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2021-11-28

时代人物 2021年3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育人心理健康

孙 琰

(营口理工学院 辽宁营口 115014)

三全育人教育模式注重的是对学生全方位和全过程以及全员参与的教育,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该教育思想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就目前情况来讲,为了满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高校应对社会中的一些有利资源和自身存在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利用,并在三全育人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大学生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从三全育人角度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从三全育人的角度对高校的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同时还充分落实了相关的教育方针,遵循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同时,还使我国目前高校的心理学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学生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也得到了很好的满足,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正确的三观,并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和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高校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探索,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不但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还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提供有利条件[1]。

三全育人属于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三全育人就是在培养人才时要做到全方位和全员参与以及整个教育过程。因此,高校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融入该教学理念,使学生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立体和全面,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转变教师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技能,重视对自身综合素养的培养,给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基于此,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贯彻三全育人的理念[2]。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度不够。就目前实际情况来讲,高校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热情和动力并不高,而且来自学生家庭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还有所欠缺,但是学生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家庭成员应积极的参与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比较关注其考试成绩,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真实感受和情绪变化,从而导致学生在高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一旦遇到困难后,就会产生心理问题。除此之外,有些高校的教师并未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只能够自己消化,尤其是有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得不到满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总体上来讲,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少来自家长和教师等方面的参与[3]。

心理健康教育整个过程不够细致。虽然有些高校为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单纯的向学生讲授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并没有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同时,并未制定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机制,所开展的有关心理健康活动少之又少。因此,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对整个教育过程进一步细化,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教育,渗透到每个教育环节,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全方位的教育[4]。

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有待提高。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是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负责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还要定期开展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活动,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疏导,在此基础上还能够进行心理学方面研究。但是在实际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缺少专业的教师,满足不了学生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即使有些高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覆盖面不完全。由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导致其心理问题进一步加重,最终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就需要组建一个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5]。

三全育人视域下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保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高校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单纯的依靠心理学课程教育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产生的常见心理问题着手,这就需要高校的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其中包括高校的辅导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家长等,将各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学校通过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再加上其他人的疏导,有效预防学生产生不良心理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这样大学生在多个人员的共同参与下所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更加理想,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6]。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其心理特征也有所差异,因此,高校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深入贯彻三全育人的思想,即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学生在每个成长阶段都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在充分了解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常见的心理问题,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方法设计中要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科学合理,保证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分为不同阶段和层次。对于大一新生,应注重培养其自主学习和适应新生活的能力,针对其他年段的学生,应注重对他们在人际沟通和交往等方面的培养,针对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高校毕业上而言,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强调对其抗压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进行培养[7]。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应高度重视加大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要开展高效的心理教学和研究工作,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这就需要高校不断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高校可以从建设一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着手,多为教师提供一些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活动,使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交流,不但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同时还掌握了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教师的教学素养和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

综上所述,高校应充分落实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不断改进了创新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应尽量做到对全过程、全方位以及全员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育人心理健康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