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党史学习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2021-11-29吴小妮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关键词: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吴小妮(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烟台 264005)

2021年2月,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1]这不仅是习近平对全党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更是对广大青年的殷切希望。他曾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复信中指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2]。高校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党的历史融入思政课,把学习党史和感悟思想统一起来,对于引导当代大学生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相统一中坚定“四个自信”,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的历史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政课资源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3]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创造伟大辉煌的发展历程,内容丰富而厚重,蕴含着催人奋进的磅礴伟力和丰富的智慧经验,是一个资源丰富的教学宝库。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遭屈辱磨难,国家积贫积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为己任,在100年的历史征程中,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三大伟大历史贡献”:经过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几千年来的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奠定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基础;进行改革开放,开创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使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终于迎来盛世中国。这是近代以来任何政治力量都不能做到的。学习党的历史,可以使大学生从我们党成立100年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性巨变中,深刻理解“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4]。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选择正确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努力,终于突破苏联模式,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0 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全方位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不停歇的理论创新,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所以,党的历史是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为生动、具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史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是适合我们国情的科学理论,是指引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历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一个不同于以往所有政党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5]。从延安整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整党,再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就是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锻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导力量的历史。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政治情怀。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烈们展现了为人民利益甘洒热血的赤子之情。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感慨:“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6]在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情牵百姓,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不计代价抢救每一位患者,效率之高、效果之好,超越了所有西方发达国家,赢得了国内外广泛赞誉。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黄文秀等一大批共产党员挺身而出,用拼搏奉献甚至生命改变乡村旧貌,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红船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疫”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培育的、并不断促进党和人民事业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它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浓缩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体形象,拥有崇高的道德力量,具有穿越时空的感染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勇于担当,敢于自我革命,建设学习型政党,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奋发有为的根本保证。把党的优良传统、伟大精神以及责任和担当植入高校思政课堂,深入挖掘其形成的理论渊源、历史渊源和内涵特征,讲好革命先烈、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对于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仰、传承革命精神、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勇担历史重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二、党史学习教育是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迫切需要

党的历史蕴含着高校思政课不可多得的红色育人资源,对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来说,党史教育意义重大。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是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7]“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1]。党史学习教育是提升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效性和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途径。现在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00 后”,生活在和平富裕的时代,与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有距离感,对党史知之不多,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首先应当了解党史。只有理直气壮地把党的历史宣传好、学习好,才能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明白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会凝聚亿万民众,为什么延安的老百姓会给毛主席献上一块“人民救星”的金字大红匾,为什么会有千千万万的沂蒙红嫂,为什么会出现焦裕禄这样的好干部。只有把这些问题由表及里地讲深讲透,才能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才能从党的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中汲取道德营养,坚定崇高价值追求,才能知行合一,坚定听党话、跟党走,承担起新时代青年应该承担的责任,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时代新人。

党史学习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一贯注重党史的育人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校思政课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不断的调整,但党史学习教育一直是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线。在高校思政课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提升课程品质。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各门课程都需要党史资源的支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本身就是一门专门的历史教育课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中、下三编中,包括中编和下编,占课程内容2/3。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要特别注意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8]“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重点虽然在理论的阐释上,但教学中应当把党史和“两大理论”成果结合起来才有好的教学效果。其本身也是史论结合的课程,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产生。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与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密切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融为一体,解决大学生有关人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法律等诸多方面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如果不联系党史,不从党史学习中获取营养,理想信念就讲不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也难以落地生根;不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法治史,就讲不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意义以及大学生加强法治素养的重要性。“形势与政策”课也需要联系党史学习的内容,才能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最新的国际国内形势讲得深刻、全面、生动、透彻,而且课程本身讲的虽然是今天的事实,但其实质就是明天的历史。

党史学习教育是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利器”。历史虚无主义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革命史观,把革命看成是破坏性的力量,贬低中国革命的价值和意义,否定中国革命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对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奉献一生的人民领袖、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极端污名化,以此颠覆人民对领袖和英雄的认知,瓦解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动摇党的执政根基,最终达到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目的。历史虚无主义采用孤立、片面的方法分析问题,根据自己的意愿严重曲解历史,解构主流,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了强大冲击。历史虚无主义往往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探究所谓“历史真相”,极具迷惑性、欺骗性和鼓动性,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危害极大。它容易引起大学生对历史真相的质疑,造成他们党史观和历史知识的混乱,消解他们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基础,否定了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依据何以存在?如果我们不充分利用高校思政课这个主阵地,大力强化党史学习教育,用历史说话,用事实发言,匡正谬误,而是听任历史虚无主义篡改历史、颠倒是非、造谣惑众,那么,青年人的思想最终会被搞乱。长此以往,国家和制度安全也将受到严重威胁。

三、以党史学习教育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如上所述,学习党的历史是思政课教学的必然要求和应然内容,是贯穿思政课教学体系的一条红线。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要与党史学习融合互动,把思政课上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用好课堂主阵地,把握党史学习教育总方向。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一要坚持政治性。要以习近平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统领党史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1],客观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的失误与曲折,厘清谬误,正本清源,不断增强学生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自觉性。二要注重党史教育的内容系统性。历史人物故事和革命精神是有温度的党史,把党史事件、人物、精神和理论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党史、读原著、悟思想。要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思想伟力,深刻领悟党的历史经验和政治优势,深刻理解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深刻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三要把握规律性。党史教育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叙述,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党史中探寻其蕴含的规律,使学生深刻认识党的历史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好”,从而坚定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四要紧扣时代性。党史学习要观照现实,与现实工作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把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心怀“国之大者”。

整合各种党史资源,创新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高校思政课除了利用课堂讲述外,还应该创新使用多种教育形式,善用各种红色资源。一是要发挥党史影视资源的优势。将红色题材的影视资源用现代科技手段,做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声光影像”,让党史学习变得鲜活生动又通俗易懂,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学习形式。例如,“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展播了大量红色影视经典,包含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和事,为思政课的党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二是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优势。习近平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9]要发挥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在党史教育中的独特作用。这也表明让大学生走出教室的立体情景教育活动非常重要。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址,这为思政课党史学习教育的情景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实践空间。通过参观和现场讲解,再结合已知理论,就能够更加深刻地感知党史,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使大学生通过实践教学,从历史中感悟真理的力量,从故事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另外,先进模范人物、老党员和历史的见证人进课堂,讲述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奋斗历程,以丰富的阅历和家国情怀感染和引领学生,也是思政课加强党史教育的好形式。

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党史素质,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大学生碰到的理论困惑和难题大部分与党史问题相关,要把这些问题讲清楚,对思政课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要有坚定的自信。打铁必须自身硬。思政课教师只有对党史学习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及求真、求实、求是,对党的历史从理论到实践融会贯通,才能实事求是、有理有据地回应学生的关切和质疑。一方面,理直气壮地要求学生“注意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1];另一方面,敢于直面党过去的错误,明确态度,不遮遮掩掩,不闪烁其词,客观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党对待错误的态度以及党如何在纠正错误、汲取教训中前进等问题。无论是经验、成就和功绩,还是教训、问题和过错,都要从主流和本质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让学生明白党的历史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在不断学习总结、纠正错误中发展壮大的。二是要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国际视野。思政课教师要有能力把过去、今天与未来贯通起来考虑,把中国和外国比较起来考察。中共党史是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教师要有大历史观,把党的历史放到中国近现代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之中来考察,通过纵向的历史比较和横向的国际比较,从更深远、更宽广的视野中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认清我们道路的比较优势,在比较中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猜你喜欢

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