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解放日报》视域下共产党“民族救星”形象构建研究(1941—1945)

2021-11-29邹腊敏李停停

关键词:救星解放日报边区

邹腊敏,李停停

(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救星”,[1]这是广大边区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工作成果的最高肯定。共产党“民族救星”形象的构成,进一步说明了民众对共产党的认同与赞誉。延安《解放日报》创刊于1941年5月16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由《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而成。《解放日报》记载了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艰辛抗日的历程。考察《解放日报》中的这些报道,可以较为清楚地探讨出共产党“民族救星”形象的形成依托。文章主要通过梳理与归纳共产党“民族救星”形象的内涵构成,进一步充实共产党的政党形象研究。

一、民族解放者形象

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探寻救国之路。经过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等阶级的多次尝试,但均以失败告终。

正值民族危亡之际,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并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创办有关工人的学校、刊物、工会等,逐步具备了共产党成立的条件。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纲领。1930年代,随着日寇侵占中国的步伐加快,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1935年华北事变,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阶层人士摒弃不同的政见与敌对行为,一致抗日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持续推进,国民党与共产党进行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国民党及地方实力派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战,共产党领导军队在敌后战场积极抗战,共同打破了日军三个月侵占全中国的谰言。抗战期间,共产党坚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在人们心中树立了“民族救星”的形象。全面抗战初期,日寇加紧进攻,共产党提出“新四军、八路军正以旺盛之士气,胜利之信心准备战斗,并呼吁全国友军与人民一致奋起,协同作战,抗击暴敌之新进攻”。[2]体现了共产党以民族危亡为己任,团结力量奋勇抗战的宝贵品质。共产党率先提出抗战纲领并带领各族人民奋死抗战,赢得全国各阶层的信赖与支持,树立了良好的政党形象。

1930年,世界法西斯主义猖獗。共产党清楚地认识到法西斯主义对世界的危害。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强化,是推动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侵略的重要因素。共产党曾发表多篇文章提倡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是1941年6月22日发表的《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的决定》。文章指出目前全世界的任务是:“动员各国人民组成国际统一战线,为着反法西斯而斗争,为着保卫苏联,保卫中国,保卫一切民族的自由独立而斗争,在目前阶段上,须集中于反对法西斯奴役,而非实行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在全中国任务是:(一)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国共合作,驱逐法西斯日本强盗出中国,即用此以援助苏联。(二)对于大资产阶级中反对份子的任何反共活动,必须坚决的反抗之。(三)在外交上与英美及其它国家一切反德日法西斯统治者的人士联合,反对共同的敌人。”[3]同时,在共产党的倡导下,社会各界成立反法西斯联合会及进行反法西斯运动,呼吁青年人团结起来,共同抗日。由此,共产党在人们心中树立了坚定的反法西斯的政党形象。1942年1月4日,中国青年反法西斯大会召开,会议提出:“将不分民族、党派、信仰,团结全中国以及东方青年为实现唯一的目标——消灭法西斯而奋斗到底!朱德司令讲话指示三点:(一)要有组织的武装力量才能消灭法西斯,因此希望全国的青年积极参加抗日军队。(二)青年应该努力参加生产,储蓄经济实力,支持长期抗战。(三)加紧军事知识与技术的学习,提高青年的战斗力量。并号召全国青年亲密团结,建立青年反法西斯民主战线。”[4]此后,各地反法西斯大会相继成立,全国形成以共产党为主导的反法西斯的社会氛围。共产党以抗日战争为出发点,进行的一系列反法西斯活动,得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可与支持,人们积极参与到反法西斯运动中。

除了揭露国际法西斯主义对中国的危害,在国内共产党极力主张民主,以反对中国“新式专制主义”[5],即西方法西斯主义与中国旧专制主义的合成体。中国共产党不断地提醒民众,注意提防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式专制主义”[5]把中国引向不民主、不独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因此,反对中国的法西斯主义,也是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必由之路。

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对于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同时,共产党的多种政策成功地构建了民族解放者形象。在抗战中民众自发称共产党为“民族救星”,表明了共产党成功地塑造民族解放者形象的史事。

