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研究进展
2021-11-29李宗洋崔镇海党一群尹宏兵
李宗洋,崔镇海,谷 天,党一群,尹宏兵
(1.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长春 130117)
急性腰扭伤是腰部突然受到过度的外力因素导致腰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引起的急性撕裂伤,表现为腰部单侧或双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等[1]。该病常发生于腰部有较强发力时如搬拾重物,在传统中医治疗该病的记载中,针刺为最常用且效果可得到满意效果的疗法。 近年来除单纯针刺外,其他各种针法的研究日渐增多,为治疗该病提供了更多的方法。现对近年针刺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
1 中医对急性腰扭伤的认识
传统医学认为急性腰扭伤病因多为气滞血瘀,瘀于督脉[2]。督脉起于内胞宫,向后行于脊背正中,脊背受伤处致血行不畅,留而为瘀,不通则痛,影响腰背。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以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封闭或局部理疗的手段,优点是起效快,但存在较大的胃肠道副作用,对于一些患有基础病的患者,无疑增添了隐患,且该治法改善症状不持久、易复发[3]。中医则通过针刺或者针刺配合着其他的治法,有效缓解患者腰部肌肉痉挛状态,从而缓解、改善腰部剧烈疼痛的症状[4]。《素问·刺腰痛论》曰:“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俯仰,仰则恐仆……恶血归之”,《丹溪心法·腰痛》言:“腰痛主湿热,肾虚,淤血,挫伤……”。由此可见历代医者认为导致该病的主要因素为外伤与外感之邪气。故治疗本病的中心治则为活血化瘀、调和气血,正气足,则邪不可干,血行通畅,筋脉得到濡养,则腰痛自愈。
2 不同针刺方法治疗急性腰扭伤
2.1 温阳动气针法
灵骨穴、大白穴属于具有很强的温阳补气作用,能够补益正气,温经通络。刘新等[3]通过观察温阳动气针法对比口服扶他林片治疗急性腰扭伤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分,得出温阳动气针法能够迅速改善患者腰部疼痛症状,同时对腰椎活动度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有效率能够达到96.67%。
2.2 平补平泻针法
平补平泻法为相对于大补大泻手法力量较轻,刺激较小的一种简单复式手法,《针灸大成》卷四云:“有平补平泻,谓其阴阳不平而后平也……但得内外之气调则已”是说以中等强度的提插与捻转达到气调就可,王昌等[5]使用平补平泻针法依次针刺合谷穴与听宫穴来治疗急性腰扭伤。针刺时先针刺痛侧,后刺常侧,得气后留针1 h,期间搀扶患者进行轻微活动。60 例患者有57 名患者在针刺1 次后有明显好转,52 例在2 ~3 次后痊愈,治愈率有86.7%,有效率能够达到95.0%。
2.3 针刺单穴治疗
赵臣来等[6]用1.5 寸毫针进针,行小幅度提插手法,结合凤凰展翅法行针1 min,后嘱患者轻微活动腰部,行3 次手法后起针,结果患者症状均一次治愈,活动恢复如常,有效率100%。李永刚等[7]治疗本病时选取了扭伤穴作为治疗组,而水沟穴作为另一对照组,针刺治疗组的扭伤穴时用直刺法进针1 寸余,至腕部或手指处有酸胀感;行针期间,嘱咐患者在可忍受的情况下配合轻微活动腰部,当患者在活动后腰部症状有所缓解时起针即可;针刺对照组的水沟穴时需向上向内、斜刺0.3 ~0.5 寸,同时给予强烈的刺激,留针15 min,其间需行针2 ~3 次,并且嘱咐患者进行旋转腰部与下蹲的动作,以疏通气血,当患者感到患处疼痛减轻或活动受限改善后起针。扭伤穴组痊愈为30 例,显效为30 例,总有效率为93.33%,水沟穴组痊愈例数为20 例,显效例数为25 例,总有效率为80%,说明扭伤穴治疗该病效果要优于水沟穴。方顺济等[8]治疗本病时选取62 例患者,在素髎穴处用直刺法进针,得气后行予以持续的刺激,嘱咐患者配合轻微活动腰胯部,期间留针20 min,每5 min 用提插捻转手法行针1 次,参与治疗的所有患者中,首次治疗后即治愈者30 例,经2 次治疗后治愈为9 例,好转为18 例,此观察首次的治愈率48.3%,总有效率91.9%。岳丽婷等[9]选取后溪穴以小幅度的提插泻法治疗了42 例急性腰扭伤患者。每次行针持续刺激的时间约1min,留针持续刺激时间20 min,要求针感达到整个手掌为佳,所有病例在治疗20 天后痊愈35 例,显效7 例,患者皆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总有效率为100%。张伟冬等[10]为探讨针刺人中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本病的疗效,临床上随机选取了30 例患者取人中时斜向上刺入0.5 寸,针刺时以患者有鼻根部的酸胀感为准,期间留针20 min,每5 min 需行针1 次,针刺期间嘱咐患者缓慢行走至背部有微微汗出。通过10 d 的治疗,治愈为17 例,有效为12 例,其中10 例首次针刺后见效,9 例2 次针刺治疗后显效,总有效率为96.7%。
