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法在化疗后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2021-11-29冯雪松王月雯
张 虹,冯雪松,王月雯,缪 峰,晁 旭,*
(1.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王睿晴等[1]分析了1 946 例肿瘤患者化疗及相关药品不良反应,发现紫杉醇是引发全身性损伤、血液系统损伤等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解吉奕等[2]在观察357 例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的患者中,发现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为80.95%,其中胃肠道系统在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由此看出,癌症在化疗后不良反应具有高发生率的特点。缓解化疗后不良反应、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我们临床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如今,中医药已广泛参与到癌症的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化疗后的不良反应的治疗,更是疗效显著。根据不同症状明确中医证型,根据其病因病机,进而采取相应的治法方药,以达到其增效减毒的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不仅能够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进而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1 中医对化疗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化疗,郑红刚等[3]将其归为药毒的一种,具有寒热夹杂的特性。化疗药物可直中脏腑骨髓,耗伤人体正气,临床上常出现以气血亏虚为主症,兼以脾胃失调、肝肾受损及血瘀的证候。在化疗之前,中医学认为肿瘤是发于脏腑经络,伤及气血阴阳的一类恶性疾病。由于机体正气不足,外感于邪毒,内伤于情志饮食,或有宿疾继发恶变,而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产生气滞、血瘀、痰结、湿聚、热毒等的病理变化,逐蕴结于脏腑组织,相互搏结而日久渐成积证。化疗后,毒邪侵犯人体,邪毒内蕴,与痰与瘀互结[4]。痰瘀本已损伤人体精气,阻滞人体气机,化疗后更加耗损正气,加重肝脾肾亏虚,肝血不足,脾失健运,肾精亏损,而致气血化生不足,痰浊内生,瘀血内停,形成气虚血瘀痰盛的病理表现。
1.2 治则治法
戴玲玲[5]依据结直肠癌化疗后先产生胃肠道反应,后出现血细胞降低的顺序,创立了“两阶段三部曲法”,将其分为健脾和胃和健脾补肾两个阶段,分别拟六君安胃汤和芪菟二至汤治疗。又因血细胞降低,免疫力低下,易发生外感疾病,用以银翘白虎汤或桑菊饮疏风解表。蔡在欣等[6]将神经母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的病机归为厥阴萌发升发不力和中气虚损,予以来复汤和理中汤治疗,通过收敛元气,健运中气,恢复厥阴之气萌发升发。翟文娟等[7]将乳腺癌化疗后的病机归为脾胃升降失调及气血虚弱,通过健运脾胃,益气养血,恢复气机升降。由此,中医治疗化疗后不良反应常以从脾肾两脏调治,补益脾肾,调和气血,以扶正祛邪,恢复脏腑机能。
2 中医疗法治疗化疗后不良反应
2.1 中药注射剂
2.1.1 参麦注射液 王晖等[8]研究发现,使用化疗辅以参麦注射液治疗的观察组PLT、Hb 含量及外周血中的免疫分子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的对照组,LDH、ALT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他不良反应的人数低于对照组。花其萍等[9]收集80 例晚期肺癌,均行化疗处理,给予参麦注射液的观察组在疾病有效率和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林巾孝[10]在临床观察到,使用参麦注射液的治疗组在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程度和胃肠道反应上均低于单纯化疗的对照组。
2.1.2 参芪扶正注射液 任军生[11]收集84 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行化疗处理,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的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明显优于在对照组,重度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及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杨志宏等[12]在临床观察60 例拟行化疗治疗的进展期胃癌中,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组可提高T 细胞活性,治疗组在化疗前后T 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单用化疗的对照组T 细胞亚群变化差异明显,化疗后较化疗前降低。刘斌等[13]也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晚期鼻咽癌化疗的不良反应,研究发现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的观察组有效率为86.6%,疾病控制率为93.3%,免疫指标及生存质量均比单用化疗的对照组明显改善。
2.1.3 黄芪注射液 汪东杰等[14]收集83 例化疗后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的观察组和辅以安慰剂治疗对照组,发现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远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在营养状态、生活质量上明显优于对照组。郑华[15]在对50 例乳腺癌治疗中,采用黄芪注射液辅以化疗的观察组在治疗后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率为12.5%,而采用化疗辅以安慰剂的对照组为44%。