二、打击投降者形象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国共两党进行合作,共同抗日。然而,以汪精卫为主的投降派和国民党的顽固派,进行投降妥协与阵营分裂等一系列活动,严重地危害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声讨汪精卫的卖国行径,开展反投降斗争;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声称抗日又反共的两面态度,其采取了两面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一)打击汪逆组织叛变的投降行径,呼吁抗日

全民族的抗战形成后,国共两党进行合作,共同抵制日军进攻。然而,以汪精卫为代表的投降派看到中国各大城市与交通要道相继失守后,产生了失败主义、投降主义的思想。1940年初以汪精卫为代表的投降派投靠日本,3月30日在日本周密保护下,汪精卫在南京发表演讲,宣布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成了日本人的傀儡。汪精卫的叛国投敌行为,激起了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以及海外华侨的一致强烈愤慨,杀汪惩奸的呼声此起彼伏。在延安、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国统区的长沙、香港……均举行了声讨汪精卫卖国行径的大会。1940年1月27日,共产党发表社论《反对汪精卫的卖国秘约》中提到:“为揭露汪逆的卖国秘约粉碎敌寇汉奸的阴谋,在全国范围里广泛地开展反汪反汉奸反投降的运动,是十分必要的……今天每个不愿作奴隶的人们,都应该站在真正抗日力量的方面,反对汪逆组织的傀儡政府,反对‘反共’、‘防共’实际准备妥协的阴谋,坚持抗战到底,争取民族解放的最终胜利。”[6]与此同时,2月1日在延安召开讨汪拥蒋大会,会议主席团毛泽东、张闻天、林伯渠等人提出:“为挽救时局危机争取抗战胜利起见,谨救国大计十端,愿国民政府、各党各派及全国同胞采纳而实行之。一曰全国讨汪、二曰加紧团结、三曰厉行宪政、四曰制止摩擦、五曰保护青年、六曰援助前线、七曰取缔特务机关、八曰取缔贪官污吏、九曰实行总理遗嘱、十曰实行三民主义……凡此十端,皆救国之大计,抗日之要图。”[7]面对敌寇灭亡中国的野心与汉奸汪逆出卖国家民族阴谋的总暴露,共产党揭露汪精卫的卖国行为并提出救国方案,使全国人民进一步地认识到日寇与汪逆的真正狰狞面目,更进一步认识到妥协投降的后果。它也激起了各族人民的觉醒,人们认识到只有全国人民铁一般的团结起来,坚持抗战到底,中国才能得到真正的独立与解放。这种空前团结的局面,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行径,坚持抗战

抗日战争进行相持阶段时,日本调整对华政策并企图诱使国民党政府妥协投降。以蒋介石为核心的国民党顽固派表现出很大的妥协倒退倾向,反共倾向明显增长。国民党顽固派开始实行一系列反共活动,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从小规模的军事摩擦,发展到大规模的武装进攻根据地,其反共行为愈演愈烈,而共产党从抗战大局出发,曾多次提出停止进攻边区根据地及撤退国民党的反共军队等要求。国民党顽固派置若罔闻,继续进行反共活动,边区军民多次进行自卫反击运动,打退了国民党军队,边区根据地重新获得安定。国民党顽固派在其他根据地的进攻活动,共产党亦采用相同的方法击退了他们的进攻。1940年间,毛泽东总结了国共两党摩擦的经验,系统阐述了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方针和政策。毛泽东指出:“现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既不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又不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而是综合联合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8]762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表明了共产党是以民族利益为重的政党。

第一次反共高潮失败后,国民党便把反共的中心转向华中地区。他们曾想用武力的方式来消灭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又想通过谈判限制其发展。1940年12月9日,国民党当局要求驻扎在长江与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全部转移到黄河以北地区。共产党以团结抗日的大局为主,同意皖南方面的军队北移。1941年1月4日,新四军部队奉命北移,半途遭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袭击。其部队除少数人突出重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和被俘,军长叶挺与国民党谈判时也被扣押。事变发生后,共产党为了向社会各界揭露国民党破坏统一战线的阴谋,在政治和宣传方面进行了猛烈的反击,以散发宣传单、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各界公布皖南事变的真相。社会各界人士和民主党派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活动提出异议,部分民主人士发起抗议活动。同时,国民党的反共行为引起苏联反对、美国及英国等国也曾表示不满。在政治陷于孤立的形势下,国民党顽固派不得不收敛反共活动。3月初,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

