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党史教育为研究生成长成才培根铸魂

2021-11-28杨礼富

时代人物 2021年31期
关键词:党史研究生党员

高 珊 杨礼富

(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高校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研究生群体是国家重点培养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创新型人才。伴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对研究生的教育,要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坚持“四为”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抓住党史学习教育的契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方法,拓展资源宝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研究生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学史能够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对党员进行历史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研究生党员是高校党组织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和考核,从研究生群体中选拔出来的在思想水平、政治素养、理论功底和专业能力等各方面表现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他们思想活跃、积极热情,既是学生又是党员,具有为党和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理想和抱负,今后也必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然而,研究生党员生源组成复杂、年龄跨度大、学习方式独特、社会期待较高,研究生是否能深刻了解党史,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能否顺利传承,特别关系着党的事业能否能到顺利继承和发展。因此,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当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教育和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落实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

学习和掌握党史是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研究生党员应在理论学习和日常表现等方面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党史是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党史学习,了解党的历史,明晰党的发展过程,从中体会党的伟大,端正入党动机,明确政治信仰,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出贡献。

学习和掌握党史是坚定研究生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理想信念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保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必须从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获得精神财富和力量。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四个自信”,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相连,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理想之中,成为推动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学习和掌握党史是提升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力保障。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兴起,高精尖科技领域竞争尤为激烈,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决定性力量。[1]研究生是党和国家培养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应当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着力解决科研攻关中的“卡脖子”问题,将科研领域中的核心技术抓牢在自己手里。研究生要在党史学习中明确中华民族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新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传承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卓绝的拼搏精神,增强科技强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汇聚科技报国的强大决心,增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研究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的现状及困境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截至2020年我国在学研究生为313.96万人,部分高校研究生党员占比超过40%,原有的研究生党员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要求。虽然研究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座、党支部活动掌握了部分党史知识,但离党中央提出的“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归纳为:

部分研究生党员对党史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大背景下,多种多样的思想文化不断交流、冲击,研究生在学业、生活、就业、心理等方面面临较大压力。部分研究生党员信仰不够坚定,奉行精致利己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学习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认为党史学习对专业学习、科研及就业没有实际的帮助,反而是一种负担,不愿意在党史学习上多花时间和精力,即便参与学习也是敷衍应付,并没有将党史学习入脑入心,更没有升华到思想和实践层次。

研究生党员对党史学习的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当今世界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研究生作为青年高知群体思想前卫、活跃,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也较容易受各种精神的诱惑,课余生活比较丰富。传统的党史学习大多停留在理论讲解阶段,内容抽象,形式单一,固守传统,未能满足新时代研究生党员的思想发展需求,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缺乏对研究生党员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研究生党员党史学习方式与教育体系不够健全。教育手段是影响和制约研究生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发展的直接原因。我国自1987 年起,在研究生教育中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硕士阶段开设一门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两门选修课《自然辩证法概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博士研究生开设一门必修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一门选修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2]研究生党员对于党史知识的获取,大部分来源于课堂上老师灌输性地理论输出。然而,目前没有设置相对独立的“中共党史”课程和完整的党史学习教育体系,党史教育渗透在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中,且教育形式传统,较少有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缺乏灵活性、亲和力,大多还停留在知识传授与获取层面,未能达到情感上的认同和共鸣,课堂上的获得感不强。

创新研究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路径

研究生群体作为我国高等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党史学习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关系到年轻一代对党和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研究生党员进行党史教育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使研究生成为党史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

发挥课程育人主渠道的功能,大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党史教育进课堂工作,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方式,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途径。[3]首先,要将党史教育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在“中共党史”未能作为独立课程开设之前,可以把党史教育作为一个专题,内容涉及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中取得的成就、经验和教训;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党和国家历史中的英雄模范事迹及唯物主义历史观教育等。任课教师要在授课之前调研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思想、学业、生活中的困惑点,探索沉浸式、研究式、启发式、体验式等教学形式,以“提问—解惑—再思考”的方式,引导研究生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问题,带领研究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其次,要将党史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全体教师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使命,要把党史教育像“盐之于水”一般,浸润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起到“提神”“增鲜”的作用。挖掘专业课程教学中能够与党史结合的知识点,再用适合的切入方式,在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党史教育,讲述本学科、本专业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将专业知识讲解和党的历史发展、方针政策、重大决策相融合,加深研究生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的认识,解决研究生科研中的困惑,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最后,要建立常态化的党史党课培训体系。研究生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党校要将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党史教育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党员微党课、课堂讨论、读书分享等形式,带领研究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回顾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代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引导研究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主动将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4]

