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机构结合家庭康复模式下语言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
2021-11-29蒋沐禾王艳波
蒋沐禾,王艳波
(甘肃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瘫的运动障碍常伴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语言障碍是脑瘫患儿极其普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脑瘫患儿认知发育及今后的社交能力和心理发育。据统计,在我国约有70%~80%的脑瘫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2]。现如今,脑瘫语言障碍尚无根治方法,主要治疗方式多为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推拿等[3]。而我国脑瘫患儿康复多集中在医院进行,面对漫长的康复训练过程,多数患儿家长忽略了家庭康复的重要性。将机构康复与家庭康复结合起来,融入脑瘫患儿日常语言功能康复训练中,不仅能保证患儿康复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也能一定程度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本文对脑瘫患儿基于机构结合家庭康复模式语言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脑瘫患儿语言功能康复训练提供参考与借鉴。
1 概述
语言障碍是脑瘫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70%~75%,主要由患儿脑组织受损后发育迟缓引起,患儿语言使用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严重缺陷,部分患儿甚至完全失语,导致社会适应能力减退,生活质量下降[4]。语言障碍主要包括构音障碍和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可能与构音器官功能障碍、口腔灵敏度差、智力低下、听力障碍等有关,患儿说话时咬字不清、出现省略音、替代音、赘加音等现象;语言发育迟缓指语言发育程度显著低于同一年龄群平均水平,因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差,表现为词汇少、说话幼稚,只说语首或语尾音,或省略,或替代,或颠倒,令人费解。脑瘫患儿中大部分患儿合并语言障碍,在与人沟通时困难重重,对社会生活难以适应。因此,语言功能康复在实施脑瘫患儿全面综合康复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国内有研究证实[5],加强脑瘫患儿语言功能训练可以有效促进患儿肢体功能康复,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据统计,有20%~25%的脑瘫患儿伴有严重的听力障碍[6]。听力严重损伤,患儿听辨能力异常必然会造成语言学习过程困难。患儿在复杂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相当程度的智力,阮景颜等[7]对102名脑瘫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智力发育与构音发育同程度受累,可能与学生理解指令和执行指令的能力有关,即智力障碍程度高的学生的构音器官运动功能不一定有障碍,但因为理解不了指令而不会操作,所以评估出来的分数也较低。
2 机构康复
目前,我国脑瘫患儿接受治疗主要集中在大中型综合医院、康复中心以及少部分社区医院,康复机构拥有专业的康复团队和齐全的设备,能为患儿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
2.1 语言训练(ST)
传统的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包括发音训练、咀嚼吞咽功能训练、呼吸训练、吸吮训练等。在进行ST治疗时,要始终注意保持患儿正确的姿势,在患儿处于坐位训练时,应注意摆正其头的位置,正对中线,确保头不下垂、不转向、不前倾,保持构音器官在充分和灵活的状态下进行[8]。学习语言的同时,注意力的建立是一个基本的要素。因此训练脑瘫患儿的注意力也十分重要,引导患儿注意倾听,寻找患儿感兴趣的玩具、声音等吸引其注意力。改善发音器官的协调性可以通过口腔脱敏的方式,利用冰水、软刷等刺激口唇、脸颊、舌等肌群来增强进食功能,进而改善吞咽、咀嚼功能[9]。对患儿进行呼吸训练,抑制患儿口腔呼吸和其他反射活动,通常采用轻松有趣的小游戏来进行,比如吹风车、吹玩具喇叭、吹气球等,逐渐增加强度及难度;也可以通过小组游戏进行,如用丝带模拟“拉大锯”的游戏来发长音等。有研究者证实[10],个别训练联合小组游戏不仅能改善患儿语言功能,还对脑瘫患儿智力、心理、社交等各方面能力有促进作用。而构音训练必须坚持个体化的原则,可以在完成前期构音器官的准备训练之后再进行,机构的康复团队应为每个患儿制定不同的康复计划,遵循先易后难原则,从单音节慢慢过渡到单词、句子、短文。最后是韵律练习,通过反复朗读、断句练习说话时的速度、换气、扬抑等韵律。
2.2 中医治疗
近年来,通过针刺疗法、推拿、穴位注射、拔罐等中医方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逐渐被推广,且获得一定疗效[11]。国内有众多文献报道使用头针、体针或联合使用头针、体针、项针、舌针结合ST治疗脑瘫患儿语言功能康复[12-14]。针刺疗法通过对经络的治疗,达到驱邪扶正、阴阳调和、疏通经络等目的,以改善脑瘫患儿脑部情况,反射性增加患儿大脑皮层血流量,使患儿脑细胞迅速修复,改善患儿皮层缺血缺氧状况[15]。中医认为小儿脑瘫语言障碍属于“语迟”,病机在于先天肾气不足、气血虚亏和脑髓失常。而穴位注射直达病灶,促神经递质和脑电活动的活跃,从而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给予病变区域充足的营养供应,达到贯通心肾、启迪心智、提高语言能力的功效。
2.3 新兴语言康复方法