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国民党并未完全停止对部分地区的进攻。国民党顽固派不顾日军的步步紧逼,而是与敌为友、杀害军民,极大地破坏了统一战线。具体事件有:“1941年5月20日,大敌当前华中仍在进行反共战争、抗大分校的学生惨遭毒手。不顾日寇进攻的加紧,皖北汤恩伯指挥的军队,对新四军的压迫仍未稍懈。本月二三两日骑兵第八师马彪部向汤河以北新四军之阵地进攻,防军一部及抗大分校学生先后被俘一百数十人,伤亡数十人。至十五六两日该师又集中两个骑兵团搜索新四军寄存民家之伤病员,加以屠杀。”[9]“7月20日日寇发动扫荡苏北,猛犯盐城阜宁等处,我新四军奋勇血战已将半月,在此剧烈的反扫荡战役中,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所部不与新四军配合抗敌,且有与敌寇呼应,夹击新四军之企图,使新四军腹背受敌,危机异常,此举丧心病狂之行为,新四军全体战士愤慨莫名,唯以大敌当前,该军仍以空前之英勇与日寇作殊死战,而对苏韩所部之不法行为,则请以最高统帅部迅速予以制止。”[10]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及后面持续的反共活动,表明了国民党对国家存亡的局面置之不理,而以自党的利益放在首位。共产党揭露并斥责国民党一系列的反共活动,呼吁国民党应以民族矛盾为主、一致对外、战胜日本并实现民族独立。

1943年5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提议共产国际已完成历史任务,宣布解散共产国际及各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本国革命。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国民党顽固派乘机要求中国共产党解散,取消边区政权。6月18日,国民党第八战区司令官胡宗南召开反攻军事会议,决定调动四五十万军队于7月7日攻击延安,掀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共产党采取了舆论反击与军事准备相结合的方针,共产党陆续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国共两党抗战成绩之比较》《八路军、新四军抗战六年战果》《两年来国民党五十八个叛国蒋亮概况》等多份文章,揭露国民党破坏统一战线的行为,用确凿的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成为抗战的主力。1943年7月12日,毛泽东发表《质问国民党》的社论。社论指出:“许多国民党人肆无忌惮地天天宣传共产党破坏抗日,破坏团结,难道撤退河防主力,倒叫做增强抗战么?难道进攻边区,倒叫做增强团结么?照你们的说法,中国境内只有共产党是破坏抗战的,你们则是如何的民族之上,那么,面向敌人,却什么之上呢?照你们的说法,破坏团结的也是共产党,你们则是如何的精诚团结主义者,那么,你们以三个集团军(缺一个军)的大兵,手持刺刀、配合重炮,向着边区人民前进,也可以算作精诚团结么?”[11]文章对国民党一系列的质询,进一步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共面目。与此同时,各解放区军民开展反对内战、保卫边区的群众运动,国统区人民和国外舆论纷纷谴责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苏、美、英等国大使还召开会议,警告蒋介石不得发动内战,否则停止援助。军事方面,中央组织并调派军队保卫边区,曾多次击退国民党军队试探性的进攻。在国内外政治压力下,蒋介石被迫命令胡宗南停止行动,国民党停止进攻边区。至此,国民党的第三次反共计划被迫中止。抗战期间,国民党的种种反共行动及三次反共高潮,严重地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虽揭露国民党的种种投敌反共活动,但仍呼吁国民党及各阶层抵御日寇、共同抗日。至此,共产党的民族时局观在人民心中树立了“民族救星”的政党形象。

