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药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2021-11-29李竹英王丽洁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平喘二者肺气

李竹英,陈 璐,王丽洁 *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通常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 淋巴细胞等参与所致。流行病学显示,我国哮喘患者人数近4 千万,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递增,成人哮喘发病率已增长至1.2%~5.5%,儿童哮喘发病率已增长至3.3%~29.0%,若哮喘患者的病情在临床上未能得到良好的控制,那么预计在未来10年内哮喘死亡率将增加20%[1-2]。目前西医针对哮喘的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为主,但是长期使用容易引起声音嘶哑和口咽部念珠菌感染等局部不良反应。药物停用后,很容易复发,大多数患者不能接受和坚持。中医治疗哮喘,注重辨病与辨证结合,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实施个体化治疗,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

中药药对的应用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内经》中就有半夏、秫米药对的记载[3]。中药药对是针对疾病的症状表现和病机特点,结合药物的功效和属性特点,将两种药物以相对固定的形式配伍组成,起到协同增效,相制减毒等作用。其组成虽然简单,但治疗目的明确,药效专一,一直沿用至今。近年来中医在应用药对治疗哮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药对配伍实现多方面的优化组合,从而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1 病因病机

哮喘归属于中医学哮病的范畴,中医对这一病名首载于《内经》,许多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将本病一般统称为“哮喘”“哮证”等范畴。中医认为哮喘的病因病机总属邪实与本虚,其中邪实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痰,本虚的关键为肺、脾、肾三脏之虚。宿痰袭肺,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发为哮喘。痰浊致哮常兼他邪,因外邪、情志、体质等因素不同,可呈现不同的证候表现。痰湿侵袭,若复感风寒,可发为寒痰哮;若兼受热邪所扰,可发为热痰哮;若素体热盛,煎熬津液,津液亏虚,可发为燥痰哮;若情志不畅,肝郁气逆,可发为郁痰哮;若顽痰酿瘀,痰瘀互结,阻塞气道,可发为瘀痰哮。哮喘的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临床上哮喘患者本虚以肺脾气虚型和肺肾两虚型较为多见。肺为娇脏,乃脏腑之华盖,易受外邪侵袭而致病。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肺受邪侵,宣降失司,肺气上逆,则易发为咳、喘、哮等证。肺气受损,则通调水道功能失常,停聚成痰。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职,津聚成痰。肺脾相生,一方先病必定影响另一方,母病及子,子盗母气,若肺脾同病,则脏腑功能紊乱,气血津液运化失常,导致哮喘的迁延不愈或病情加重。肾主纳气,与肺共同调节呼吸,肾虚则纳气失常,致使肺失肃降,上逆而发为哮喘。若肾气亏虚则蒸化失常,水湿不化,酿湿成痰。哮喘反复发作与肺、肾两脏相关,肺主卫外,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则易受邪侵,肾藏先天之精,肾气亏虚,则禀赋不足,禀赋不足和外感邪气内外合因,更易导致哮喘时发时止,迁延不愈。

2 特色药对应用

2.1 痰湿型 紫苏子—葶苈子

紫苏子味辛,性温,归肺、大肠经,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之功,可用于治疗痰壅气逆,喘咳胸闷等症。《药品化义》言其:“苏子主降……以此下气定喘……以此豁痰散结”。葶苈子味苦辛,性大寒,归肺、膀胱经,有泻肺平喘之功,为治疗肺中痰饮之要药。哮喘出现痰涎壅盛,喘咳上气,胸膈满闷,但坐不得卧等症时常将二者配伍,二者寒温互制,协同增效,共奏泻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伍磊[4]通过研究发现紫苏子汤可以改善哮喘小鼠肺功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中TNF-α、IL-8 及IL-1β 的表达水平有关。马屏南[5]研究发现,紫苏子水提取物可以明显改善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是值得大力推广的抗哮喘药物。杨云等[6]研究发现葶苈子水煎液可以改善哮喘豚鼠症状,抑制气道痉挛,降低发病率。研究显示,葶苈子中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降低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从而抑制哮喘气道重塑[7]。

2.2 寒痰型 五味子—细辛

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有收敛固涩,益气补肾之功,上能敛肺,下可滋肾,故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药品化义》记载:“五味子……能收敛肺气……盖肺性欲收”。细辛味辛,性温,归肺、肾经,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可用于治疗寒痰停肺之咳喘。哮喘出现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喘息气急,痰多稀薄,形寒怕冷等症状时常将二者配伍,二者一开一合,开无散气太过,敛无留邪之患,共奏宣通肺气,温散寒邪,止咳定喘之功。

