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研究

2021-11-29闫梦佳张天华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关键词:学段红色思政

闫梦佳 张天华(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 121013)

我国红色资源蕴含深厚的历史内涵和鲜明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在革命的历史当中总结经验,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的立场要坚定不移。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保证以红色为新时代新人的鲜明底色,将红色资源贯穿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红色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构建思政金课需要运用红色资源,在思政课堂融入红色资源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承担时代担当。

(一)有利于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

红色资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艰辛的革命历程,汇集了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具有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红色资源,对于德育教育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等优秀思想品质,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不屈气节。将优秀的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革命历程的艰辛;另一方面,通过了解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学习他们身上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可以帮助广大学生树立赤诚的爱国情怀,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与思想信念。

(二)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政课教学的客观要求[1]。长期以来,各学段思政课侧重理论灌输、忽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滞后性严重地影响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红色资源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成为现代教学的优良资源。红色资源中的革命战争电影、歌曲、文学作品等,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教育的平台,让学生通过红色历史事实切身理解所学知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红色资源包含诸多具体的物质文化,如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战役纪念馆等,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拓展思政课教学方式。

(三)有利于丰富课程的教育资源

红色资源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把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历史素材,让学生通过红色文化的学习,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的艰辛历程,感悟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思政课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地方红色资源优势,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重温革命历程,缅怀革命先烈,他们攻坚克难、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他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都可以成为现阶段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资源。学生通过了解地区的红色资源,有助于他们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使广大学生成为复兴民族发展大业的中坚力量。

二、红色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存在的问题

红色资源以其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彰显了重要的精神激励和价值引领功能。但是,红色资源在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阶段利用不够充分、育人功能不够突出、学段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

(一)各学段利用红色资源不够充分

大中小学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有所不同,思政课教育应遵循学生阶段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但当前,学生在接受红色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思政课教学中红色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思政课教师以课本作为教学的全部,没有把红色资源的利用和红色教育切实融入学生的思政教学中,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优秀品德、人格的培养。二是红色资源发挥的作用不明显。部分思政课教师仅仅将红色资源作为辅助教学的案例参与教学活动,没有深入剖析其内在含义和价值所在,学生难以真正地体会到红色资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刻内涵。

(二)红色资源育人功效不够突出

受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红色资源的内涵和价值被忽视。其一,一些人从抽象的人道主义和相对道德主义的立场去评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并以学术的方式发表在报纸、媒体、论坛中,与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中“失声”形成叠加效应,质疑红色经典,刻意隐藏红色资源的内在意蕴,弱化了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其二,受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教师教学以教材为主,将考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忽视了对红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导致红色教育的开展未能实现常态化,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难以凸显。

(三)红色资源各学段衔接不够紧密

现阶段大中小学思政课系统性、连贯性不强,不同阶段关于红色资源的内容存在不必要的重复,而且有些内容超出或脱离学生现实学习情况,难以突出思政课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影响了立德树人的根本效力。长期以来,由于教育任务与教育目标落实不到位,导致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有些割裂,出现大中小思政教学“各管一段”的教学情况[2],甚至部分红色教学内容含糊不清,使学生难以产生清晰的认知,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怀疑,红色教育的实效性降低。

三、红色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思政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将红色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应遵循学生成长的阶段性、智育与德育发展的进阶性、教育工作的协同性等基本规律,以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体系,实现各学段有机衔接的红色教育意义。

(一)遵循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特点

思政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传播红色文化、铸牢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怀的重要渠道,应充分利用好各学段思政课堂,因材施教。

小学阶段的教育要以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红色精神为中心,培养小学生的优良品德,强化价值认知。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思政课教师应当将红色文化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体验和感悟红色文化为教学重点。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构建以情境为中心的思政教学一体化模式,将红色资源融入情境式教学中,以生动形象的革命案例故事辅助思政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情感共鸣。

中学阶段的教育要以引导学生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为中心,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3]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合理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共同发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进而以合作交流的形式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将爱国情怀、报国意志、强国信念融入生活实践当中。

大学时期的教育要把引导学生明确使命担当作为中心任务,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争做新时代的建设者。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提高红色资源的利用率。如思政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借助革命的真实事例切实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让学生明确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创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辩论会、随堂写作等教学模式,让学生从根本上领会红色文化的内在精神,自觉将革命精神转化为自身的精神品质,找准自身的时代定位,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勇于承担时代使命。最后,高校可以通过邀请革命前辈座谈,开展红色文化交流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递进式融合

新时代、新目标、新任务要求不同学段的思政课要前后呼应、相辅相成,做好思政课程资源的选择与使用。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应加强交流与沟通,建立教学案例库,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递进式发展和有机融合。

新课程改革对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新层面的解释,对于不同学段的思政课进行了精确并有差异的目标制定。新课程改革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机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加强顶层设计与整体谋划,实现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与整体布局。首先,在编写思政课相关教材时,应依据学生发展特点及阶段培养目标选好红色资源辅助教学材料,各学段教育不能各自为伍,应围绕育人目标做好责任定位和分工合作,避免彼此间的简单重复与内容脱节。其次,学习红色品质、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时,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要各有侧重,循序渐进,不可学段错位、本末倒置。大中小学红色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强化统筹,整合资源,一体实施。要高度重视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统筹推进教学改革。一方面,要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大中小学开展红色教育实际有两个队伍,即校内思政课教师队伍和校外实践基地教学队伍。校内队伍侧重于小学、中学阶段红色文化知识的讲解与教育,校外队伍侧重于大学阶段学生实地考察与探究发掘。要统筹好两支队伍的建设,使其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要统筹好大中小学红色教育网络平台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红色文化资源从物质样态走向数字样态,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数字化的红色资源平台,已经成为大中小学红色教育的必然选择。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可以分工合作,建立红色资源案例库,利用网络媒体新型教学工具实现红色教学资源的共享。

(三)统筹家庭、学校、社会资源协同育人

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发力,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作用,才能保证合力育人的统筹推进,实现红色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合力育人目标。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初始阶段和基础阶段,最需要精心引导。有学者认为,在学校接受的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可在家庭接受的是利己主义的实惠教育[4],这样的教育反差,会让学生的价值选择产生一定的偏差,所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育人极为关键。家长可以用经典红色故事启发孩子的心智,通过阅读故事、分享感悟为孩子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此外,家长还可以带领孩子参观红色博物馆,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帮助孩子形成崇高的精神信仰和优良的文化品质。

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环节,将红色资源与学校文化建设相互结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同学段的校园文化建设应依据学生的成长特点有所侧重:小学可通过红色绘画比赛、歌唱英雄人物等形式,将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中学可通过革命知识问答、红色主题征文竞赛等形式,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大学可通过争做革命基地讲解员、开展红色演讲系列培训等形式,陶冶学生的革命情操,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社会教育是基于学校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拓展与延伸。在社会教育中,传承红色精神是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优化社会环境,完善法律法规,为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法律保障和支持;另一方面,基于红色资源的重要育人价值,需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及时修缮和切实保护革命遗址,努力维护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基地的有序运营,确保红色资源持续发挥育人功能。

综上,将红色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路径探析,有效地拓展了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资源,增强了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强化了当代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更是有效地助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

猜你喜欢

学段红色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