2.1.4 复方苦参注射液 张黎[16]收集了99 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的治疗组49 例,单纯常规化疗的对照组50 例。治疗1周后治疗组WBC、PLT 降低、ALT 升高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阿达来提·牙生等[17]收集118 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复方注射液治疗的联合组和单纯治疗组,治疗后联合组的CEA、CA153 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化疗组(P < 0.05),且联合组的其他不良反应也均低于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雍红梅等[18]在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减轻晚期恶性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疗效时,研究发现治疗组Ⅲ~Ⅳ级肝功能异常、骨髓抑制、胃肠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
2.2 中药汤剂
孙雅丽等[19]收取60 例肺癌患者,对照组单纯采用TP 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扶正润肺汤联合治疗,研究发现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23.33%,而对照组为13.3%,同时观察组在白细胞下降以及恶心呕吐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栗国梁[20]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现使用补中益气汤的治疗组在消化道反应方面和骨髓抑制方面显著低于常规对症处理的对照组。李涵等[21]则选取拟行化疗治疗的154 例肺癌,随机分为八珍汤治疗的观察组和单纯GP 化疗的对照组,研究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观察组的血细胞及外周血T 细胞亚群均高于对照组,而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2.3 中成药
宋纪强等[22]收取43 例拟行化疗的结肠癌患者,观察发现联合黄芪、党参破壁饮片的观察组的食欲变化及恶心呕吐均低于单纯化疗的对照组,而观察组的WBC、IL-2、PLT 均高于对照组。破壁饮能够减轻患者的胃肠道反应,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刘太锋等[23]选取50 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行GP 方案化疗,观察组辅以西黄胶囊治疗,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疗效有效率为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且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小板、白细胞不良反应及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好转。西黄胶囊能够有效减轻放疗后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不良反应对机体的损伤。严丹等[24]使用养正消积胶囊治疗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在对照研究中,联合养正消积胶囊的实验组在血液与胃肠道系统中不良反应例次率明显低于给予降脂保肝利尿的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的外周淋巴细胞计数与CD4+/CD8+高于对照组。养正消积胶囊能够降低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与调节细胞免疫有关。
2.4 针灸疗法
孙守坤等[25]收取70 例大肠癌术后欲行FOLFOX 方案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艾灸治疗的治疗组,出现呕吐给予昂丹司琼缓解症状,治疗后治疗组的胃肠道反应较对照组明显缓解,且治疗组的昂旦司琼使用总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 < 0.05)。李军等[26]使用穴位埋线治疗乳腺癌术后不良反应,在随机对照的研究中发现,采用穴位埋线及EC 化疗治疗的观察组相对于单纯化疗组消化道反应和白细胞、血小板数值明显改善。金咏梅等[27]收治120 例胃肠道恶性肿瘤,均行化疗治疗,随机分为予以止吐药和制酸剂的对照组和予以子午流注择时温和灸辅以中药敷脐的观察组,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 <0.05)。使用针灸治疗,能够调整脾胃气机,恢复胃肠正常功能,减轻相关症状。
2.5 其他治法
宋玉惠等[28]使用水果疗法治疗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的毒副作用,水果疗法即在输入化疗药物过程中进食水果的治法,在研究对照试验中,加用水果疗法的观察组轻微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占比为61%,远大于对照组的40%(P <0.01)。陈慧芳等[29]使用音乐疗法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的患者,收集的100 例患者中随机分为单纯化疗对照组和加用音乐疗法干预的观察组,结果显示对照组的RSCL(Rotterdam 症状检测表)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这两种疗法符合中医学中心理疗法,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对提高患者化疗完成率具有重要意义。
3 名家认识和治疗化疗后不良反应
余国友[30]针对化疗后不良反应,采用益气养阴、健脾和胃、补益肝肾及解毒散结等治法,治疗中常用一些对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茯苓-薏苡仁、紫苏梗-白豆蔻、莪术-芍药及黄芪-女贞子,这些对药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陆德铭[31]治疗化疗后不良反应,注重病证合参和脾胃虚实,认为临床上骨髓抑制的症状属“虚劳”,证属脾肾亏虚;胃肠道反应属脾虚和胃失和降,常用四君子和温胆汤治疗。刘延庆[32]辨证认识化疗后各种不良反应,将免疫功能下降辨为脾胃虚寒、肝脾不和、脾肾阳虚及气血亏虚证;将消化道之腹泻辨为脾虚湿盛、肝气乘脾及肾阳虚衰型;将消化道反应之恶心呕吐辨为肝气犯胃、痰饮内阻及胃阴不足等证,随证而治,充分贯彻中医学辨证论治理念降低化疗后毒副反应。
4 小结
癌症治疗是个缓慢的过程,而化疗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更是令患者担忧。中医疗法,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其明显的疗效能够提升癌症患者应对化疗治疗的信心,减轻心理压力,进而提升生存质量。但同样的,因其理论的独特性,不同的医者对其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不同的临床诊断,证型上很难做到统一,其相关治疗机制也未能通过实验或循证医学得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