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经切开减压治疗术的康复护理

2021-11-29葛道群彭菊香卞丽艳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筋膜患肢胫骨

葛道群,彭菊香,卞丽艳

(1.安徽省泾县医院骨科,安徽泾县,242500;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骨科,江苏南京,210006)

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多由车祸伤和挤压伤等高能量损伤导致,常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造成骨筋膜室综合征(OCS)发生率高达30.4%[1-2]。OCS是指筋膜间室内的压力持续增高而引起的急性血液循环障碍,不及时诊治易导致肾功能发生急性衰竭,患肢可能面临截肢,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危险[3]。一旦发生胫骨平台骨折后合并OCS,立即行切开减压治疗可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合并OCS给临床救治增加了难度,增加了手术次数,延长了患肢恢复的时间。为促进患肢康复,从观察要点、处理流程和处理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对我院收治的4例经切开减压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合并OCS的患者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4例患者,均经明确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发生OCS,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42~69岁,平均(54.75±11.50)岁;左侧 2肢,右侧 2肢;根据Schatzker分型:IV型1例、V型2例、VI型1例 。合并腘血管损伤2例,合并深静脉血栓2例;合并发生肌肉坏死2例。受伤原因:车祸伤2例,高空跌落伤2例。

椎管内麻醉成功后,行筋膜间室的切开减压,依次打开小腿后侧浅层间隔筋膜、外侧间隔筋膜、后侧深层间隔筋膜、前侧间隔筋膜的4个间室。清除骨折端积血,术中扪及足背动脉显示足背动脉搏动恢复正常,远端血运良好,缝合小腿内侧及前外侧下端切口,其余切口填塞凡士林纱布,无菌敷料包扎,手术顺利。本组患者筋膜间室的切开减张术在入院后6~8 h,手术时间3.2~4.5 h,所有患者均在2周内闭合切口,创面愈合良好,住院时间15~26 d。

2 护理

2.1 病情评估

早期明确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合并OCS,及时给予切开减压治疗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准确的病情评估成为患者的护理重点及难点,主要通过胫骨平台骨折的特殊解剖结构、OCS的发展过程、患者主诉3个方面。

2.1.1 熟悉解剖、仔细评估:明确胫骨平台骨折的解剖有利于护理观察上的帮助。胫骨平台骨折在分型上最为常见是传统的Schatzker分型,但在其形态上不涉及后柱的骨折块,解剖上膝后方浅层有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等结构,深层有腘动静脉和神经走行,且有不少动脉穿支交错分布。仔细评估患者受伤的原因,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明确骨折的分型及合并软组织损伤情况。高能量损伤下往往导致分型程度越高骨折粉碎越复杂,CT三维图像更能够明确骨折块[4]。OCS合并血管损伤的早期,肢体会最先出现缺血的改变,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临床上较容易忽视对血管损伤的诊断。腘血管在胫骨平台后的腘窝内紧贴于唇状突起,易损伤腘血管,容易导致血管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以及后期影响骨折的愈合[5],血管造影有助于对血管损伤的判断[6]。本组中2例合并腘血管损伤及深静脉血栓,其余2例未发生合并其他损伤。

2.1.2 抓住时机、早期干预:早期的发现OCS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有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愈合和肢体功能的恢复[7]。OCS是由于筋膜间室内压力持续增高造成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进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8]。根据OCS临床表现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主要表现为患肢出现肿胀,皮肤呈张力性水泡。患者诉疼痛难忍以及对末梢的感觉异常;第二期主要表现为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肌肉发生早期的坏死;第三期主要表现为肌肉大部分已经发生坏死。胫骨平台骨折为关节内骨折,易出现血管、韧带及半月板等损伤,导致渗出物多加重了患肢的肿胀。支具或石膏等固定方式不利于对肿胀皮肤的观察,甚至会加重组织间隙之间的压力。当出现第一期时进行早期干预,立即通知医生松开外固定,可有效的恢复血液供应,避免因膝关节软组织严重损伤导致压迫腘血管,使得继发性腘血管损伤,进而导致肌肉发生坏死,体位上将患肢安置与心脏在同一水平线,注意患肢保暖和有效的制动,避免体过伸位。本组中有2例患者采用支具外固定,及时松开外固定物后,发现皮肤发亮且有紧绷感,较多小水泡且密集分布。

2.1.3 倾听主诉、密切观察:当筋膜间室的压力增高超过6h,肢体严重缺血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坏死[9]。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若出现“5p”征(Pain⁃less,Paller,Paresthesia,Paralysis,Pulseless)时再报告医生,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间[10]。注意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伤情是否相符,主要表现为被牵拉痛和触痛、严重的持续性疼痛、骨折复位固定后疼痛仍未好转。在缺血的早期神经功能最先发生变化,患肢会出现麻木,皮肤感觉减退。筋膜间室的压力增高肌肉的血液循环小动脉虽然关闭,不足以影响患肢主要动脉血液,观察患肢的远端动脉搏动良好,末梢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也基本属正常,但肌肉已发生缺血,因此当肌肉已经发生缺血远端动脉搏动仍可存在。本组中2例患者在入院8 h内出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及末梢感觉减退,自诉疼痛难忍,呈剧烈性胀痛,活动足背或牵拉足趾时出现明显的剧烈疼痛感,肌肉按压痛。遵医嘱给予药物镇痛后效果不佳。其余2例入院时出现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皮温较健侧明显降低,踝和足活动严重受限,皮肤感觉减退,术中发现合并发生了腘血管损伤以及小腿肌肉缺血坏死。