利用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大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团支部、学生社团都具有育人功能,是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首先,采取党建带团建的方式,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在党支部和团支部内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在2021年初以喜迎建党百年为主题,开展了菜单式的党史活动自选项目,八个研究生党支部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以“学习百年党史,牢记初心使命”“感悟伟大成就、坚定理想信念”和“增强信心决心、凝聚奋进力量”为三大板块,开展了党史党章党规知识竞赛、红色经典影片展播、主题演讲征文、支部党员讲微党课、革命歌曲大联唱、献礼建党百年摄影大赛、海报制作比赛、体能竞赛、课题组研讨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我院研究生党支部和团支部均以课题组为依托,大多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也是团支部成员,这些活动均以“党建带团建”的形式,以各个研究生党支部为主导,带动团支部成员积极参与。团组织还独立利用青年团校、“青马工程”等对研究生团员开展党史专题学习教育。另外,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对研究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社团由兴趣和爱好相近的同学自行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高校中的思想政治类社团以理论学习、理论探讨和理论实践调研等主要形式开展活动,可以在社团中成立研究生党史宣讲团,从研究生的视角出发,深入学院、实验室、宿舍等讲述党的百年故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研究生、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发掘实践育人新路径,大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联组会时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对理论知识学习十次不如社会实践一次体会得更为深刻。研究生普遍具有理论强于实践的特点,加强研究生党史学习教育应当把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以及教育效果。首先,要在校园中营造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通过校园报刊、杂志、广播、橱窗、横幅、展览、海报栏、宣传标语等宣传党史,营造人人学党史的红色氛围。其次,通过物质载体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二课堂。开展诸如重走长征路、打卡红色地标、讲述和听取文物故事、慰问革命老兵、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走访名人故居、见证新农村建设、祭扫烈士陵园等一系列活动,让研究生在实践中感悟和体会党的理论。实践活动不仅要增强研究生党员对党史学习的感性认识,更要引导学生理性思考,通过深度体验来唤起情感共鸣,从而实现对研究生的价值引领。最后要抓住重大节日、重大纪念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增强研究生党史学习的仪式感。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富有价值内涵的民俗文化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利用“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开展纪念和歌颂劳动模范、优秀团员、优秀党员、人民军队和伟大祖国的主题活动;利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抗美援朝纪念日,“一二九”运动、红军长征、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组织研究生学习党史事件,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抓住网络全民化的时代特点,大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当前的研究生大多为“90”后,甚至“95”后,他们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网络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和情感。党史学习教育要利用网络的优势,打造研究生喜爱的红色阵地。首先,利用网络开展党史理论学习,加强平台阵地建设。建立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官微、APP等发布党史学习教育资源;通过QQ群、微信群、腾讯会议等进行党史专题学习、讨论,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在线学习和会议方式,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次,发挥自媒体的优势,强化党史学习教育。如今网络异常发达,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体。研究生通过微博、QQ空间、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B站等发布党史学习教育内容、自己参与的党史教育活动及心得体会等,让党史学习教育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占据互联网主流空间,潜移默化地影响当代青年的思想和心理。最后,利用网络开展实践活动。开展网络党史学习接力、党史知识在线竞赛、学习强国及青年大学习积分评比等活动,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还可以发挥专业特长设计开发党史闯关小游戏、AI主播讲党史、创建VR党建实验室等,融专业学习与思想提升于一体,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专业性、趣味性和针对性。

综上所述,研究生是国家精英人才的主体和骨干,是国家未来科技的后备队,是科技强国战略的主力军,他们的理念信念、政治素养和政治政党认同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发展。高校要充分利用建党百年的契机,在研究生中大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努力创新学习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提升学习教育的效果,真正实现党史学习教育与专业学习提升的完美结合,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猜你喜欢

党史研究生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第一次学党史
党员之家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