吴建兵等[8]采用氯化乙酰胆碱磷酸组胺引喘法、氨水引咳法和气管酚红排泌法筛选五味子—细辛药对抗哮喘的活性部位,发现此药对具有明显平喘、止咳和化痰的作用,为治疗哮喘常用的中药复方配伍。研究发现,五味子提取物五味子乙素可以通过调节哮喘相关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表达,从而改善哮喘症状[9]。研究发现,细辛中所含的挥发油可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气道炎性反应,降低哮喘的发病率[10]。

2.3 热痰型 麻黄—地龙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有宣肺平喘之功,为治疗肺失宣降所致喘咳的首选药。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有清热平喘之功,用于治疗邪热犯肺,肺气壅遏之喘息不止,喉中哮鸣有声等症。哮喘出现喘息气粗,痰鸣如吼,咳痰色黄,黏稠难出等症时常将二者配伍,二者寒温并用,一宣一降,相辅相成,共奏宣通肺络、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褚襄萍[11]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麻黄—地龙药对具有良好的抗哮喘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卡巴胆碱和组胺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有关,且用量配比为1:3 时,效果最佳。研究表明,麻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麻黄碱可以刺激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 受体,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预防哮喘发生,其中1R,2S-麻黄碱作用最强[12]。赖菲菲等[13]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麻黄可以通过调节Ras、PI3K-Akt、MAPK、Rap1、TNF、HIF-1 等多条信号通路,作用于NFKB、IL-2、IL-4,IL-6、IL-9、IL-13、EGFR、AR、BCL2等相关受体,促进气道内炎性细胞的凋亡,从而改善哮喘的临床症状。研究显示,地龙可以减轻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炎性细胞浸润,改善气道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中α-SMA 及FN 的表达相关[14]。

2.4 郁痰型 柴胡—白前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有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可用于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阻等证。白前味辛苦,性微温,归肺经,有降气化痰之功,可用以治疗痰湿阻肺,肺气壅实,气喘胸闷等证。哮喘出现呼吸短促,胸闷气憋,忧思抑郁,失眠烦躁等症时常将二者配伍,二者一升一降,上下相通,气郁可疏,痰结可散,共奏宣畅气机,祛痰平喘之功。

研究发现,柴胡的主要活性成分柴胡皂苷有抑制气道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并且能够通过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15]。另有研究显示,柴胡中提取出来的化学成分多糖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可以改善脂多糖对小鼠肺组织产生的伤害[16]。通过观察柳叶白前的不同提取物对浓氨水和酚红溶液刺激后豚鼠的作用,发现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且镇咳作用强于祛痰作用[17]。

2.5 燥痰型 瓜蒌—川贝母

瓜蒌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有清热化痰之功,可用于治疗热邪伤肺,咳吐黄痰,质黏难咳等症。《本草纲目》载其:“润肺燥,降火……涤痰结”,着重谈到瓜蒌清热化痰的作用。川贝母味苦甘,性寒,归肺、心经,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之功,用于治疗燥痰,热痰,咳痰不爽,涩而难出等症。哮喘出现咳痰不利,痰少质粘或干咳无痰,咽喉干燥等症时常将二者配伍,二者一清一润,皆发挥开散之性,相须为用能增加其清热化痰散结之功。

王诗蕴[18]通过临床试验发现贝母瓜蒌散可以减轻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和肺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研究表明,瓜蒌中的活性成分半胱氨酸可以通过分解痰液中黏蛋白,稀释气道中痰液促进其向外排出;天门冬氨酸可以通过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减少体内炎性物质的分泌[19]。另有研究显示,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使瓜蒌的祛痰作用产生差异,瓜蒌霜的祛痰作用明显强于瓜蒌仁和瓜蒌油[20]。王燕等[21]研究发现川贝母可以通过调节Notch 信号通路的受体表达来降低哮喘小鼠气道的炎性反应,从而起到治疗哮喘的作用。张羽飞等[22]研究发现川贝母可以通过抑制哮喘小鼠ERK/MAPK 信号通路的传导,减轻支气管平滑肌的病理结构改变,降低其炎症评分。