2.4 腕踝针联合体针疗法
腕踝针是于腕部及踝部取相对应的点在皮下进行针刺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沈乐等[11]的研究中将180 例确诊的患者通过随机分组,分为腕踝针组、体针组及两种针法联合使用的结合组,每组60 例;各组施予相应治疗,疗程3 d。腕踝针组治愈率为78.3%,体针组为81.6%,结合组为98.3%;结合组的临床疗效优于腕踝针组(P <0.01)和体针组(P <0.05)。观察结果显示,腕踝针法可明显的解除肌肉痉挛,缓解剧烈的疼痛,配合体针常规治疗可加速腰部疼痛症状的缓解和腰部功能的恢复。
2.5 针刺放血疗法
中医针刺足阳明胃经上的伏兔穴,通过调气以行血,血行则瘀活,瘀祛则肿消。唐志等[12]选取60 例临床确诊患者,其中治疗组采用针刺位于大腿前侧,归属于足阳明胃经的伏兔穴联合位于膝后区,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穴放血的疗法;而对照组采用针刺腰夹脊穴进行对照治疗。所有患者均以5 d 为治疗周期,比较2 组治疗前后目测类比评分(ⅤAS)及临床疗效、治疗时间和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其中治疗组在治疗后的ⅤAS 评分是(2.64±1.68)分,分数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3.68±2.45)分,治疗组的治疗时间是(3.26±0.46) d,时间短于对照组的(5.05±0.68)d,而治疗组恢复正常工作的时间是(6.51±1.26)d,时间少于对照组的(8.38±1.75) d,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0%,效果优于对照组的72.3%,结果表明了针刺联合放血的疗法在治疗本病时的效果更为理想,且治愈率较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新疗法。
2.6 耳针疗法
耳针是指使用短毫针其他方式针刺、刺激耳穴,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式。耳区对应着人体各个部位,在耳区相应部位取穴、配穴,可达到治疗人体各部位疾患的作用,可起到疏通经络,从而促进机体气血循行。李杰等[13]将临床上163 例确诊患者分组后比较了耳针与体针在治疗该病时的治疗效果,其中治疗组取适当大小王不留行籽于穴神门、腹及相应的敏感点上治疗,每隔10 min 按压1 次,而对照组给予体针治疗,以循经取穴与以痛为腧为基本的取穴原则。结果所示运用耳针的治疗组总有效率约为98.8%;而运用体针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约为93.8%,治疗组的疗效要相对高于对照组,由此可得出与体针的治疗相比,耳针在治疗本病时更加有效,且耳针实施起来更为便捷,更有利于患者接受。王文龙[14]对45 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采用耳针联合吐纳法治疗,在对比观察治疗了7d 后的所有患者前后ⅤAS 评分与临床的疗效评价。结果显示出治疗了7 d 后ⅤAS 评分是(1.24±1.03)分,分数要低于治疗前的(8.31±1.36)分;在治疗后所有患者痊愈为42 例,好转有3 例,总有效率是100.00%。得出了耳针结合吐纳疗法在临床上治疗急性腰扭伤时更加便捷有效的结论,为临床上治疗腰扭伤提出了新的方式方法。
2.7 三针联合法
三针联合法包含了体针、头针与平衡针。邢志升等[15]将31 例的临床确诊患者选取了平衡针中的腰痛穴,联合头皮针中的伏象的腰骶部,及体针中的人中、束骨进行治疗后,观察三法联合作用于患者的疗效。结果首次治愈者12 例,三次治愈者15 例,5 次治愈者4 例。头皮部位包含着全身的各个刺激到的穴位,通过刺激头皮的穴位,从而能够调理全身各部位的气血循行,从而打通经络,使人体恢复健康,因此对于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三针联合疗法效果更佳显著。
2.8 针刺联合推拿疗法