2.3.1 虚拟现实(VR)技术:VR是通过电子技术模拟视、听、触一体化的场景、输入正常的运动模式、提供特定重复训练模式,让患者在VR环境中进行人机互动,可以增强训练的趣味性,从而达到激发潜能、提高治疗的效果[16]。目前VR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医疗康复领域,例如烧伤康复、帕金森病康复、脑卒中康复、术后康复等。Sevick等[17]和Cho等[18]将VR技术运用于脑瘫患儿康复中,结果显示患儿能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而胡继红[19]等在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康复过程中引入VR技术且疗效佳。VR技术集视、听、触为一体,因此在日后针对脑瘫患儿语言障碍治疗中也可结合该技术,为患儿康复提供有效手段。
2.3.2 数码听觉统合训练(AIT):AIT是由法国布拉德医生建立的一种特殊的音乐治疗方法[20],近年来被运用于小儿脑瘫康复领域。AIT通过聆听各种不同频率音乐,使耳朵达到对各种频率的适应,从而使双耳的整个通道被打开,促使大脑接受良性刺激[21]。有研究[22]者通过应用AIT对脑瘫患儿进行语言训练,结果证明AIT能促进患儿语言发育,可作为脑瘫的一种辅助康复方法。
3 家庭康复
家庭康复训练是当前康复的主流方法,我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也倡导将家庭康复理念引入脑瘫患儿康复中,实施家庭康复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脑瘫患儿的康复需求[23]。目前脑瘫虽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但坚持康复训练可以减轻患儿的畸形程度并改善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18]。对于伴有语言功能障碍的脑瘫患儿而言,患儿父母不能仅仅依靠机构康复,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连贯而持续的过程,在家中为患儿创造一个交流训练的环境尤为重要。家人是与患儿相处时间最久、接触最密切的人,且家庭康复训练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同时也是患儿最熟悉的环境,往往能使康复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患儿父母不能因为与患儿对话得不到回应就丧失信心,应尽可能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机会与患儿说话,多诱导患儿发声,多鼓励夸奖患儿。家长可以通过与患儿一起做游戏,利用患儿对于游戏的兴趣进行训练,在游戏中要保持与孩子的视线对视,逐渐提高患儿注意力。刘霞等[24]对39例伴语言障碍的脑瘫患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结果显示,联合家庭训练组疗效高于仅在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组,证实了家庭康复的有效性。此外,家庭远程康复也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康复训练方法,国内外均有学者致力于此[25-26]。家庭远程康复通过利用电脑、手机、电视、可穿戴传感设备、VR技术等智能互联设备,接受来自设备终端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涵盖认知、语言、运动等领域的康复指导,既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又能保证康复训练持续、有效进行[27]。国内也有学者利用微信公众号指导脑瘫患儿家庭康复并取得良好效果[28]。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这样才能使患儿语言功能逐步恢复,达到最大化回归社会的目的。
4 机构结合家庭康复的重要性
脑瘫可以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介入来使脑瘫患儿功能尽量恢复,减轻伤残程度,最终让患儿达到最大限度的身心康复、生活自理、入校学习、自谋生计、融入社会的良好康复效果[29]。目前,根据我国各地区对脑瘫患病率[30-31]的报道可知,近年来由于围生医学及新生儿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新生儿监护病房的广泛应用,使得低体重儿及早产儿的成活率增加,同时脑瘫患病率也随之增加[32]。且我国脑瘫患病率高于西方国家[33],因此脑瘫患儿的康复工作任重而道远。就我国医疗现状而言,康复机构少、人才缺乏、技术掌握不熟练、费用昂贵等使得一部分脑瘫患儿不能及时接受康复。而家庭康复治疗花费少,可持续性强且不受空间时间限制而迅速被推广开来。但由于患儿家长对于脑瘫康复相关知识的掌握不足,对待康复训练部分家长也持消极态度,在实施家庭康复时有困难,因此需要结合机构康复,而康复治疗师也需要向患儿家长提供一些专业技能方面的指导以及最新康复理论知识的更新,以达到患儿的最佳康复效果。
患儿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与生活环境分不开的,如果脱离了后天的语言环境,患儿学习语言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对于脑瘫患儿也无一例外。语言训练的目的在于促进患儿的语言发展,仅仅靠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是远远不够的,最终应当是在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刘志华等[34]在头针联合ST治疗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疗效观察过程中发现,语言训练频率与患儿语言障碍康复关系密切,若训练强度不够,经治疗形成的条件反射会逐步减退,已建立的暂时性神经反射就会中断,故加强语言训练频率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有较大帮助。患儿家长应积极参与患儿康复,掌握康复治疗技能,在漫长的康复历程中化被动为主动,坚定康复信心。
5 小结
国内对于脑瘫患儿机构结合家庭康复治疗的研究多集中于模式的推广,对于实施的规范化及方法方面略有欠缺,而国外更多致力于将家庭康复结合计算机、人工智能、VR等新领域康复方法,这也将是我国日后在脑瘫患儿康复领域努力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