2.6 瘀痰型 全蝎—蜈蚣

全蝎味辛,性平,归肝经,有息风通络,攻毒散结之功。蜈蚣味辛,性温,归肝经,有息风通络,攻毒散结之功。哮喘缠绵不愈,病邪深入,经络闭阻,已成顽疾。欲除顽疾,非一般的草木之品能胜其责,故借虫类药物以行搜经剔络之法,引药直达病所。全蝎、蜈蚣二者配伍,相须为用,走窜之性更强,攻逐破瘀之力更猛,更易到达肺中经络,搜剔痰瘀之邪,恢复脉道畅通而缓解症状,对于久瘀、宿瘀之证,疗效颇佳。

李海燕等[23]研究发现全蝎—蜈蚣药对可以减轻哮喘大鼠的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抑制支气管病理结构的改变,从而延缓气道重塑。唐斌擎等[24]应用全蝎蜈蚣颗粒剂治疗哮喘患者,发现患者ACT 评分明显提高,FeNO 浓度明显下降,结果显示此药物可以改善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王烈教授[25]主张哮喘反复发作源于风痰伏肺,久存不祛,故临床组方常善用全蝎,以达入肺络,祛风痰的目的。研究发现,蜈蚣提取液可以刺激机体吞噬细胞的Fc 受体,激发其吞噬活性,从而调节机体免疫力[26]。

2.7 肺脾气虚型 黄芪—党参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有补肺益气,益卫固表之功,可用于治疗肺气虚弱、表虚自汗、气虚外感等证。《本草求真》言其:“入肺补气……为补气诸药之最”。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有补益肺气之功,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促,语声低弱等症。哮喘出现气短声低,痰白质稀,自汗恶风,倦怠乏力等症时常将二者配伍,黄芪偏于阳而实表,党参偏于阴而补中,二者相须为用,一表一里,一阴一阳,增强了扶正补气之功。

罗波等[27]研究发现黄芪甲苷可以通过调节哮喘小鼠Th1/Th2 失衡,减少CD4+GATA-3+细胞的数量,增加CD4+T-bet+细胞的比重,抑制哮喘的炎症反应。王利红等[28]研究发现黄芪多糖可以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从细胞免疫途径缓解哮喘症状。黄圆圆等[29]研究发现党参多糖可以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途径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且作用强度与剂量呈正相关。研究证实,党参可以通过促进肺泡细胞的吞噬作用,抑制肺泡结构的病理性改变,从而起到改善肺功能和减轻气道炎性反应的作用[30]。

2.8 肺肾两虚型 补骨脂—核桃仁

补骨脂味苦辛,性温,归肾、脾经,有补肾助阳,纳气平喘之功,为治疗虚寒咳喘之要药。核桃仁味甘,性温,归肾、肺、大肠经,有补肾温肺之功,可用于治疗肺肾不足,肾不纳气所致的虚喘证。哮喘出现短气息促,呼多吸少,动则尤甚,咳痰质黏起沫,腰膝酸软等症时常将二者配伍,刚柔并济,肺肾同治,金水相生,共奏补肾纳气,敛肺定喘之功。

梁正等[31]研究发现异补骨脂查尔酮可以降低哮喘小鼠脾脏CD4+细胞及血清中炎性因子IL-4 水平,具有一定的抗哮喘活性。胡学军等[32]通过实验发现补骨脂平喘的主要活性成分分别为补骨脂乙醇提取物浸膏、石油醚萃取物和甲醇洗脱物,且补骨脂乙醇提取物浸膏的平喘作用最强。余文新等[33]研究发现补骨脂香豆素可以提高哮喘大鼠血清中cAMP 含量,通过调节血清中cAMP/cGMP 减轻哮喘气道炎症。

3 小结

综上所述,中药药对及其有效成分可通过调控信号通路及相关受体、抑制炎性因子表达、调节机体免疫失衡和改善气道重构等多种途径用于治疗哮喘,改善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生。中药药对是中药配伍组方的最小单元,是连接单味药物和中药复方的关键所在,能够增加药物疗效和治疗范围,减轻不良反应,适应复杂病情的需要。本文将哮喘的病因病机与药对的功效配伍紧密结合,针对哮喘不同的临床表现,给予不同的药对辨证施治,从中医药性和西医药理两方面论述其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哮喘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同时也为中药药对的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价值。

猜你喜欢

平喘二者肺气
Ganoderma lucidum: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hytochemistry,eff icacy,safety and clinical study
Pingchuan formula (平喘方) improves allergic asthma in mice through inhibiting nuclear factor-kappa B/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针刺配合印堂灸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摇曳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千年古方三拗汤,止咳、化痰、平喘
地龙生姜平喘
浅议肺气之概念及其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