刘志丹等[16]将60 例临床确诊患者,随机分为2 组,其中观察组予针刺疗法配合推拿治疗,而对照组予解热镇痛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来治疗,比较了观察2 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ⅤAS 评分结果后,发现观察组治愈为25 例,好转是4 例,总有效率为96.7%,而对照组的治愈为16 例,好转是8 例,总有效率为80.0%,可见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在ⅤAS 评分方面,观察组在治疗前分数为(8.12±0.7)分,对照组的分数是(8.06±1.2)分,观察组在治疗后为(2.89±2.0)分,要低于对照组的(4.02±2.3)分,2 组病例的ⅤAS评分在治疗前后相比较可见,均有所下降,但是观察组数据更为明显,可得出以下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后,在治疗本病的效果是较为显著的,缓解腰部疼痛的效果也比较理想,是直立本病较为有效的联合方式,值得临床上使用、借鉴。
2.9 针刺联合口服中药汤剂疗法
莫俊辉等[17]将72 例确诊病例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运用针刺疗法联合口服麻桂桃红汤,而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最后比较2 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数据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的80.56%;且治疗组在治疗后的ⅤAS 疼痛评分(3.26±0.45)分较为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4.78±1.04)分(P <0.01)。针刺疗法联合麻桂桃红汤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肯定,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甚至消除临床症状。赵炳瑞等[18]以随机方法将60 例患者分为各30 例的2 组,对照组予以布洛芬缓释片口服;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与口服身痛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 组之间治疗前后的各项评分与临床疗效。数据分析如下:治疗后2 组的ⅤAS 评分均有降低,但是研究组在治疗后的ⅤAS 评分是(3.12±2.12)分,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3±2.51)分(P <0.05),治疗后2 组JOA 评分、MMS 评分 均 增 高,且 研 究 组JOA 评 分(23.52±4.84)分、MMS 评分(7.86±0.4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9.37±4.17)分及(5.13±0.94)分(P <0.05);临床疗效上,研究组治愈6 例,显效19 例,有效5例,愈显率83.33%,对照组治愈1 例,显效11 例,有效18 例,愈显率40%,研究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 <0.05)。得出结论针刺联合身痛逐瘀汤加减对于急性腰扭伤的治疗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
3 小结
急性腰扭伤为骨科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该病的治疗方式众说纷纭,针刺疗法治疗本病是临床上最为常用也是最为便捷的疗法之一,且经历代中医医家的总结与分析,传承与发扬至今。传统中医疗法在治疗本病时治疗效果显著,甚至可以达到首次见效,且针到病即除的效果。其中单穴针刺疗法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功效;腕踝针可以激发经络,调动气血;针刺放血疗法可以有效的消除炎症、水肿;耳针则具有以小见大、持续刺激的效果;针刺联合推拿疗法能达到舒筋活血的疗效;多种针法联合也可各取所长,百花齐放,达到各种理想的效果。总结以上多种治疗手段方法,皆以活血化瘀为中心治则,且以上多种针刺手法在治疗本病时具有疗效显著、成本低廉、副作用小、受众群体广泛等许多优势。但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在治疗方案上众说纷纭,多是以临床观察一类为主导,缺少统一、规范的标准,在诊断与治疗结果的评估上偏于经验性与主观性。不过从临床上多年观察与急性腰扭伤相关的现代研究进展来看,针刺在联合了以上治疗方法之后的优势突显,可使临床疗效更上一层楼,更加容易使患者群体接纳。针刺疗法正在迈向更规范、更全面、更先进的路上,期待日后中医领域在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上硕果更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