在全中国面临日本帝国主义的严重侵略及民族危机深重的时候,搞分裂,意味着促使民族灭亡。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8]745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反共内战,将会是国民党投降帝国主义、灭亡中华民族的罪恶行径。因此,共产党打击汪逆投降行径及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行为,就是打击投降,挽救民族。1944年5月4日起,中共中央代表林伯渠同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王世杰先后在西安、重庆举行会谈。1944年11月,在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的调节下,国共两党开始新的谈判。这段时期内,国共两党持续进行谈判却常常谈判无果,根本障碍是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的统治。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坚定的立场与维护抗战的态度,赢得了国内外多方力量的支持,提高了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同时,共产党的抗战政策与倡议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逐步在人民心中形成“民族救星”的政党形象。

三、反封建者形象

封建主义是中国落后的根源,是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带有基础性的根源。封建的经济,使广大农民生活贫苦,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的文化与习俗,损害了农民的精神。民族的生存,需要解放他们。

(一)实行抗战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从封建至近代的中国社会中,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是天然对立的两大阶级。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长期进行沉重的压迫与剥削,农民阶级租种地主阶级的土地,支付高额的租金,地主还会要求缴纳其他的税及进行劳役,农民一年到头苦不堪言,所剩无几。陕甘宁边区本身恶劣的自然环境让农民的境况更是雪上加霜。陕北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根据地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并进行了土地革命,农民的生活才有所改善,但土地分配方面仍存在问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实行打土豪、分田地政策,使根据地内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相应的土地,切实保障了人民的利益。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提出了“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但去年以前的欠租应宣布取消,不准索取……以后交租的办法,可由地主与农民双方决定,但应比以前减轻些”。[12]虽然国民党并没有采纳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建议,但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支持,增强了民众对共产党的信任与拥戴。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制定了相应的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1942年1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发布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抗战以来,我党在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在各根据地实行以后,曾经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团结了各阶级的人民,支持了敌后的抗战……抗战进入更加艰苦的时期,要求各根据地更加发动广大群众的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更加团结一切抗日为后来坚持敌后的长期斗争。中央在详细研究各根据地经验之后,特将我党土地政策作总结的决定。”[13]1943年1月初,《解放日报》的记者走访边区政府李副主席,询问对边区新颁布的土地租佃草案的意见。李副主席提出:“调整租佃关系提高生产热忱,发展农业生产,增加边区财富,改善人民生活,以加强民主团结,巩固抗战力量,熬过难关,准备反攻。基于这种土地租佃条例的彻底实行,因为这一条例是真正照顾各阶层的利益。同时,又是完全符合边区需要和抗战利益的条例……地主对于农民有实行减租并尊重农民的佃权的义务,农民对于地主也有依法交租并尊重其他地权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地主与农民各安其业,团结一致共同抗战。”[14]1943年政府新颁布土地租佃条例,进一步调整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获得了人民的支持,提高了人民抗日的积极性。1944年各根据地全面实行土地政策,农民的政治觉悟提高,很多地区成立减租委员会,坚决与地主做一系列斗争。陕甘宁边区的清涧石嘴驿农民就率先带领邻村成立减租小组,后发展成为减租委员会,有力地落实了地主与农民之间土地政策问题,使减租减息政策更好地在各根据地普遍实行和推广。1945年,土地政策在各根据地全面推广后,阶级关系出现变化,经济持续向上发展。

土地政策的实行,边区民众的生活条件得以改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民众们以民歌形式歌颂毛泽东是人民大救星,表达了广大民众对共产党的真挚情感。杨步浩曾是边区贫民,土地政策的实行使他获得土地,他起早贪黑、精耕细作,曾两次被评为劳动模范。1946年2月16日,边区劳动模范杨步浩带领乡亲们给毛泽东送“人民救星”匾,这表达了民众对共产党的感谢。这是民众对共产党工作成果的最高肯定,也是民众对其自发形成“民族救星”形象的最好见证。土地政策的成功实施,不仅见证了共产党逐步战胜封建势力的努力,也在民众内心形成了一个“民族救星”的政党形象。