2.2 切口护理

当胫骨平台骨折合并OCS应立即急诊手术,行多间室的切开减压降低筋膜间室内的压力,以免神经肌肉发生缺血坏死[11]。减压的切口因张力大,内填塞凡士林纱布,外用无菌纱布包裹,等待组织消肿后约7 d后进行缝合伤口。切开减压后的伤口早期需每日换药,由于渗液渗血较多需注意伤口分泌物的量,颜色,性状以及气味。由于减张切口较多,容易导致伤口感染的发生,应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正确使用抗生素,采集伤口分泌物定期监测,以便掌握可能感染的细菌并早期给予处理。虽然及时的切开减压后,若患肢仍有剧烈疼痛感、皮温低、感觉麻木、皮色紫绀,警惕血栓的形成,可能存在减压不彻底。若肢体仍有缺血的改变,考虑存在血管损伤。临床上需观察到位,不可松懈。

筋膜减张术后在护理观察上通过动态的重点评估:肌肉项目、感觉项目、血供项目、减压切口等四项内容并制作成表格,每日做好记录以便更好的掌握病情。肌肉项目主要观察肌肉活力、运动、触碰出血的情况、颜色;感觉项目主要观察触觉、痛觉;血供项目主要观察皮肤色泽、指甲毛细血管反应、足背动脉搏动;减压切口主要观察渗出物的颜色、量。本组中1例患者小腿内侧外侧见两处纵行切开减压伤口见黄绿色脓性分泌物,触摸动脉搏动消失,皮温低,肢体活动严重受限及感觉减退。再次行切开减压术,术中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小腿深部肌肉缺血坏死,伤口分泌物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术后给予抗凝、抗痉挛、输液治疗,并定期更换清洁敷料,积极抗感染治疗。肢体血运恢复稳定,切口渗出减少。3例患者在术后约1周肌肉运动、末梢感觉、患肢血供逐渐恢复,减压切口渗出物的颜色逐渐变浅,量逐渐变少。

2.3 全身护理

减张术后伤口的渗出物多为血浆和蛋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失血性贫血等发生,容易影响患者意识及全身情况。本组中1例患者通过餐后巡视病房时告知护士均已进食,但创面愈合较慢。经仔细了解后得知患者近期以进食少量的稀饭为主,胃口较差。给予监测血常规,注意血浆和蛋白的变化,遵医嘱输血补充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主动了解每日进食量、胃口、精神状态、全身的营养状况及肢体的活动状态。饮食上加强营养,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为主。经上述积极护理干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恢复良好。

筋膜间的切开减压术并不意味着立即阻断了缺血—水肿的恶性循环,坏死的肌肉会释放毒素进入血液循环,毒害心肌以及损害肾功能,严重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心脏骤停的发生。肌肉发生坏死后大量肌红蛋白进入血循环,在血液中的血清肌红蛋白浓度可作为肾功能损害的预测指标[12]。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可导致血肌酐升高,肾实质受损害的表现是尿素氮的升高,一旦被破坏的肌细胞会大量释放出血肌酸激酶。因此在护理观察上主要通过对尿色、尿量、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能够及时发现肾功能的损害。早期补液量较多,可预防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和高钾血症的发生。输注甘露醇脱水消肿药,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及大量的电解质和水。本组患者未出现合并其他器官的问题。

2.4 心理护理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外伤,心理护理贯穿了整个治疗过程。高能量损伤导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合并发生OCS患肢会出现剧烈疼痛,患肢立即行筋膜切开减压术,术后反复多次的换药,待软组织创面愈合良好后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常会出现恐惧甚至焦虑等情绪。患者病房内物品应摆放妥当,护理人员术前教会患者床上大小便。术后置入镇痛泵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如在筋膜减张切口换药以及搬动患肢前,可按压镇痛泵超前镇痛。使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凯纷)50 mg+生理盐水10 mL静脉推注联合镇痛,12 h/次。3 d后拔除镇痛泵,根据疼痛评分量表评估疼痛分值,改用口服曲马多缓释片100 mg+塞来昔布200 mg,1次/d;若疼痛分值>5分,口服羟考酮10 mg+塞来昔布200mg,1次/d。护理人员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巡视病房时主动关心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恢复健全肢体的信心。本组患者住院期间偶尔有低落沮丧等不良的情绪,经过护士关心以及帮助,疼痛均控制在轻度,情绪较好且积极配合救治。

3 讨论

高能量创伤导致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使得肢体肿胀严重,可诱发筋膜间室内的压力增高[13];当肢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超过6~8 h,若合并发生血管损伤,应立即修复血管的同时行筋膜间的切开减压及消肿脱水治疗[14];当肢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超过12 h,切开减压后应密切观察肾功能的变化,以及全身的情况。早期发现后立即行多筋膜间室的切开减压是标准的治疗方式,一旦延误病情后发生急性肾衰竭(ARF)会导致47%的致死率[15],最终为保全生命不得已选择截肢。护士需提高临床上的观察和辨别能力,通过精准的病情评估可有助于早期发现OSC,及时行筋膜间室切口减压治疗,术后重点给予切口护理、全身情况护理、心理护理等。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筋膜患肢胫骨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颅底筋膜结构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