术后积极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以提升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主动性。(2)术后加压包扎。手术后,为了降低患者肢体肿胀感,护理人员需要合理应用加压包扎方式对患者病症进行干预,在进行加压包扎过程中,首先需要采用烧伤棉垫包裹住患者的上肢,进而采用弹力绷带对患肢进行加压包扎,切记不可直接应用弹性绷带进行包扎[3],包扎力度以保证患者肢体存在压迫感为宜,不宜力度过大,包扎后需要密切监视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每间隔2小时询问患者1次,若是患者感觉肢体痉挛或者麻木,应松解弹性绷带。(3)冰敷干预。在手术后,需要合理应用冰敷方式对患者病症进行干预,每次冰敷时间应保持在半小时,冰敷应1小时进行1次,每天冰敷次数在15次左右,待患者局部皮肤疼痛情况消失后,可停止冰敷[4]。对患者的伤口是否存在渗液情况进行观察,若是存在渗液或者渗血,应停止冰敷并与主治医生取得联系。(4)康复训练。为提升患者肿胀肢体血液的循环速度,需要合理应用红外线照射方式进行干预,在手术后,需要指导患者小幅度进行四肢训练的方式,指导患者开展患肢轻柔收缩训练,通过肌肉放松及收缩训练,保证患者洁柔的节奏型。待患者机体康复后,需要开展骨折愈合训练,从患者的骨折近端及远端,逐渐进行骨折处的关节训练,以通过康复训练加速血液循环,降低肢体肿胀病症的发生概率[5]。

3 观察指标:分析2组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若是正常则说明患者肢体不存在肿胀情况,1级肿胀说明患者皮肤稍有肿胀,有皮纹存在[6];2级肿胀说明患者皮肤稍有肿胀且皮肤消失,皮纹温度稍高,且皮肤上未存在张力性水泡;3级肿胀则说明患者皮肤肿胀严重,无皮纹现象,存在张力性水泡,皮肤温度较高。采用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对2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分,分数越高则证明患者的疼痛越严重[7]。

5 结果

5.1 2组肢体肿胀程度对比:经研究,观察组肢体肿胀程度为无肿胀的患者数量为72例,对照组为58例,(x2=4.308,P=0.038);观察组1级肿胀的患者数量为18例,对照组为8例,(x2=4.421,P=0.036);观察组2级肿胀的患者数量为8例,对照组为22例,(x2=7.686,P=0.006);观察组3级肿胀的患者数量为2例,对照组为12例,(x2=8.128,P=0.004),组间数值差异显著,P<0.05。

5.2 2组疼痛评分对比:经研究,护理前,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为(8.12±2.03)分,对照组为(8.21±1.96)分,(t=0.319;P=0.750),组间数据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为(3.25±1.66)分,对照组为(6.52±0.69)分,(t=18.190;P=0.000),组间数值差异显著,P<0.05。

讨 论

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经常会出现机体局部疼痛、肢体活动受限及急性等多种病症,手术中的肿胀更为明显,影响伤口缝合,还会导致缝合后皮肤张力过高的情况出现,严重时会引起皮肤坏死。分析四肢骨折术后发生肢体肿胀的因素,认为其主要与患者手术后,肢体静脉血液回流速度受到阻碍,手术后,患者创口组织存在出血和渗液情况,淤积于肌肉组织中,导致肢体肿胀。手术后,患者活动机会较少,肌肉收缩较少,导致患者四肢的淋巴回流和血液回流不畅,引发患者循环瘀滞情况,发生肢体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也会导致患者肢体肿胀。在手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方式不当或者锻炼错误,加压包扎力度过大或者不当均会导致四肢肿胀病症的发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病症进行干预,通过健康宣教,有利于使患者了解四肢肿胀病症的发生原因,使患者了解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以提升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降低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患者治疗信心。在手术后,通过加压包扎方式,能够减少患者切口出血的可能性,能够减少肢体肿胀情况的发生,其主要由于加压包扎能够提升患者小血管闭合速度,减少渗出物过多的可能性,有利于减轻肢体肿胀情况。通过冰敷方式进行干预,首先能够强化患者机体的胶原纤维,有利于提高血管的收缩作用,降低出血的可能性,有利于对肢体进行局部麻醉和止痛干预,有利于减少肢体局部的炎性因子,提升局部肢体的代谢频率,改善机体组织的反应速度,从而能够减少肢体局部组织受到炎性因子影响而发生的热胀和肿痛情况[8]。但是在冰敷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以减轻局部组织冻伤的可能性。通过红外线治疗方式,有利于对局部血液循环功能进行改善,有利于保证伤口周围的干燥程度,最大程度降低局部组织液的渗出量,降低感染病症的发生率,尽快消除患者肢体肿胀情况。通过术后康复训练,有利于通过主动训练、被动训练、关节训练等方式,提升患者肌肉力,提升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能够通过患者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训练、抬腿压腿训练等,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合理决定运动强度,以此提升患者机体恢复速度,降低肿胀情况的发生率。

研究表明,观察组肢体肿胀程度为无肿胀的患者数量为72例、1级肿胀的患者数量为18例、2级肿胀的患者数量为8例、3级肿胀的患者数量为2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P<0.05,护理前,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为(8.12±2.03)分,对照组为(8.21±1.96)分,组间数据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为(3.25±1.66)分,对照组为(6.52±0.69)分,组间数值差异显著,P<0.05。可见,应用综合护理方式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进行干预,有利于降低肢体肿胀病症的发生率,减轻肢体肿胀程度,缓解患者疼痛,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具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四肢病症康复训练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跟踪导练(四)
青春期病症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没有四肢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