(二)采取破除迷信及反对巫神工作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之初时,各种封建迷信思想充斥着边区地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清除封建思想,传播各种医药卫生的科学知识,边区民众逐渐形成了相信医药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边区的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在边区多个根据地中,各种封建思想中危害较重是巫神思想,根据地一区就有3个左右的巫神,全边区大概有2000多巫神,他们四处招摇撞骗,骗取钱财,其方式极其残酷,结果往往是“无病变有病、小病变大病,大病变死症”。[15]“整个边区,就有一批这样的巫神,天天在做这种杀人的勾当。”[15]根据调查,“知道请一次巫神,就是要用香一把、烧表一本、小米两升、白布七尺、鸡一只,巫神报酬费七千五百元,总共花了一万七千多元”,[16]这使原本边区民众的贫困生活雪上加霜。面对这种社会现象,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开展反对巫神的斗争》一文,文章提出“巫神与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不相容的。新民主主义社会里,不能容忍巫神这种职业公开地或秘密地存在”。[15]基于此,边区政府一方面积极开展反对巫神、提倡医药卫生的科学宣传,一方面严厉处罚造谣惑众的巫神,劝导他们改邪归正,正当地谋生并变为劳动者。至此,人们逐步转变落后思想并形成了医药科学的观念。边区政府要求:“各界人士,必须针对各地具体情况,利用一切机会和方法(如小学校、培训班、读报识字组、黑板报、歌谣、秧歌、庙会等)进行对人民的卫生教育。”[17]同时,边区政府提出:“必须动员一切部队机关中的西医除为部队机关服务外,兼为群众服务,尽量给老百姓看病或者住院,并经常组织巡回医疗队下乡。必须动员和帮助一切中医和药铺认真为群众服务。西医应主动的与中医密切合作,用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帮助中医科学化,共同反对疾病死亡和改造巫神。”[17]边区政府的一系列措施逐步使人们摒弃封建思想,相信了医药科学。八路军在陇东开办的民生医院,附近“六七十里路的群众病人,都纷纷前往医治,并且带了不少蔬菜和醋送给他们吃”。[18]边区根据地的乡村逐渐形成良好的风气。

在各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边区反封建思想与反巫神斗争的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功。1944至1945年边区各地的巫神们纷纷改邪归正,其中志丹县刘建喜不再当巫神,已开荒地9亩、延川县赵占银成为开荒积极分子、延川县巫神59人联名表示,决心彻底转变不再害人、延川中区全部巫神转变等等,这些现象共同见证了边区民众反对迷信、崇尚科学观念的转变过程。总之,共产党在边区实行多种清除封建思想的措施,既加强了根据地精神文明建设,也形成了良好的党群关系。

结 语

共产党的政党形象不仅是一个政党主动构建的过程,也是民众了解与认知的过程。抗日战争初期,共产党动员全国的军队和老百姓,倡导并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之处。抗日战争中后期,共产党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其正确地指导了抗日战争,是夺取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历史证明,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民族解放和振兴的强有力核心,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抗战时期共产党的政党思想理论,成功地构建了共产党的政党形象。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的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与人民结合起来。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生根、开花。”[19]没有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紧靠少数共产党员的奋斗,抗日战争无法取得胜利。共产党作为人民群众的政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人民群众才会逐步认可并支持共产党。抗日战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拥护和支持,最根本在于共产党始终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并自觉维护人民的利益。“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20]全面抗战时期,共产党实行的各种政策保障了人民大众的民主权利,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民众歌颂毛泽东为人民大救星,就是民众对共产党自发形成“民族救星”形象的有力见证。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对“民族救星”政党形象的主动塑造与人民群众自发形成共产党“民族救星”形象认知的双向过程,成功地构建了共产党“民族救星”的形象。共产党“民族救星”形象塑造的成功举措,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对新时期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救星解放日报边区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宝珊——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救星
不听话的信鸽
《解放日报》与纪念十月革命的话语建构(1941—1946)
马锡五:抗战时期边区民主司法战线上的模范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郊外别墅菜园:俄罗斯人的“救星”
延安时期博古党报思想探究
舒群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